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一系列形态各异、性格有别的女性,其实,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也存在着诸多显在和潜在的共性。茅盾笔下之所以会出现一群似乎同属一型的女性形象是与他本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密切相关的。女性形象的独特创造,赋予了茅盾,小说极强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艺术把握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王卫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114-118
以往对茅盾小说的人物解读,人们更多关注了时代女性、资本家和农民,而知识分子并未引起重视,这是需要纠正的。从20年代到40年代,茅盾都写到了知识分子,而且有自己的视角和用意。从政治层面到阶级层面再到经济层面,这是他书写知识分子的视角和发展轨迹,体现了三次转型。他总是离不开时事政治、经济利益、以及阶级关系等观察分析人的角度与方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特征。他写出了追求的知识者、动摇的知识者、无才的知识者、软弱的知识者、缺乏健全人格的知识者。总体上的否定与批判要多于肯定与歌颂,而且前者要比后者塑造得好。这和整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又是一致的。因此,通过茅盾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个案解读,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世界中的知识分子,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世界中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周昌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Z2)
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他是以长篇小说作家,擅长于塑绘“时代女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著称于世的。我们对他的一生稍加考察便会发现,他简直有点执拗地写下了《蚀》、《虹》、《子夜》、《第一个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锻炼》等七部长篇小说。而十分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长篇小说中除《蚀》、 相似文献
5.
逄增玉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428-433
从思想史角度,对茅盾小说中两大形象系列——知识女性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茅盾对大革命前后知识女性人生悲剧的描写,意在反思和批判“五四”启蒙的思想与历史局限,同时也流露出对“五四”启蒙的眷恋。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悲剧的叙述,在政治意识层面力图对他们进行现代性否定,但在思想史层面实际上描述和表现了他们在追求现代性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作为实际承续和完成着单纯的思想启蒙所不能完成的现代性启蒙,构成着对思想启蒙的互补与完善,而且这种物质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层面,对人与精神的现代性改造和再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和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杨四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6-8
黑暗的时代可能产生光彩的讽刺.现代讽刺诗产生于五四时期,其间也不乏光彩的讽刺诗作.胡适、陆志韦、徐志摩等人的讽刺诗尽管讽刺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礼教与文化,但现代讽刺诗并不因他们的"偶一为之"而成熟起来.这是因为20、30年代的现代讽刺诗象此间的现代讽刺小说的那样,虽然"对专制不平但又向自由冷笑. 相似文献
7.
张毓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一在茅盾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早期小说中,有一群“很惹人注意”的“特异的女子”,这就是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娴娴、梅行素和话剧《清明前后》里的黄梦英等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她们不是“大勇者”或“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不很勇敢、不很彻悟者”。她们虽然“不是革命分子,然而也不是浅薄的浪漫女子。”人们之所以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主要是因为她们都是被“五四”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以后走向不同道路的女 相似文献
8.
罗宗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鲁迅曾说过:他开始写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①.茅盾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开始写小说的凭借,还是以前读过的一些外国小说.”②不少评论者往往以此为据来说明他们创作伊始就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往往以此为证来阐述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诞生的.捷克的著名学者普实克就是如此论证的:“中国新文学与其说是从旧的本土文学中吸取灵感,不如说是受到外国文学典范的启发.作家鲁迅的情况是最明显的例证.”③这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创作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当作家们运用自己所获取的生活材料创作时,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绝不只是他们熟悉的素材,他们曾经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中外文学作品都会纷至沓来.在整个构思过程中,其布局谋篇、人物塑造、环境点染、表现手法的运用等诸方面,他们对这些作品的筛选、借鉴、吸收、融汇以至沿革、创新无疑都会于自己的艺术创造有所裨益.当然,有的是作家们所意识到的,而有的却是作家们所意识不到的.但是,作家们所意识不到的那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往往是更为深层的意识活动,虽在作品中表现得不太明显,但似乎更为深刻得多.无论是直接明显的作用,或是潜移默化的作用,都是创作中客观存在的.茅盾明显地看到 相似文献
9.
王立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是指:通过虚构的形象来表现人生情理、探索人生心灵奥妙的文学体裁。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就是指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向这一观念的靠扰与认同。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经历了数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完成其初期工程。其中,茅盾的贡献甚为突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化,经历了旧小说、新小说和现代小说等三个阶段。三者从时间上的分界线是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在旧小说阶段,小说的地位极低,只能作为载道工具或娱乐品蟋优于文学殿堂之外。小说应具备的品格──表现人生情理、探索人生心理奥妙──被严重扼杀。在… 相似文献
10.
王静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现代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光荣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一。五四前后,他编写和创作的童话,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他热心为中国小读者翻译和介绍了大量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为促进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劳动。二、三十年代,茅盾还发表了许多儿童文学文论。这些文论集中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思想,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衍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4)
缅怀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一生的光辉业绩,我们会发现,热情地关注、无私地扶植和培育中国现代女作家,为中国现代女作家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倾注心血、指引和开辟道路,是茅盾一生为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所建树的历史功绩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刘向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90-92
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描写,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概括和细腻入微的艺术刻画,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风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在“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散文,有着与中国古代、近代散文截然不同的崭新素质,那就是始终注意肩负起神圣的社会使命。它是从对传统的挑战与反叛和对国外文化有条件有选择的借鉴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在自己70余年的历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发展状况有自身的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并不完全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历史进程同步,大体上可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沉落期、复兴期等四个基本的历史阶段。在整体的平衡状态下,它的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内部,各体式散文之间又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情形,并以此构成了自身既辉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对此,无论经验与教训,都有待作出客观、科学的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利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49-150
也许源于对中国的不熟悉,也许是有意为之,知名美国畅销书作家谭恩美描绘了一个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中国,玄妙莫测并令人费解的中国文化,以及软弱无能、肮脏龌龊的中国男人。本文主要分析并归纳了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形象及中国形象被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宋颖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7
女佣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别致而内蕴丰富的形象群类,她们是国民劣根性的负载者、传统美德的彰显者和不满现实的抗争者,反映了当时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也寄寓了现代作家对等级制度、传统伦理以及现代都市文明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秦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茅盾小说通过上海这一中心城市的种种骚动 ,尤其是证券市场的震荡 ,以及小市镇的惶恐不安与农村的破产倾圮 ,描绘出一幅 30年代前半期中国社会大动荡的全景图。注重内忧外患交织而成的政治经济网络的揭示 ,是茅盾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家族小说逆子形象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逆子指出身封建大家庭,又受现代新思潮洗礼,从而反对封建宗法家族,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青年。逆子形象的大量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和人格现代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逆子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亮色群体,不仅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