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正是一种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策略,我在实践中做了一回懒教师,即把课堂上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推动了学生更勤奋地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效课堂向来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广泛吸取别人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好课堂力求达到高效。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把以往“悄然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主活动”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精当探究必然成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开拓眼界、增长智慧的直接渠道.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也处于不断的完善当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方式处于不断的改变之中,如何构建中学化学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构建中学化学高效课堂的原因进行了概述,浅入探究了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现阶段的中学化学教学课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很好的落实《标准》理念推行数学的阳光课堂数学的阳光课堂是以活动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数学的阳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对话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评价中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思想新理念下的课程也被赋予时代的色彩.那么,怎样"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它应具备如下特征:目标明确,巧设导语;学一通百,博学高效;合作进取,集中高效;结晶方法,提升能力.贯彻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我们不断提升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愉快的课堂.高效课堂自然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合作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合作学习应运而生。研究性合作学习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把过去个体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是当今课改教学中的主流思想。其基本理念是现阶段各学校热议的生本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使学生通过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在兴趣中获得知识、理解总结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三动”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是攻克数学宝典的良方。因此教师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而使学生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学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会自己找“食”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探讨下应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三段式"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的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效益最大化。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提出,我国各地的基础教育部门都在努力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进行各种尝试。而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我觉得《纲要》中提出的,“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这一点对自主学习高中生物非常重要。在多种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的手段中,我觉得学案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课堂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探讨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成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应用最多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
经历全民英语学习热潮的洗礼,我国越来越重视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高中英语课堂当然的成为英语课堂教育的中心地域。不言而喻,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是授业的主体。但是新课程改革之下,需要我们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必要创新。于此,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宠儿。自主学习的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忱,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就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而言,自主学习的推广是践行英语教学创新的体现。本文结合实践特点,主要探讨了英语自主学习的意义及其具体的特征,为当代英语教学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孩子对世界充满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任何事总喜欢刨根问底的。然而,太多时候因为课堂中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扼杀了无数孩子的探究欲望,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适时地创造更多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让孩子们的课堂属于更自主的课堂,让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中享受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挑战与收获,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增强对真知的探索与渴望,这才是我们的教育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学习。电工技术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实训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真正有效的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物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必须理论联系客观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探究意识,树立创新精神。通过发展形成的正是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经过长期的学习之后,大多数的学生厌倦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等、靠、玩,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不能加入到学习当中,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久而久之,老师学生都觉得课堂索然无味。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学习、实践后,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构建自主、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以贯彻新理念,实现教学过程、方法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