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晓秋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62-165
中国是世界上邮驿起源最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古代邮驿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王权政治的四处扩张和建立互为条件.王权在何处建立,邮驿就延伸何处,反之,邮驿所到之处,也意味着王权的进一步巩固.邮驿的发展以道路交通为第一物质基础和条件,因而经常成为历代王朝开辟道路、发展交通的主要动力.先秦到两汉时期统治者出于对西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目的,曾派官员试图打通夜郎道.汉元光六年夜郎地区置邮,该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统一的行政建置,标志着王权的进一步确立.  相似文献   

2.
清代邮驿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而清代邮驿立法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就清代邮驿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有关立法作了探讨 ,并简要分析了清代邮驿立法的作用和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文中有关水驿的资料十分丰富.其实,水路邮驿在交通制度得到空前发展的秦汉时期已经发挥出重要的效力.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都有反映当时湘江洞庭水系水路邮驿的值得重视的信息.考察有关现象,可以深化我们对秦汉交通通信方式以及行政管理效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邮驿制度存在日益明显的私人化倾向.这不仅为一般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出行宿止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各地人口的流通,也为诗文作品通过邮驿传递提供了条件,从而对诗歌的创作与传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邮驿的私人化倾向促进了诗歌的异地传播,而诗歌的异地传播又促进了南北诗歌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国政治管治的板块化特征,使其邮驿制度因地而异?河南位处要冲,连接南北,其典型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清廷基于控御全国物流与信息流的需要,以大梁驿为中心,按照各驿站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建立了连接南北?层级完备的地方性邮驿体系?这一体系涵盖驿?铺?塘?所等多种形式,包括人?畜?车?船等驿递手段,共按极冲?次冲?稍冲?偏冲四个等级区分职能轻重?随着国内政局稳定,军务减少,清廷调整行政区划,加之灾荒频发造成驿路变化,河南邮驿体系积弊丛生?清廷随即加强了对地方邮驿权限的收束与整肃?河南邮驿制度的变迁,反映了清代前期中原经济地理的面貌和发展轨迹,也展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元代"史记诗"是元代史学史和"史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代文学史、批评史及其《史记》接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史记诗"作为独特的文学、史学文体形式,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研究元代"史记诗"要有鲜明的辨体意识。元代"史记诗"文献丰富,通过分类统计和总结分析,可以从多维度视域来观照元人如何以"史记诗"来接受和阐释《史记》的,进而透视出元人的文学观和史学观,这既可以弥补元代"史记学"研究的不足,也可以拓展元代史学研究的学术领域。元代史记诗具有"以史为鉴,经世致用"、"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立意必奇,贵在翻案"和"王道德治,治乱兴衰"等多重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句丽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史 ,这些年写了不少文章 ,据初步统计对高句丽各专题进行总结、概述的文章已有十多篇 ,分别对民族源流、民族和政权归属、经济社会性质、历史地理、考古文化许多方面进行了专题性总结。但由于受研究功力和篇幅所决定 ,内容有详有略。但大体上都或多或少起了一个提供信息 ,初步导向的作用。对今后高句丽的研究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个别文章失之主观、失之偏颇 ,有重大遗漏甚或错误。但目前看来 ,研究者对这些总结各领域研究史的文章 ,似乎重视利用不够 ,甚至连回顾百余年高句丽研究史的文章 ,也并未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地区的通信历史悠久,解放前经历了由传统邮驿到近代邮政创设和发展的历史变革。早在元代,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这里相继设立邮驿等通信设施,用以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清代,为了传递公文、抵御沙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卡伦通信模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塞北邮驿,对保持边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巩固边疆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机入侵,在这里建立了“客邮”,近代邮政事业开始在呼伦贝尔萌芽。晚晴至民国期间,呼伦贝尔近代邮政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邮政处所数目增多、邮政业务广泛、邮路多样等方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后呼伦贝尔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元史研究有了引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已经有了一只相当不错的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元史研究队伍,先后成立了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七九年)和中国元电研究会(一九八○年),并分别召开了几次年会,在组织推动元史研究,交流元史研究信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应当提到的是:陆续出版了一些重要的专著、论文集、若干外文史料和论著的汉译本,创办了专门研究元史(包括蒙古史和北方民族史)的刊物,发表了不少有创见有水平的研究论文。