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第二部小说《加里克年》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加里克剧院和怀河。认为剧院的虚伪与欺骗性象征着主人公爱玛与她的情人法拉之间虚假的感情,而怀河的现实性象征着爱玛与她的丈夫大卫的婚姻现实;指出怀河对剧院的破坏预示着婚姻最终战胜爱玛的婚外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德拉布尔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朗西埃在《为什么一定要杀掉爱玛·包法利》中对其进行了症候式阅读。该文指出,由于爱玛对民主犯罪、对文学犯罪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症而被他杀。由此,朗西埃的解读视角为我们重新认识爱玛死亡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朗西埃在《为什么一定要杀掉爱玛·包法利》中对其进行了症候式阅读。该文指出,由于爱玛对民主犯罪、对文学犯罪以及她的歇斯底里症而被他杀。由此,朗西埃的解读视角为我们重新认识爱玛死亡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 ,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佳作《傲慢与偏见》、《罗斯菲尔德公园》、《爱玛》、《桑觉修道院》等 ,及她创造的伊丽莎白、吉英、爱玛、凯瑟琳、芬丽等女性形象将与奥斯丁一样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女性作家为争取大众听到自己的声音而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着对女性作用的地位的不断关注,她们的形象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一部长篇名著,是奥斯汀突破自己过去的艺术主题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尝试。爱玛这个崭新的女性形象是作家为奥式花园培育出来的又一朵放射着奇彩异光的绚丽之花。她的出现为奥式花园增添了新的光辉,也为我们的女性意识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本文结合相关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爱玛》中爱玛形象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爱玛蜕变、堕落、毁灭的一生,突出了她为追求浪漫爱情和理想生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安娜和爱玛的悲剧成因具有不少异同之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没能珍惜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用情太专、自我迷失;对家庭和婚姻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安娜强烈的负罪感和经济、感情的依赖性使她日益自私、偏激;爱玛则过分地追求脱离实际的浪漫激情。安娜和爱玛的悲剧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重复上演,对她俩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其小说《爱玛》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女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她精准的刻画下各有特点,各自在小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作品通过对一系列人物和事件的细致描写,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和意义。通过对次要人物哈丽埃特的性格及其在小说中意义的分析,可以从侧面更加清楚地认识女主人公爱玛的性格特征并深刻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9.
简钒滤苟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被喻为反讽大师.其代表作之一<爱玛>中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的文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从自由间接引语的角度结合语言学工具对<爱玛>中的情景反讽进行阐释,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我国读者熟悉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小说以观察敏锐,描写细腻和风格典雅独树一帜于英国文坛。她所著的《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作品都已成为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至今盛名不衰,深受读者喜爱。翻译这样一位名家的作品,既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有相当的难度。最近阅读了《爱玛》(Emma)的两种译本,一种是刘重德同志的译本(漓江出版社,1982年),另一种是张经浩同志的译本(浙江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12.
福楼拜是一个处于转折时期的作家 ,《包法利夫人》更是他的辉煌之作。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其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以及爱玛走向毁灭的心理历程和造成爱玛悲剧的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3.
爱玛历来被视为简·奥斯丁六部作品中最不完美的女主人公.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对爱玛身上缺乏18世纪父权主流文化倡导的女性美德和才艺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其最不完美个性中的另一种内涵.爱玛的形象正因对父权文化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尽管"最不完美",却弥足珍贵,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4.
“海伦,你的电话。” “谢谢,戴安娜!” 其实,所谓海伦也许就是张晓玲,戴安娜也许就是李爱丽。 对于洋名现象,一位英文名叫“爱玛”的小姐解释说:“我们给自己取一个外国名字,主要是为了顺应外方人员的语言习惯,这样彼此交流起来方便一些,并非崇洋媚外。” 爱玛小姐供职于某外资银行东北办事处,这里使用的工作语言基本上是英语,比如开会、汇报、打印文稿、发送商业信函,员工必须使用英语。就连她当初应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的情感生活和悲剧命运,文笔简洁细腻,具有浓郁的写实色彩。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爱玛的婚姻悲剧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悲剧根源的探讨表明,一切女性内心都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爱玛》中的人物融入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他们的婚姻并不意味着纯粹的爱情而是双方的契约。本文根据18、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家庭地位,分析《爱玛》中的婚姻类型,以爱玛的婚姻为基础解读简·奥斯汀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探微包法利夫人的阅读历程,我们惊奇地发现她在少女时代,倾心阅读;少妇时期,迷恋阅读;情妇期间,畸形阅读。以"阅读"为视点,福楼拜为自己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画及悲剧命运的安排上,找到了一个极其巧妙的突破口,也为我们解读还原"爱玛悲剧"提供了另一个十分关键的理性支点。"情感世界"与"符号家园",这是人类存在的深层本质。然而,就在这两者的深层困境中,文学成就并揭示出了她独一无二的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18.
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一直是人们经久不息的讨论话题。从萨特的存在观来看,自我的存在要关注与自我本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爱玛与自我的关系包含想象的自我,自以为的自我和客观实际中的自我三个层面,却只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爱玛高居于他人之外来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在超越自我实存的时空去追求"想象的自我"的客体欲望满足,自我存在的多层分裂和时空差异的实存,最终以消灭自己的肉体生命来承认自我意识存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菲洛梅拉》:被重写的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入手,解读当代英国小说家爱玛.泰南特的神话故事《菲洛梅拉》,分析故事中的性别模式、象征,女性对男性复仇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泰南特对古典神话的重写有其特有的目的。她呼吁人们重新寻找女性创作的传统,并且再一次陈述了女性朋友们团结起来,组织姐妹会共同对抗男权社会的压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爱玛》这部作品在简.奥斯汀的写作生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居于首要地位。这部小说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种先锋性,开启了现代小说技巧的先河。文章从文本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来分析《爱玛》这部作品,力求进一步理解这部作品的现代性,并深究其在今天仍具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