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要素和两对基本矛盾。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中介的折射而实现的;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等等。这里有两个问题不得其解:一是生产力标准的直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一元论,并突出阐明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历史辩证法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这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传承与发展中国化发展理论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毛泽东突出政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反作用,到邓小平强调生产力为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作用,再到江泽民重视政党建设为重点的上层建筑反作用,充分体现了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贡献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4.
刘邦初定西汉天下,总结秦亡的教训,确定实施黄老无为政治,促使文景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经济得以恢复乃至走向繁荣。由此而引起国内藩王强大,北方匈奴屡犯边境,直接威胁西汉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观点,成功地内削诸藩,外抗匈奴。但因而连年用兵,耗尽民力,人口减半,生产力又再遭到破坏,汉武帝命他的大臣卫青辅助汉昭帝复行无为政治,使得西汉的社会矛盾不断地得到化解,社会繁荣时期延续百多年,及至汉宣帝时期。本文用这段史实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被自己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作用于基础,为基础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是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对大学生必须进行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法制意识教育,对于他们懂一点法律知识,多一点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密切的关注。他们正努力学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科技和经济知识,准备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用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生活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还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密切配合。对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同时又极缺乏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经验的民族来讲,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必然会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衰落而西方强盛,西方之所以强盛是因为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衰落则是因为中国依然固守着封建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正是由于这一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也由于矛盾的对立面力量的差异,使得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罗忠扬一、集体主义道德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可以断言: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道德在任何...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总体关系而言,内涵是明白清晰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是指竖立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总体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对二者如是关系的确认又依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更为根本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教育属性与投资  高等教育属性既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出的哲学基础;又是对高等教育投资的认识前提。而且,对高等教育属性的界定和高等教育投资分析,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对高等教育属性和投资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发展历史观,人类社会进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发展运动的最终结果。这两对矛盾相互联系,但并非绝对平衡;有主辅之分,且后者派生于前者。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又是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怎么办好高等院校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宏谋大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解放了,经济基础正在发展和变革,作为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应有相应的发展和变革。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可起反作用,办好高等教育,促进生产力更快的发展就是积极的反作用。 回首改革开放的历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企业一改以往的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生产企业独立营算,自负盈亏,树立了通过市场来组织生产和消费的主动意识。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发展,那种小而全的封闭性的生产方式,已经站不住脚了,必须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协作化。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比比皆是,各方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开辟多种市场,将流通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 大流通的意识正在形成和发展。除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之外,资金、技术、信息、劳务、房地产等都成了流通的对象,流通成了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对于组织社会活动,推动商品经济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快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将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教育必然进行与之相应的改革,这是由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因为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而教育的发展又受社会的制约。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拓宽了办学门路,改变了高校由国家统包统揽的现状;促进了高校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招生分配的改革,促进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主体的局部利益所驱动,因而往往会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则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前提,这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作用的两重性。这种负效应的产生,对高等学校的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起决定作用。”我国过去的许多哲学著作是这样写的,一些哲学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样讲的,前不久,有些批判“四人帮”的“上层建筑决定论”的文章,仍说“四人帮”是把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歪曲、篡改成了在任何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都能起决定作用。直到目前为止,有些同志仍然坚持这个哲学命题。他们的理由是:第一、有时候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十分巨大,用“反作用”这个概念不足以说明,只有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才能说明;第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将会有一系列的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育人,而人是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的人更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高等教育是生产特殊产品的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诸方…  相似文献   

15.
(一)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是马克思总结了几千年社会发展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它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现阶段必须为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影响极其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一) 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这是马克恩总结了几千年社会发展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机关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它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现阶段必须为我国正在深入进行的,影响极其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历史、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发展的需要等,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丝毫没有否认或忽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经典作家一向十分重视并有很多论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把二者割裂或等同都是错误的。对此,理论界似无疑义,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种反作用。长期以来,有种观点认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不承认这种决定作用,就是机械唯物论,就是反马克思主义。至今有的同志仍坚持这是“辩证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一个决定论,不同意互相决定论。为什么不能把反作用夸大成决定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的基础性矛盾 ,是影响其它矛盾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根本性矛盾。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哪一方面居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哪一方面居次要地位 ,起能动的反作用 ,及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主导作用与能动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重要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创立与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途径作出了不同的思考,其哲学基础首先在于毛泽东在现代化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邓小平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途径.其次,毛泽东过分地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邓小平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中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并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重要思想,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