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科学已经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从哲学角度研究了伪科学的本质、特征、要素和种类,揭示了伪科学的欺骗本质,从知识、方法、精神三个层次探讨了伪科学的特征,分析了伪科学三要素,提出1979年以来我国伪科学的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2.
虽然对于伪科学的批判很多,但都侧重伪科学与科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提高人们的科学水平是消灭伪科学的根本途径。但这种批判忽视了伪科学的科学根源。伪科学利用了科学的信仰性、控制性和预见性等三个因素,而且对于科学的迷信,助长了伪科学的泛滥流行。因此,为了彻底消灭伪科学,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对科学的反思,破除人们对于科学的迷信。  相似文献   

3.
略论伪科学     
论述了科学、伪科学的含义及其识别伪科学的意义和伪科学研究的范围及其方法特点。指出了伪科学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伪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都不具有客观性;伪科学的方法论核心是信仰;伪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不可检验性和以假冒真的欺骗性;伪科学不具备可重复性;伪科学往往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是否应该反伪科学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在理清科学、非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伪科学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从多视角分析了伪科学泛滥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和防范伪科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伪科学进行了社会学界定,在分析伪科学成因、特质的基础上,对伪科学的社会控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伪科学产生的四种社会基础 :人类对科学的过高期望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需要基础 ;从众心理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制度基础 ;社会整体科学水平低下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防止伪科学的产生有两点对策 :一是划清科学与宗教的活动范围 ;二是深入理解科学 ,坚持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伪科学现象再次盛行,重新思考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问题,对于增强公众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自觉抵制伪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伪科学的流行既有科学、伪科学的因素,也受公众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科学划界标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的演进过程,即从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从划界标准的消解到多元标准的重建。运用科学划界标准,有助于把握科学与伪科学特征,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相似文献   

8.
伪科学辨析     
通过对哲学史上有关科学划界问题的考察,探讨了科学与伪科学的根本区别,揭示了伪科学的内在本质,说明了伪科学是与前科学及封建迷信有所不同的反科学,以期对伪科学的辨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对迷信和伪科学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坚持科学 ,铲除愚昧和伪科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超科学、自然科学界域内的错误理论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 ,探讨了伪科学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本质属性 ,本文认为伪科学具有拟科学性、功利性、作伪性、怪异性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伪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打着发展科学、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的旗号欺骗群众.科学假说所具有的假设性的特点,也给伪科学留下可乘之机.本文从科学假说和伪科学与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检验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从三个方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与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伪科学及迷信的特点和活动方式研究》课题 ,是经学科规划评审小组评审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0 0CZX0 0 5) ,主要负责单位为青岛市委党校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本课题主要以建国以来伪科学及迷信的特点和活动方式为研究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回顾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伪科学及迷信的特点和活动方式 ,采用比较研究、结构研究等方法 ,深刻揭露了伪科学及迷信的特点、本质和社会危害 ,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社会心理基础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并提出了对待伪科学及迷信应采…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 ,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研究科学、伪科学、迷信 ,区别科学、伪科学、迷信 ,并且分别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实中 ,只有准确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 ,更好地弘扬科学 ,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 ,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14.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它的要害就是否定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泛滥。迷信伪科学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的泛滥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心灵的解放是破除迷信和伪科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7,(16)
近来有人称中医是伪科学,实在是不敢苟同。无论伪科学也好,"真"科学也罢,能根治人们的病才是真正的科学。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再"真"的科学也是伪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医学研究领域里识别伪科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所探讨的便是医学研究中的科学与伪科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反科学、伪科学的谬论,从科学史、哲学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批驳。作者认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拒绝、远离邪教和伪科学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鉴别伪科学是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专业的领域内 ,以经验检验、逻辑推理等标准可以对伪科学做出有效的鉴别 ,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需要一种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以“是否借科学之名行骗钱之实”来鉴别伪科学 ,就是这样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伪科学已构成一种社会公害,转移着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忠诚,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伪科学在认识论上的本质特征就是宣扬各种神秘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否定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发展规律.揭露和挫败伪科学的关键,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科学精神启迪人,提高人们的识伪、防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