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德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65-69
在 2 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中 ,詹姆斯·乔伊斯以语言实验著称。他的反传统的语言观 ,认为小说家应该突出小说语言的地位 ,使之从传情达意的工具的边缘位置进入读者的意识中心 ,并脱离其指涉的内容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作者追溯乔伊斯的创作历程 ,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并以其主要作品为例 ,论述该语言观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冯建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113-116
在《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中,斯蒂芬的思想变化与发展通过颇具象征意义的宗教静修表现了出来.斯蒂芬的宗教体验可谓一种古老叙事模式的再现,因为乔伊斯笔下的宗教静修带有《圣经》叙事模式的痕迹.另外,尽管乔伊斯分别在《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开头和该书第三章对斯蒂芬的五种感官体验进行了精彩描述,但他改变了这几种感官体验的排列顺序.斯蒂芬感官体验顺序的变化暗示了他的身体发育过程与其精神发展历程之间的差别:前者显现出一条笔直上升的直线,而后者则呈现出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可见,乔伊斯聚焦个体,彰显个性,观照理性,突出了人之为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赫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4-108
波德莱尔提出的审美现代性,在本质上是审丑。乔伊斯的流亡美学所包含的审美特性,就是《恶之花》意义上的审美现代性。乔伊斯流亡美学的主体,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作品中,也呈现出分裂的特征,这一点,在《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乔伊斯对流亡美学中丑的成分的揭示,不亚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乔伊斯把庸俗的人和低俗的生活,均作为审视的对象带入了作品。他对丑的表现强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人,而这种过度本身,就是丑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浅谈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蓓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2):36-39
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分析,从而说明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在内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在乔伊斯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扛鼎之作《尤里西斯》1922年问世前,作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集中15篇小说如同一串璀璨的珍珠,共同反映本世纪初都柏林社会中下层人民精神上的苦恼和所受到的折磨。《都柏林人》为我们理解作家后期晦涩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伊芙琳》则是这串珍珠中较为耀眼的一颗。在困苦和家庭重负中长大的伊芙啉,似乎已经麻木,对艰难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但一个偶然闯进她生活中的年轻海员弗兰克,却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她打算和弗兰克私奔。但在现实的沉重压力下,她忽然明白自已没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勇 相似文献
10.
全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1):122-126
詹姆斯·乔伊斯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能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短暂的时间内.反映出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乔伊斯最具代表意义的小说<尤利西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芬尼根们的苏醒>,体现了四个语言方面的特色:反映意识活动的跳跃性语言、适合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表现意识混乱的晦涩性语言和直接内心独白的表现性语言.乔伊斯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的小说创作起到过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明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07-109
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以意识流闻名于世。他在自己的主要作品、日记和笔记中流露了个人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乔伊斯的主要作品。关于他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乔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借以对该研究领域的人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14.
吴庆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74-79
空间批评关注空间的社会文化等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乔伊斯在其小说中分别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三个角度呈现精神瘫痪的都柏林。其中景观空间投射有宗教瘫痪的影子;而人物思想的异化在社会空间留下了精神迷茫的色彩;个体空间则折射出人物自我迷失等社会文化烙印。这三种空间成为其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成功地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中心的全景。 相似文献
15.
16.
赵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112-115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没有自传和日记传世,但保存下来的书信从字数上讲,几乎赶得上他的小说总量,是全面展示乔伊斯的生平和作品的第一手文字材料,若要全面研究乔伊斯不可不读他的书信.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