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汉语和日语共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间的词汇交流不断深入,必然会导致中日词汇的相互影响。文章主要以汉语新词语中的日语借词为语料样本,从产生原因、定义、特点、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不仅在词汇、语法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研究汉语新词语中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对研究当今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汉语自身特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名词占了借词的大部分,是最易被借用的汉语词汇;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由于它们通常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也容易被借用。汉语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实例探讨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语音、语义、语法系统的影响,从而证明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具有丰富语体色彩词汇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江侗语汉语借词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全面研究了三江侗语中汉语惜词的韵母系统,并与中古汉语韵母系统进行了全方位对比分析。研究揭示,三江侗语汉语借词分为两个层次,它们是中古以来汉语语音历时变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现代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说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频繁接触 ,广泛交往 ,使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进入到英语词汇当中 ,本文通过透视汉语方言 ,探寻两种语言之间相互联系的起源及各种不同的借词类型。重点在现代英语中常用的汉语借词及语言借用  相似文献   

6.
三江侗语汉语借词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研究三江侗语中汉语借词的声母系统,并与中古汉语声类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三江侗语汉语借词声母与中古声类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声母语音演变的历史层次,是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焉耆汉语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本文从所收集的4000多条焉耆汉语方言词汇中选择了约500条方言色彩较浓的词汇。按其来源分作“方言词”和“借词”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间的接触为词汇借用提供了方便条件。汉语中的英源借词不断增加,已成为汉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英源借词在汉语中的发展,尤其是词义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语言规律,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南部土家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分别从数量、类别、形式、层次、运用等方面分析汉语借词的共时特点,剖析形成特点的原因,并以此个案为基础,归纳濒危语言词汇系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英语中汉语借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民族在同汉民族的接触过程中,借入了一些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来自中华文化、生活习俗和地理概貌三个方面。从英语的汉语借词中,我们可以窥察出英汉两个民族文化接触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经,在译文中大量地使用了汉语借词。文章将以Ceval Kaya整理刊布的土耳其文版《回鹘文〈金光明经〉》为底本,运用译音对勘法,穷尽回鹘文《金光明经》中的汉语借词,通过汉语借词与回鹘文译音的对比,归纳汉语一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也可以提供汉字音值的音韵学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目前汉语中使用外来词的种种不规范现象 :外文单词的直接借用 ;外文缩写词的滥用 ;中外文词语的重叠使用。在此基础上 ,依据汉语语音特点和汉字特点 ,提出汉语中使用外来词应采用汉译形式 ,把汉语字母词与外文词区分开来 ,以利于提高汉语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不断地从别的语言吸收借用词汇。然而,这两种语言在外来词的数量、借用范围和吸收同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从两种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讨论了外来词语对英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产生各种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英语和中国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汉语借词上。依据从《牛津英语词典》中收集的汉语借词,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借入时间、借入途径和构成方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借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是中国特有的,这些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也把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带给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时期是汉语吸收日源外来词的一个高潮时期,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史无前例,后无来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汉语对日源外来词的吸收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各种文化、语言的原因,这一时期被吸收进汉语的日源外来词在意义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研究这些日源外来词意义方面的变异,对研究近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对研究汉语本身的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同各民族长期往来中,汉语不断吸收外来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体系.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主要有音译法、音译意译结合法、意译法、西文字母法以及直接借用法.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三个时期:汉魏至隋唐时期、晚清至民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以后.汉魏至隋唐时期,主要来自西域、匈奴和佛教;晚清至民国初期,主要来自欧美和日本;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来自英美,部分来自日本,此时出现了大量的西文字母外来词.我们既要善于合理吸收外来词,又要善于通过外来词的吸收和语言的交流来进一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7.
两种语言之间音系和语音的异同可以在外来形式的本族化过程中得以反映。对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已有一些文章进行了有见地的描写和分析,但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却鲜有阐释。鉴于此,作者尝试性地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的音系调整进行了描写,并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可预测的。调整过程和结果与英语音系语法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即忠实类制约条件要求最大可能地保留作为输入项的汉语外来形式的特征,而标记类制约条件要求输出项符合英语的音系语法。  相似文献   

18.
从新时期汉语词汇系统变异看社会变化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变化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已经对当代汉语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更明显、更集中地表现在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与变化上,而词汇系统的变异又突出地表现为近些年来出现了种种新趋势、新现象。新词语中的政治性词语大量减少,而经济、文化、科技类词语大幅度增加;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科技术语的交际地位明显提高,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术语已进入普通词汇;新词语中外来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音译外来词,近年来甚至大量出现字母词的形式;在汉语普通词汇的成员中又新增了大量的港台词语和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19.
近10余年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多年,汉语历史词汇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在专书词汇、常用词演变、同义词、复音词等方面的研究有新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词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今后一段时间,汉语历史词汇学除了应加强词汇理论建设外,还要迎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普及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词的借用类型,对现阶段搜集到的词语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发现有"音译"、"意译"、"汉字借用"、"拉丁字母借用"、"特殊语法结构借用"和"特定动漫作品词语借用"六个类型。提出了如下观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语借词虽数量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这些本存在于日语中的词语得以被汉语母语者借用并传播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日本ACG产业的发达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网民对ACG的热衷与喜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和日语在文字表记领域都使用汉字作为重要表记符号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