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太行山区、丹河水畔,传颂着一位儿媳16年如一日侍奉公婆的感人事迹。这位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就是三十多次受到省、市、县(市)嘉奖,被高平市、晋城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十佳好儿媳”、“十佳道德标兵”荣誉称号的高平市政协常委张敏同志。“老人们需要关爱”张敏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她有两个公公、一个婆婆,且三位老人都是七八十岁以上,体弱多病。为便于照顾,十几年来,她一直和三位老人生活在一起。1989年7月,她的亲公公因患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那时张敏的丈夫经常下乡,不在家,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要排解来自社会陈旧的思想观念及习惯势力的障碍。诸如什么“老人无用论”、“老人背时论”,压根儿不承认老人有参与社会发展的义务与权利,排斥老人参与社会发展。如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极少有老人参与交流与应聘的席位。又如在选举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名额上都很少有老人的份位,把老人与无用辈划上等号。有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祁东县太和堂镇新王家村有位83岁的老人王诗喜,在20多年时间里,自筹60000多元,义务架起了103座大大小小的各式桥,从而使方圆20多里的沟沟坎坎变为坦途。于是,人们尊称他为“百桥老人”。  相似文献   

4.
李保 《百姓生活》2013,(11):77-77
在湖南省凤凰古城,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世纪老人,她就是119岁高龄的土家族老太太田龙玉。田龙玉在200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寿星”,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选“全国十大寿星”的百岁老人。在2010年全国寿星排行榜中,田龙玉老人名列第九位.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街道近年来动员热心居民,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老年人奉献爱心,组建了一支由医生、教师、律师、理发师以及搞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的等2500多人组成的为老服务志愿队,取名叫“小草俱乐部”。其成员大多为中青年人,也有身体较好、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以及少数未成年人。有统计资料显示,至200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亿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65岁以上的老人有9680万,占总人口百分之七点六,而其中的“空巢老人”以及“孤寡※※※※※老人”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个为数庞大的老年群体,尤其是其中占有相当比例的“空巢…  相似文献   

6.
任向琳 《老友》2014,(10):28-28
江铜集团永平铜矿,有一位闲不住的退休干部,她叫辛玉芝。辛玉芝老人今年87岁,有61年党龄。1982年,她从永平铜矿医院医师岗位上退休后,30多年来坚持为身边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感染了好几代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辛阿姨”。  相似文献   

7.
李艳军 《社区》2013,(19):25-25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有一位“礼物奶奶”——每年儿童节都会给社区的孩子们送去新衣服。“礼物奶奶”邢威敏是一位花甲老人,从2008年起,她委托居委会帮忙在社区内外寻找捐助对象。  相似文献   

8.
开心老红娘     
老陈 《社区》2012,(18):46-46
60多岁的李阿姨是社区出了名的“老红娘”,热心肠的她退休后不像别的老人那样打牌消遣,当发现不少父母都在为大龄儿女的婚事发愁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开始义务为年轻人牵线搭桥。十几年来,李阿姨撮合成功了100余对新人,将自己的家变成了免费的婚介所。她常说:“看着年轻人一个个成双成对了,我便开巳了!”  相似文献   

9.
逝者:邵怀安性别:男籍贯:北京享年:70岁4月7日,在北京文慧北园1号楼旁的小理发店里,老理发师邵怀安老人倒下了。没人说得清他是什么时候倒下的。一位常来理发的居民回忆:那天他去理发,推门进去叫了半天邵大爷,没人应。仔细一看,邵大爷倒在地上,已经没了气息。邵大爷的女婿李先生告之,老人死于心脏病突发。从丰台骑车到海淀开工得知邵大爷离世的消息,许多光顾过他理发店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再也找不到邵大爷这样人品好而且技术又全面的理发师了。”邵大爷是原海淀服务局的国营理发师兼锅炉工。工作地点就在文慧北园社区,退休之后他闲不住,…  相似文献   

