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时期的川陕战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南部、四川省北部、甘肃省南部三省交叉地带,即以今汉中盆地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以今汉中盆地为核心的南宋川陕战区,地理形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是宋金、宋蒙长期对峙的前沿地带。南宋以此作为兴复中原的基地和保护东南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2.
南宋是绍兴城市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南宋皇帝曾一度驻跸于此,为时一年零八个月之久。统治者还将越州改为绍兴府,"绍兴"作为这个城市的名称就此开始。这里是南宋皇陵(时称"攒宫")的所在地,高宗等6个皇帝及众多的皇后归葬于此,人称"南宋六陵",这使绍兴与中央政府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而紧密的政治关系。南宋统治者一直将其视为陪都。作为浙东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绍兴的地位明显要高出其他各府。在此背景下,绍兴城市的厢坊建置、街衢布局、河渠分布等大体定局,并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日后绍兴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南宋抗击蒙古的早期战争中,贵州成为西蜀战场的辅助战场,它作为南宋京湖战场防御体系的延伸,在阻止蒙古军队从四川的泸州、宜宾一带经播州(遵义)到思州(贵州铜仁)进入湖南,或从云南经贵州的黄平到玉屏等地进入湖南攻击南宋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归明人作为蕃汉关系中的特殊群体,南宋法典《庆元条法事类》对其作了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定依不同的法律形式分门别类,内容涉及田土钱粮、封官授爵和人身限制等方面,体现出优待与限制相结合的双重性。同时,南宋归明人法与社会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归明人法受民族关系的影响有所损益,而这又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宋杭州西湖梅花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是中国咏梅史上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南宋西湖梅花有着独特意蕴、特殊审美.南宋西湖梅花,是堪破帝都风月繁华的"美人",蕴蓄着中国咏梅史上最好的审美形态,同时作为审美与意蕴最佳的正反两面观照,完成了林逋对人世静谧永恒关怀的"高士"范型,成就了林逋及梅花在中国咏梅史上的最高文化品象.  相似文献   

6.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0,(6):170-172
在古典文学的阅读视野中,“出关”多指去边塞,往往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南宋文人“出关”,与战争无涉,而与朝政相关,其作为南宋特有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南孔文化"传承了洙泗遗风,对南宋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南宗族人在教育方面的作为对书院的影响是外在的,衢州孔氏家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书院的影响是内在的。"南孔文化"影响了江南世人的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使南宋学者在思想上逼近儒学原点,并使南宋出现重教兴学之风,从而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南宋书院的时空分布也受到了"南孔文化"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以衢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时间上则先后形成了孝宗朝和理宗朝的两次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8.
邓子勉 《兰州学刊》2006,(1):98-100
对两宋词体派的界定,一般认为是始于明人张铤,后人多主此说。应该说论宋词之体派,始于南宋。南宋时期奢谈诗歌体派,而论词之体派,就是濡染这种风气的结果。自北宋以来,于《花间词》外溢出的词风不只其一,而析宗别派,叉是南宋文坛的风气,尤其是对诗派的论争,作为“诗之馀”、“诗之流”的小词,也就被包容其中了。南宋论词之体派,主要涉及有白石衣钵和传承东坡两家,而点击苏轼的频率较高,情形也要复杂得多。苏词的反传统性为南宋词坛所青睐,除此之外,词为亡国之音的诗教观、词的雅化运动、道学家的参与等,更是左右南宋词学体派观趋向于反传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朱陆竞合主要体现在朱子学走向全国并成为官方哲学的过程中,其间陆学核心区是无法跨越的地带。因此,选择辨析陆学核心区域内朱子学与陆学的竞合关系,对于理解南宋理学学派间的竞合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因为朱子学与陆学作为南宋学术领域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他们的相互竞合博弈既是南宋理学学派竞合的全面展示,又是南宋学术演变的强劲表现,具有代表性。梳理两派在陆学核心区的竞合博弈,既可以感受两派在发展中的孜孜以求,还可以领略两派在竞合中的嬗替蜕变。  相似文献   

