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和舍”思想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等对外交往模式是“和合”思想外交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奉行以此为出发点的外交理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和合文化”出发,探讨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国家特性的重要方面,从多个方面和渠道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赋予国家外交民族文化特色。这显著体现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活动中。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实践中体现出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建设被提高到软实力核心要素的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更加强调中国文化对中国外交的指导作用;在多边场合主张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共存,反对文化冲突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双边关系上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利用文化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中国外交的中国文化"底色"更浓,成为当前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和中国风格之一。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近代外交思潮,从纵向看,风起云涌,推陈出新,体现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前进趋势;从横向看,同时代的每一种思潮内部互异其趣,同中有异,体现了近代精英分子对中国外交的积极主动探索精神。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之灵活多样,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周恩来深邃的外交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而且还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火花。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融突和合、化解矛盾、张扬个性、创造新生之特征。因此以和合思想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符合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背景、新发展观和发展规律。和合思想可以作为发展中国设计文化的方法论,以和合的时空结构思想来指导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化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中国本土设计文化与全球设计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实现中西设计文化差异的协调与传统设计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杨悦 《国际论坛》2020,(1):72-83,158
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但是自身综合实力提升的内部要求,也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外部需求。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文化外交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外交,文化外交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独特作用,国民文化自觉和自信显著增强,文化外交成果丰硕。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一部分,文化外交不但有对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外交战略布局和政策规划,而且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外交发展划分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内外合力、扩大交流”与“提质升级、合作共赢”四个历史阶段,旨在系统梳理文化外交战略框架与实践路径的基础上,厘清其传承与创新的脉络,尝试回答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幕府统治时期所执行的外交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导致日本面临重重危机,最终使幕府退出了历史舞台。幕府之后的明治政府为了树立其在国内外的新形象,试图改变日本所面临的困境,由此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中日建交是其积极外交活动的第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也是日本外交风格变化的起点。中日建交过程中体现了这种积极的因素,并推动着日本去寻求改变现状。形成这种不同于幕府的外交风格,除了明治维新的推动,还与日本的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忠恕”之道,即由衷竭力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处理问题。他为此奔走呼号一生。最终欲使人与人和谐礼让,消弭疑虑、互相攻讦乃至剑拔弩张的情势。显然,“忠恕”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之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 ,是在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新文化运动为解决传统文化危机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因此 ,在变革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彻底。总结传统文化改造的经验和不足 ,有利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民族,和谐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从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确定生态协调,这是以"天人合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这种生态思想中,天人合一学说,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生存境界。正是在对"天人关系"的阐述中,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这些思想为我们的环境保护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时,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运用辩论思维方法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国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思想。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外交战略的崇高美,外交策略的智慧美,外交艺术的和谐美和外交风格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7.
使领人员薪俸是指国家供给外交官领事官职业的物质报酬。近代使节制度形成之后,按照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外交官、领事官应该在驻在国保持上流社会的生活标准,以树立尊荣的国体形象并保证完成本国政府的使命。但中国近代遣使设领以来,外交官、领事官薪俸待遇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存在明显落差,甚至常常受到欠薪或经费不足之困扰,以致各种陋习丛生。总的来说,中国使领人员薪俸待遇从清代至整个民国变化细微,而外交事务却日趋繁多,所以当时有所谓“先成百万富豪再做外交官”之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应,又是对全球化时代精神脉象的顺应,而两者的聚焦点就在于间性思维。这种间性思想方法不是对西方间性理论的简单套用,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间性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是切合中国国情、迎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而又暗合间性思维规律的根本指导方针,它必将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双向遇合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