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宝集团总裁、美籍华人陈盛沺,生长于台湾,是坚持两岸中国人要共同开创中国人新世纪的企业家。自上世纪90年代,陈盛汩就对台湾当局建言,强调台湾不可能自外于中国大陆,两岸的政治家与企业家一定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为中国人的未来共同携手前进。  相似文献   

2.
白云萍 《人才开发》2010,(11):35-38
台湾从落后的工业省份迅速发展成制造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市场狭窄的海岛,是什么支撑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崛起?被称为台湾"科技教父"的李国鼎先生曾总结认为,"就台湾经济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有计划地发展人力资源"。当前,两岸经贸合作和社会交往不断频繁和深化,后发展地区学习台湾跨越赶超的发展经验,尤其应学习借鉴其人才资源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增长及两岸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加快双边经贸往来的大环境下,一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台湾五成即将步入职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看好大陆经济前景,愿意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4.
吴克明 《人才开发》2006,(11):50-51
2002年2月21日,在悉尼风景如画的情人港畔,雄伟而庄丽的会展中心披上了节日盛装。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代表、海峡两岸的社会贤达、举世闻名的国际政要近千人济济一堂,共商中国和平统一大计,“中国和平统一与世界和平——全球反独促统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北京继续教育代表团一行11人,应中国两岸文经交流协会的邀请,考察了台湾继续教育,两岸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北京继续教育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台北的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财团法人农训协会、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新竹的新竹科学园区同业公会,台中的朝阳科技大学,嘉义的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高雄的科学技术学院、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了解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的人都知道,随着’97香港回归日子的临近,鲁主任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时间也越发显得不够用了。一位采访过他的记者曾经这样形容道:“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国务院港澳办的办公大楼里总有一盏灯发出荧荧的光芒,这就是鲁平主任的办公室。”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政策参与制定者和直接执行者,鲁平深知,香港的回归对今后澳门的回归及台湾的统一影响深远。香港将拉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序曲和前奏。1927年,在上海英租界的一栋弄堂房子里,伴着一声啼亮的啼哭,一个男婴呗呗坠地。连年的…  相似文献   

7.
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自退出岗位后又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顾问。从80年代中期以来,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和平统一呼声日益高涨,两岸关系日益发展的形势下,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汪道涵同志又荣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鉴于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迫切要求,在国家事务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又错综复杂,任务光荣而又艰巨,需要众望所归的大员领衔担当协会的重任。汪道涵同志以他的工作经历、丰富经验、广阔眼界和两岸人望,是最恰当的人选,堪当此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我们中华民族具…  相似文献   

8.
时下正在大陆各大中城市上映的影片《滚滚红尘》,是第一部在大陆取景拍摄、又获得台湾影艺界最高奖——金马奖的影片。片中主角由两岸共知的秦汉、林青霞担任,剧本由著名女作家三毛执笔,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该片的知名  相似文献   

9.
在秋天里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同从台湾回归故里探亲的台湾著名诗人痖弦见面了。身材适中的痖弦先生面庞红润,谈话时总带着春风漾溢的笑容。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精神矍铄让人看上去只像四、五十岁。痖弦是台湾现代派诗歌大家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3,(5):62-62
台湾《就业情报》杂志与新浪网针对两岸20岁到35岁年轻人所做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000名台湾年轻人中,有73%愿意到祖国大陆工作,而他们最向往的城市是上海。调查中,看好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年轻人高达84%,仅有20%受访者对台湾经济表示乐观。这份调查显示,台湾青年去年最想就业的地区是美国,今年则是祖国大陆。有66%的年轻人表示会主动争取到大陆工作的机会。在祖国大陆的工作中,有84%希望在台资公司工作,只有18%希望在大陆企业工作。台湾青年赴祖国大陆工作的理想城市依序是上海、北京和东莞。调查也显示,有61%的受访者愿意在祖国大陆落地…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台湾政治局面为国共关系增加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今天我们在看待国共关系和两岸政治问题、国共关系今后的走向问题,要有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判断,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台海斗争中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李昌 《人才开发》2002,(6):9-10
依据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指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即11590多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新台阶。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中国一枝独秀”。同时,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国策,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辉煌成就。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和他的哲学思想是正确的。 为了巩固和完善科学的世界观,增  相似文献   

