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先勇的小说以深沉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内涵而见长,传统文化的内蕴进入他的小说后,呈现出极其炫目的审美色彩,而这一切都是其审美意识的外化,他追求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而小说亦因此而呈现出无法化约的感伤色彩,在美学载体上则表现为扑朔迷离的色调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使其小说创作充满了浓重的感伤主义色彩.从早期的"情感小说"到后来的"留学生小说",分别从"人类情感的困境"和"生存的两难和尴尬"的不同角度展示了人生的无常感、历史的苍凉感和文化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3.
王蒙是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其小说语言风格鲜明、自成一家。王蒙小说的比喻各种结构形式都有所使用,可谓众体皆备;就喻体的选择而言,具有远距离设喻和近距离设喻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从功能上看,更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是一个对时空极其敏感的作家,时空作为一条主线,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小说创作.文章认为白先勇运用意识流的叙事手法对叙述视点的选择和自由变换,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弹性空间,成功地在短篇小说中容纳了接近中、长篇小说的内涵,外在世界转入隐秘的内在 ,叙事时空压缩,内心活动扩张,以此构筑意识流程的焦点辐射,成为白先勇行之有效的一种多变的叙事结构手法.其意识流程及焦点辐射,从单向到多向,从直向到逆向,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意识网络结构,彰显白先勇意识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把艺术审视的目光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中比喻艺术独树一帜。喜用农村常见的动植物形容笔下人物,又善用民间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其比喻已摆脱自然主义的简单描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7.
仝小琳 《南都学坛》2006,26(5):61-62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运用平淡中见新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喻体具有农村化表象,喜用农民熟悉的动物、植物、事物及农民普遍相信的神作比;二是褒贬尽在喻体之中,反面人物多用动物作比,正面形象多用神仙器物作比;三是喻体新奇生动。  相似文献   

8.
感伤如一根红线贯穿于白先勇创作的始终。无论是初期创作中以残缺的视角对于情感、青春、自由的追求,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守卫,还是后期作品中以冷峻的笔触对于偏安台湾一隅的大陆故人生存现状的描绘,对于海外学子的生存图景的展示中,都流露出浓郁的感伤色彩。以感伤为基点对白先勇的小说进行一次深入的回顾与解读,能使我们更深层次的把握作品内蕴和进行更加深入的作家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的小说中,沉沦意识是一种突出的、贯穿性的精神现象。解读白先勇的小说文本我们发现,无论是一落千丈的末路英雄。围城内外的的悲剧男女,还是认同危机下的海外游子,他们的生存图景都渗透出浓郁的沉沦意识。  相似文献   

10.
谈白先勇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兼与普鲁斯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是一个对时间极其敏感的作家,时间作为一条主线,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小说创作。对时间意识在白先勇的作品中的体现进行梳理,并进一步追溯这种时间意识产生的根源,可以看到当白先勇接唱出中国文学的伤时情怀时,他的小说就在根本上成为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延续。以时间的处理方式为切入点,将白先勇和普鲁斯特两位中西方著名作家的时间意识异同进行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以弱势的男性和强势的女性作为建构其小说世界的基点。男女角色易位颠覆了男强女弱的传统人物塑造方式,揭示出单个人边缘化生存所不为人知的痛苦。父辈影响、生活经历及其性取向是产生这一特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文学自译活动相比,中国文学自译活动呈现共时性特点,以环境性转换语者为主要类别的双语者从事自译活动的时间范围,集中在五四运动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白先勇的创作史实在力证白先勇鲜受学界关注的文学自译者身份的同时,呈现出可依据或独立或合作的自译方式进行区隔的阶段性特征。《台北人》在文末注释的内容、类别及篇幅等方面,展现出白先勇相较于同时代同类自译者的区别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旷野》的比喻特色,主要是采用"动物化"的描写,用动物的生态、形貌及本能,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动作、姿态,乃至心理活动,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这种"动物化"描写是中外作家中稀有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特殊的经历为他的写作创造了一个介于故土与本土之间广阔、独特的叙事空间,他以现代派的创作身份步入文坛,但又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的创作以此为基础,体现了台港澳文学所独有的特色。本文以白先勇的小说为例,研究处于故土与本土的叙事空间之内的,受到双重影响的台港澳文学。  相似文献   

16.
王蒙与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融中西技巧手法于一体,既有西方意识流手法的现代主义色彩,又保持着在小说情节、结构以及主题内容的"传统"性根基作用,具有鲜明的意识流东方化特点。但双方意识流小说在具有文化同质性的基础上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主题基调、小说叙述方位、叙述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原创比喻构成翻译的难点甚至盲点。结合纽马克的翻译思想,通过挖掘比喻修辞的深层特点,即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来考察《围城》英译本的得与失,我们看到,译者既要充分调动自身素养,又要关照相关读者的理解水平和想象力,既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又要防止思维空白的产生,以确保比喻的认知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小说多取材于身边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事件,构成了一组组鬼斧神工的浮雕、饶有特色的风俗画;并带有浓厚的自传性、抒情性和散文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有诗的韵味,清新、明丽、流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但可以说她是深刻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富有特色的,她总是善于通过独特的视角去体味人生、阐释生命.她的小说是时代的记录、心灵的感言.她善于捕捉声、色、画、影去刻画人物,其电影化的创作方法很有新意.  相似文献   

20.
王蒙小说是一种生活化小说,他的小说创作,既看重"艺术直觉"、艺术联想,同时又强调生活,这是王蒙小说生成的前提,这种小说生成的思维方式又影响了他的文本形式,也促成了王蒙小说文体的多样化,从而使其小说从文本形式到精神内质都向生活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