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现代人了解、理解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化资源。如何抢救、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课题。运用文化生态的系统性观点和整体性方法为研究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本文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及其失衡状况的阐述,提出了构建陕北文化生态圈的路径。以期保护、传承陕北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陕北方言作为一种积淀深厚和形式稳固的文化样式,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以原生农耕文化为主体,融会游牧文化驳杂多样性因素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区域性亚文化,这种文化集中通过陕北方言的发音方式、词类使用、语言风格、修辞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而表现出来,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诗性特征。对陕北方言的诗性特征的审美研究可为当今美学研究带来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特色数据库的全面启动下,延安大学图书馆建设“陕北文化专题数据库”是势在必行。“陕北文化专题数据库”是主要采用《CALLS“十五”特色库管理型元数据规范》对陕北多种载体类型的文献进行组织、存储并进行数字化管理。研究陕北文化的范围、收集措施及其具体方式、建设“陕北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原则等等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北有着极其浓厚的巫术性地域文化,强烈地影响着陕北人的心理构筑和生存观念,培养和塑造了陕北地区民众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格品性。而在这一基础上,也极大地影响着陕北民间艺术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和存在意义,并形成与之相关的民间艺术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陕北农耕文明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是一个有着深厚农耕文化土壤的地区,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虽然由于气候转冷及少数民族内迁使陕北经济由农业向农业与畜牧业双生共生的局面转变,但历史上多次有组织的农业移民的到来则使陕北文化始终保持着农耕文化特色,几百年的交通封闭与文化封闭又延缓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步伐,从而使陕北至今保存着几乎是原生形态的农耕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农业经济为主农牧并重、聚族而居、家族文化代代相传,这些是陕北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而农耕文明是陕北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信天游”中女性心理的民俗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天游”中所表现出的陕北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理和表达方式,与汉文化中心地区有较大差异。其内质既缠绵、温柔,又刚烈、强劲;其表达方式大胆、直露。这些特点与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对“信天游”和陕北妇女以及陕北地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榆林学院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以实施“三进”战略、“抓手”战略和“走”出战略为工作目标,把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陕北文化作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以用足用话用好陕北文化资源、举陕北文化旗、打陕北文化牌为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了文化育人正能量,主动担当了推进陕北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榆林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电影对陕北民歌的两次演绎和传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创作中,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集中的对于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的演绎和传播现象,先后在银幕上出现了"红色陕北民歌"和"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其全社会流行热潮;与此对应,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又对中国电影的审美特征、文化指向具有反向渗透和影响作用.两者互动融合生发,最终塑造和建构了特定时代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当代性、大众性,并在当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全球化视觉文化语境下,这种大众电影与民族艺术文化互动传播的现象与模式,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陕西作家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创作风格。陕北文学以路遥为代表,深受生存文化影响,形成了宏阔大气、粗犷奔放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以陈忠实为代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含蓄蕴藉、内敛深沉的创作风格;陕南文学以贾平凹为代表,深受秦汉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形成了或质朴厚重、或自然朴素、或神秘鬼魅、或虚无缥缈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记录文化的工具,也是民俗文化的构成要素。陕北方言是黄土地锻造的,它不仅积淀着陕北文化,而且体现着陕北文化。透过这种独特的方言艺术,可以回溯曾经的陕北历史,领略精深的陕北民俗,解读淳厚的陕北人性。陕北方言凝结了陕北人的智慧,也雕塑了陕北文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使陕北传统农村文化发生了断裂,伴随陕北传统农村文化断裂,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如人际关系开始转向物质化、单向化、冷漠化和僵持化。陕北农民人际关系变化是因为陕北农民的处世哲学发生了变化,所以要为陕北农民建立新的健康的处世哲学,使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最终为陕北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陕北农村社会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2.
1928-1932年(民国17-21年)陕北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旱灾,大旱灾使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生存危机。旱灾引发了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这对人民的生活条件造成了重大创伤,而地方官吏及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致使灾荒进一步加剧。大旱灾不仅对当时的陕北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以后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灾荒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陕北生态环境和植被进一步恶化,人口和劳动生产力锐减,同时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为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以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接之地,更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之一。陕北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服饰、生活习性除了受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之外,也深受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保留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遗风。陕北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陕北的民族融合历史,同时也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来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联系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陕北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处在其文化圈内的陕北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为进一步促进陕北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加速文化创新、深入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实现陕北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博物馆。以陕北一带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典型资料、典型物证的收藏、展示、研究为己任。本博物馆注重收集反映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气候变化、动植物变异及地理环境变迁的典型物证资料和早期人类活动的遗留物;注重收集华夏族,特别是黄帝族早期在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生息、发展以及夏商以降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陕北一带长期交融形成区域特色文化的各种历史见证物。同时,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又是榆林学院陕北文化重点专业和特色课程的教学研究基地,是进行区域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传承陕北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榆林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及榆林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构成。应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区域社会发展建设的战略高度规划和建设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走高校和地方共建的道路,统筹地方和高校的文物资源、展览、人才条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为陕北经济、文化的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是当下旅游的重要方式,陕北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样式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是陕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在重视文化消费的今天,以方言为载体的陕北地域民俗文化往往会带给人新奇的审美体验,方言在服务文旅的同时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推动了陕北文化的宣传与发展,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文化认同。陕北方言既是文化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论述陕北生态地理环境演化和陕北人种构成入手,分析了陕北历史文化的精神品格,认为:陕北文学是陕北历史文化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最有价值、最震撼人心的是陕北文学所蕴含的悲苦意识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策略。首先,梳理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历史及其艺术特点,从中发掘创意设计的潜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将如何运用传统资源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推进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总结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陕北汉画像石是陕北历史上保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陕北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汉代造型艺术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他内容丰富,构制宏大,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俗事象。民俗既是风俗习惯又是文化现象,民俗的形成和巩固需要借助方言这个有机载体,方言词汇是了解民俗事象的活化石。方言与民俗休戚相关,二者互为因果。作为涵化了民俗要素的陕北方言,是陕北文化的语言符号和民俗符号,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等理论以陕北民歌作为研究底本,从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梳理和分析陕北方言的特殊量词的修辞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是研究陕北方言与文化的新路径,能够为民间文化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