13.
新年献词     
值此旧岁已逝、新年来临之际,向所有热爱、关心、支持《人才开发》杂志的领导、作者、读者和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衷心的敬意。 当1997年欢度春节之时,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的、享有高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们大家都曾沉浸在深切悲恸和无限哀思之中。但是不久捷报频传,激动人心的一件件大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日日关心着倒计时、在“7·1”党的诞辰7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迎来了香港“97”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主权回归祖国后未来更加美好的历史,为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做出了榜样。接着于国庆48周年前夕迎来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经验,规划了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都说,由连宋访问大陆引起的台海局势变化,已发展到陈水扁必须出招应对的地步。对陈水扁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同时也是一个难熬的时刻。民调:近半台湾民众希望“阿扁访问大陆”在连宋访问大陆期间,台湾媒体进行了多项民意调查。《年代新闻》5月5日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台湾民众希望陈水扁与胡锦涛举行会谈,并在两岸问题上达成协议。其中41.8%的受访者“很希望”陈水扁能同胡锦涛会面。4月底,《年代新闻》的民调就表明,62%的人希望陈水扁当局与大陆展开会谈,其中37%的人认为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000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台湾“大选”时就表示,如果当选,将促成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以降低两岸敌对关系”,并引用肯尼迪的名言来表达对当时紧张的两岸关系的看法:“我们并不害怕谈判,但我们不能在害怕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如今,在13亿大陆人民的热情欢迎之中,宋楚瑜跨海赴约踏歌而来,与大陆进行一次备受冀望的和平之旅,既不存在“害怕”问题,也没有所谓的“敌对”。  相似文献   

16.
5月31日,由中华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协会与台湾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承办的“两岸人力资源开发与交流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兵、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严中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大陆有关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相关机构代表近100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一、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流中国大陆的现状 海外华人专业人士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出生于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二是台港留学生滞留海外或是从台港移居海外的专业人士;三是中国留学人员滞留海外或技术移民海外的专业人士。由于台湾学生留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期出现留学海外的高潮,时间比中国大陆整整早了20年。在20世纪80年代,旅居海外的台湾籍专业人士,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从1990年起,旅居海外的台湾专业人士以每年30%的回流率回流台湾。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改变对中国大陆留学人才和科技人才的态度,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技术移民开始定居海外。因此,旅居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的队伍中,中国大陆海外留学人员和技术移民是一支数量庞大的生力军。 据2000年8月有关部门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溘然长逝。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世纪老人,对于全世界的华人来说已属于过去;然而对于千秋青史,对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他又是其中一颗不朽的英魂。笔者曾与张学良将军和他的夫人赵一荻女士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1993年5月,我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赴台演出田汉创作的话剧《关汉卿》(赴台演出时改名《双飞蝶》)。这是两岸隔绝了40多年后,大陆第一个话剧团体访台。祖国宝岛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其中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拜谒汉公——张学良将军。在台湾朋友何景…  相似文献   

19.
大陆与香港和澳门依托《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两岸四地在WTO中一国四席的现状,四地在资源、生产要素、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互补性的前提,以及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发展自身经济的迫切性都为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驱动下,追求各个合作区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整合的本质要求。在合作区域内,伴随着大规模的生产要素流动,交易成本的降低等都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利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为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提供法律支撑,使其整合具有法律保障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两岸四地区域经济整合的必要性、依据,以及对两岸四地区域经济的整合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白话劳动法]为什么会产生"链接甲乙方"的想法呢? 白永亮: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和企业迫切需要这种服务.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的支持.但根据[白话劳动法]多年的咨询经验,我们发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业务很难与外部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有机高效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