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文化与网络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是现阶段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它对人类社会各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甚至是革命性的。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网络图书馆已经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它对人类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日益扩大 ,大大加快了人类知识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大学图书馆是传承人类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传承人类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应进一步通过育人环境的营造、形式各异的活动开展、特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挖掘以及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等方式,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图书馆提出挑战。培养创新型图书馆馆员是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需要。图书馆馆员必须主动适应现代化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建全有效机制,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和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创新作为。  相似文献   

4.
Internet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本文分析了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在数码化时代面临的冲击与机遇,提出图书馆积极创新、应对挑战的一些措施,加强馆际协调,发展图书馆网络;重视数字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进行观念创新和服务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中的网络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网络环境中的功能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传统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演变过程,寻求图书馆新功能的最新标准定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案,以提高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保存人类文化和智慧结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纪录着时代历史和人生事业历程,闪烁着晶莹洁白光华的优秀典籍,是人类知识交流的中心,是人们共同使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一种组织形式。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信息的中心。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 图书馆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传播革命真理的书刊,启发和引导了成千上万的人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样也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行个性化服务,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进而影响教育.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研究网络文化现象,借鉴利用相关技术手段,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Internet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本文分析了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在数码化时代面临的冲击与机遇,提出图书馆积极创新、应对挑战的一些措施,加强馆际协调,发展图书馆网络;重视数字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进行观念创新和服务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使图书馆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革命后的西部图书馆面临需不需要走及如何走特色发展道路的抉择。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进行文化创新是十七大赋予图书馆的历史重任,也是革命后的图书馆发展抉择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考察它的植根基础;究竟有哪些生态环境因素深刻地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特质,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说,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宜居城市”,有城市以来,人类千百年来持久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宜居城市”,一个古老又“于今为烈”的国际性话题,特别是关系到中国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话题。中国的宜居城市,首先应该是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人的———对于中国人,它有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弘扬、发展,对于世界各国的人们,它又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文化创造;其次,它应是生态环境被精心规划设计且被精心呵护的,它让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样的城市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因而,它是“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回到人们日常的需要,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的城市。这就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可持续发展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以生态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调适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云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苗族民间剪纸纹样的文化意蕴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民间剪纸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产物,与北方民间剪纸一样,它们共同孕育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沃土中,分别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发育成长,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本文通过对苗族民间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勾勒,论述了苗族民间剪纸所包含的图腾崇拜意识、巫文化印记、民族历史文化史实等文化意蕴,揭示了其所具备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民俗传承功能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重要实践。本文就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森林生态文化的内涵、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但文化产业发展还必须有适宜环境。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通过规范化的途径 ,搞好我国自然环境保护 ,维系好自然界生态平衡 ,倡导民主自由 ,创立宽松健康政治氛围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国民现代化素质 ,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对泸沽湖摩梭社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尊重少数民族社区文化选择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社区文化自身的内聚力,并提供既能够促进社区传统文化特征保持,又能够满足社区发展要求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谐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一种价值文化,一种幸福文化和一种生态文化,这是和谐文化的伦理学内涵。对和谐文化进行伦理学解读,既可以对和谐文化进行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也有利于指导人们全面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