专著如《中国通史》第七册(内容主要是元代史)、《中国史稿》第五册中的元代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元史》卷,《蒙古秘史》校勘本》、《〈蒙古秘史〉词汇选择》,陈高华同志的《元大都》,高文德同志的《蒙古奴隶制研究》,等等;闻由已故韩儒林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元朝断代史专著《元朝史》也即将出版,论文集如《蒙古史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民信局兴衰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肇始于清乾隆年间的江苏民信局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经过清末短暂的兴盛后,江苏民信局开始走向衰亡。以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为标志,官办邮政与民间信局的博弈由此开始,江苏邮政当局先后对民信局采取了诸多严厉的措施,如强行挂号、征收过磅费,以致最后直接取缔。作为反击,江苏民信业则采取了上书、请愿、罢市等方式,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江苏民信局最终难逃罢废厄运。另外,军事、战争因素以及民信局之间的恶意竞争亦是江苏民信局衰亡的重要原因。一言以蔽之,民信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罢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邮政史研究状况综述——以近年来硕士论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集中体现为众多以此为选题的硕博士论文的出现.本文从大陆与台湾地区一些硕士论文的写作时间、选题的角度、征引史料的情况等方面来看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状况,并还从中国近代邮政近代化与地区性邮政史两个研究角度对相关硕士论文进行具体分析与评述.虽然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亦有众多的不足之处.总之,硕士论文在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民国军邮史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区域研究以及根据地研究三大部分.其中宏观研究,体现在著作与论文两个层面;区域军邮史研究,以云南、湖南等地为最突出,其它地区略有涉及;根据地军邮研究较为系统,是一大亮点.至于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方面,就宏观而言还没有出版一部贯通式的民国军邮史专著,就区域而言各地军邮史研究亟待强化,就根据地而言亦存在大量空白.资料方面,除了口述史资料、实寄封等实物资料等之外,大量的资料存在民国报刊里.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助于军邮史研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前,澳门和广州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葡萄牙和英国为满足邮政通信的需求,在两地非法建立了最早的外国邮局,并使用了最早的外国邮戳。外国邮戳在中国经历了多次变化,它既反映了外国侵略中国邮权政策的转变,又为深入研究清代中外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探析西汉至晚清历代学人校勘《楚辞》的起始与发展轨迹 ,比较楚辞学史与中国图书史可知 ,楚辞校勘学产生与发展应分为 :两汉初兴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发展期、宋元明兴盛期、清代大盛期这四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邮政职工是邮政事业的执行者和运行主体,在邮政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近代中国邮政职工的研究比较薄弱,其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邮政职工的管理?邮政职工运动?邮政职工团体组织?邮政职工抗日斗争等方面,在研究跨度?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和不足,尚存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拓展研究内容,深入挖掘和运用档案?报刊?电子数据库等资料,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将近代中国邮政职工的研究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7.
唐金培 《殷都学刊》2010,31(1):37-42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也是近年来史学界试图重新进行评价的热门历史人物之一。随着对袁世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围绕袁世凯的功过是非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打破过去评价历史人物时惯用的人为格式化,对袁世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固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在评价袁世凯这个问题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客观公正地将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暨南大学已故校长何炳松先生是中国 2 0世纪前半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过去在研究何炳松史学思想时没有对实证主义思想进行充分研究 ,更无人提及他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贡献。本文以此两题展开讨论 ,论证西方实证主义派与中国传统的乾嘉学派的关系 ,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以及何氏三篇蒙元史论、译作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