10.
在忻州地区农牧局有一位十几年如一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热心为左邻右舍老弱病残服务的普通职工,她那善良的行为似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位老人,她就是被人称为“新时期活雷锋”的张忻莲。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忻莲家住忻州利民东街玉米研究所宿舍,宿舍前排住着一位瘫痪六年之久,七十五岁高龄的孤老大娘。多年来,忻莲就像  相似文献   

11.
李才尔老人今年65岁,是太钢的退休职工,梁建明老人今年67岁,是一位退休的教育工作者。这对可爱可敬的老人,30多年来,不辞辛苦,一直作义务红娘,在联谊会全体义务红娘共同努力下,先后促成了1400多对有情人喜结良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娘专业户"。二位老人做红娘始于1978年。当时,李才尔单位有一个大,  相似文献   

12.
辛桦 《百姓生活》2013,(8):22-22
在山东禹城,有一位叫张星南的老人,30年来节衣缩食捐尽积蓄.几十年坚持做义务环卫工人。她的义举带动了一群义工和一座城市的爱心汇聚。无私奉献30年张星南生于上世纪20年代,年轻时放弃在复旦大学的学业,毅然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她来到山东禹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离休之后,张星南不愿闲着。当时,禹城还没有环卫队伍,张星南主动拿起笤帚和簸箕,当起了义务环卫工。  相似文献   

13.
郑黎明 《社区》2011,(8):21
我在社区工作已经有十五年了,回想这十五年在社区工作的日子,许多事情历历在目。那是1995年,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白石街道青年路社区工作时,社区居委会考虑到辖区居民老龄化,为了方便居民,居委会决定义务帮助居民跑银行。当时身为会计的我,每月要为辖区三十多位老人去银行办理一次零存业务,整取业务由他们自己去。可是,有一次孙秀茹老人来社区找到我,说她急用四万  相似文献   

14.
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小贾村,有一位104岁高龄的老人叫刘二女,大家都说老太太能有如此高寿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首先,儿女孝敬功不可没。特别是儿媳巧云伺候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老人爱吃什么她就做什么,擀面的薄厚软硬也只有她心中有数。至于平日生活的料理,洗衣叠被,端屎端尿,从不厌烦。当人们问她:“你这样尽心,老奶奶有没有责骂过你?”巧云笑言:“她现在是‘老小孩儿’,谁都得爱护她,让着她,只要她心里痛快,怎么都行。”巧云善待婆婆扬美名,去年被临汾市尧都区评为“十佳敬老好媳妇”。社会上的关爱也使老人心情舒畅。2…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老人天地》老社长、现名誉社长姚明同志将珍藏的个人照片印了《我的人生写真》,她战争年代的两位老战友陈冰、于冠西欣然题词:一位称赞她“口若悬河无所惧,心如皎月不须藏”;另一位则说:“其为人也,旷野之劲草,山向之清泉。”都只有两三句话,却极其贴切传神。姚明本人也很满意老友对她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德庆县社会福利院的石秀连,四十年如一日,以福利院为家,先后义务照顾了30多位孤儿和残疾老人,事迹被当地人争相传诵。2006年获得了“广东省助残先进个  相似文献   

17.
赵歧 《社区》2013,(31):24-24
河北省保定市前进社区是一个有100多户居民的“法院宿合生活小区”,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平日里,小区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都由一位退休的冯大妈义务管理着。冯大妈这一管就是30年,由于她热心负责,为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逐步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大家伙都把她称为小区的“总管”。  相似文献   

18.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19.
据《四川日报》载,在四川省南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讲团”里,有一位73岁的退休老人黄秀珍。2004年7月,她一偿夙愿,被南部县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黄秀珍同志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就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被党组织接收。退休后,她入党的  相似文献   

20.
仁心 《百姓生活》2014,(1):38-39
11年前,一位九旬老太成为一个环卫工家庭的“房客”,两年后,无依无靠的她再也掏不起房租,善良的环卫工夫妇非但没嫌弃老人,反而赡养老人安度晚年。其间,他们经历3次搬迁,始终对老人不离不弃,并举债为老人治病。这对环卫工夫妇就是江苏淮安的唐玉宝、张海琴,‘他们的善举感动了千万网友,2012年,张海琴入选“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