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和财政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选取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构建及比较,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全国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在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作用不显著。在全国和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降低教育支出的同时,也会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而财政压力会降低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全国和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老龄化和财政压力共同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流动劳动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既具有居民收入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现有的研究一般以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和收入均等化理论等为基础,来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甘肃省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试图从流动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就职行业、流动去向及工作稳定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并存在财政的刚性约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推进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是时势所需。以是否政府核心职能、服务质量度量难易、服务可描述性、监督难易、竞争程度、居民需求、政府财力七个因素为指标,通过专家小组讨论法,对各项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购买性及可控性、可外包性做出了评定,并讨论了购买承接方选择、购买模式、央地分工、“十三五”路线图等问题。还针对近年来各地在购买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中遇到的资质要求不一、绩效评估不科学、公众不信任、无谓服务突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建议紧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设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和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持适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完善项目体系,改进制度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旨在满足个人和家庭实行节育的特殊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无论是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还是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内容,都无法绕过财政能力的区域差异问题。借鉴标准人系数法定量测算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需求,试图构建均等化分配模型,为推进区域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戚杰强  谭燕瑜 《西北人口》2008,29(1):35-37,41
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月平均收入”和“婚姻状况”两个变量进行列联分析,验证了三个研究假设:第一。城市居民的不同收入水平与其婚姻状况是显著相关的,但两者的相关度不高(λ=0.147)。第二。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倾向于未婚,但是高收入者的离婚率比低收入者的离婚率更低。第三,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婚姻状况的影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于男性而言,收入水平时其婚姻状况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女性而言.收入水平时其婚姻状况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对控制疫情扩散、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显著提高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多维拆解发现,基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以及卫生医疗服务能够显著促进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而基本公共教育与住房保障服务未能提高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促进作用在新生代、农村户口、高收入组以及东部地区组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借鉴Mincer收入方程,分析了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收入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水平依次下降.不同地区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特征所发挥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则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底,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并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对我国近期发展新型城镇化作出了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1亿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转移。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快速推进,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能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考验着政府的施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人口流动迁移是社会开放和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丁波 《西北人口》2016,(6):106-110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剥离黏附于户籍制度的各项公共福利,减少户籍的附加值和含金量,消除户籍制度带来的人口隔离和社会分层,使人口迁移和流动更加理性和有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将均衡性公共产品向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倾斜,以补齐短板,同时建构大中小城市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注重保护农民权益,允许农民"带地"进城落户,实施差别化和多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工作要求。围绕相关概念的解析,结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网络体系的功能、特点和优势,指出人口计生基层网络在新形势下必须完成其职能定位的转变,明确提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网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服务内容,对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网络的未来的功能定位和工作内容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侯力 《人口学刊》2003,(6):34-3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迅速增加,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与配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动力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与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劳动力流动也加剧了企业之间对人力资本的竞争,并以此促动了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但是,劳动力的不均衡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造成了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巨大差异及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使企业面临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增加与人力资本流失的矛盾。而对这些问题,不仅应该在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并取消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而且应该从各个层面与角度重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利益格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程,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迪  李珺 《西北人口》2016,(5):94-102
1994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增加,造成各级政府财力和支出责任不对应。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会直接影响居民医疗服务的利用的均等化间接影响到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文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中数据,使用基尼系数测度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央地支出责任划分对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的影响,得出我国应该通过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特别是卫生支出责任的方式提高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趋势明显,夫妻关系进一步平等和家庭成员老龄化等发展趋势。南京家庭也呈现出相近的变化态势,家庭人口规模已由五普的2.92人/户降至目前的2.77人/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吴帆、李建明等人指出,在这样的家庭变迁背景之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周全德、冯庆林指出中国家庭发展面临结构失衡、功能弱化、关系松散和制度环境制约等困境。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并据此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2012年,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根据西北五省的40个县(市)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农民参与情况、农民对村委会的评价、农民对政府的评价等;农民对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文化娱乐、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农村清洁能源的满意度较低;农民满意度基本上不受被调查者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数等变量的影响;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农民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19.
刘书明 《西北人口》2014,(5):119-124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不同所致。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直接制约和影响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基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县(市)数据资料,对西北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北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财政收入水平总体低下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与失衡状况并存,使得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陷入举步维艰的两难困境。最后,从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角度,就提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江  丁一  杨雪 《人口学刊》2015,(2):102-112
本文对我国吉林、青海、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选择外出或从事本地非农业劳动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中人口数量及老年人数量在1%的水平下促进男性劳动力外出,女性劳动力则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重点就不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个体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与吉林省相比,青海省民族地区乡村因素对劳动力外流造成过度阻碍,直接增加了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而贵州省则正好相反,劳动力的过度外流直接导致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中人才缺失的窘境;在本地非农市场发展方面,青海和贵州省的乡村因素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本地非农经济发展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