10.
南宋孝宗年间周必大、陆游、范成大的出行记,反映了南宋的出行文化;由于南宋客运和货运路线重合,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南宋物流文化。南宋文人出行讲究排场,游玩性强,应酬甚多,文学气息深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天之骄子优越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朱晓鹏 《浙江社会科学》2020,(2):126-133+150+159-160
尽管宋代道学曾经构成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南宋浙学与道学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派别,更不能说它是道学的一个分支学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别,甚至构成了相互批判的思想对立和竞争。而南宋浙学恰恰正是在对宋代道学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中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演变和超越。它们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转型期的唐宋社会变革的许多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浙学作为没有严格意义上传承师从的学脉关系和门户形式的独特学派所始终追求的"自为门庭"的学术独立性和思想转型的范式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05-110
寺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涉佛文体",在宋代数量较为庞大,值得我们关注。在南宋,佛教的世俗化加深,而寺院与帝国政治关联颇多,这就使佛寺这一原应神圣的场域被世俗政治进一步介入。同时,佛寺的这种政治属性也为多以儒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之寺院书写提供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很多南宋寺记的产生,都源于政治的考量。随着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浙江佛寺因其地缘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浙江地区的寺记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为权力书写这一现象在南宋浙江寺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许秀文 《河北学刊》2007,27(4):114-117
南宋朱熹创建社仓,从此,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三仓齐备,构成了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三种主要类型。作为民办仓储,社仓是官办仓储的有力补充,在南宋基层社会的防灾备荒中,发挥了及时赈济、助民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创建社仓也从管理制度上有力地减少了渎职和舞弊现象。社仓制度的建立,促使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李光作为"南宋四名臣"之一,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在文学上也久负盛名,但是作为"史事宗"易学代表,关于他的易学渊源以及易学思想却鲜有深入研究。文章以李光的《读易详说》为载体,结合南宋社会现实,探究他的易学渊源、易学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李光并且深入把握易学史中"两派六宗"之一的"史事宗"易学。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者,关于他的研究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变化。通过选取最能反映吕祖谦档案文献编纂特色的若干实践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剖析了他创新编纂体例、独特选材视角、探究史料细节、采择文献完备等独具特色的档案文献编纂方法,揭示出吕祖谦在编纂文献汇编时包含的经世致用观念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南宋初期的商品货币关系中,选取拥有广阔市场、曾经充当币材的绢帛作为参照,勾勒了白银与绢帛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变化的历史进程,探讨了南宋绍兴中叶至乾道间出现的”以银代绢”、"以银买绢”现象及其反映的白银货币化意义.提出了南宋初"以银代绢”、"以银买绢”现象出现之时,即是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之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一  如果说,自北宋初直至南宋中期,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思潮,为儒学在长期衰颓后的重新振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宋学纷繁诸派的最终归结与核心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为契机,为宋代文学新质的铸定及其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规范与推进作用,那么,到南宋末期,理学由对治内的极端强调,形成浓厚的僧侣主义倾向,空疏之弊日益显示出来,作为一种官学,理学实际上已成为文学自由发展的桎梏。对此,南宋末年的有识之士已有明确认识,如由南宋入元的赵孟兆页尝言“狃于科举之习者则曰:巨公如欧、苏,大儒如程、朱…  相似文献   

18.
南宋四六名家的个案研究存在较多空白 ,尤其对李刘 ,学界较少研究涉入 ,并且对李刘四六文存在一个认识评价偏差问题。本文通过李刘生平介绍及四六作品概述 ,对李刘四六文特色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认为李刘作为南宋后期四六文的典型代表人物 ,其四六文既具有一贯公认的流丽稳贴的特点 ,同时也具有典重得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两宋的馆职选拔,学士院试是一主要途径。学士院试馆职在北宋仁宗朝达到极盛,此后便趋于衰落。至南宋高宗朝又得以恢复,直至南宋末期。所试科目,北宋主要考试赋,以仁宗朝最为突出。南宋则仅试策。考试合格者,北宋所授馆职主要是三馆秘阁官,南宋则为秘阁馆职,且主要是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帝王特除是可以免试的。南宋时,状元、词科出身者也可以免试。  相似文献   

20.
南宋自然科学家社会地位的弱化及其独立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变庭 《北方论丛》2004,(4):103-107
南宋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北宋有多种原因,如南宋科学家的特殊现实生活条件、南宋皇权的没落及其科学家独立人格形成对南宋科学发展的影响等,特别是在外患内忧的历史时期,南宋科学家尝试用振兴科学的方式来挽救国家的危亡,这种努力的历史价值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