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弱势群体,常常面临以社会排斥为特征的就业歧视。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规不配套、生育保险不健全、和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政府、高校和学生自身都应采取相应策略。女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求职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建议——一直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和女性成才话题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杨澜,今年依旧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现在都在提倡创造公平就业环境,防止就业歧视,但现实中还是存在女大学生就业的隐性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异 《人才瞭望》2010,(4):52-52
就业遭遇歧视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2009年有调查显示。不仅40、50人群出现就业难题,年龄歧视已经上溯到了35岁,超过八成的35岁以上求职者感觉遭遇年龄歧视。近日,南京市人大代表徐塘呼吁,希望政府能够从立法层面杜绝年龄门槛对就业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一、就业歧视的种种表现在我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因素,还有观念上的原因等,客观说,我国现在的就业歧视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概括说来,现在我国的就业歧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对于现阶段处于相对就业弱势的女研究生来说,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提升研究生在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辅导员发挥培养作用的路径入手,研究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女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昭  张路 《人才瞭望》2017,(1):26-28
就业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发展日益成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其就业问题已日趋严重.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在应届毕业生中占有多半比例的女大学生由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社会资源分布不均.本文从市场、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熊君 《人才开发》2009,(3):49-51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受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2009届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不到70%.女研究生的就业率仅为31.3%.就业状况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语境下.一些用人单位为追求自家利益的最大化,随意私设就业门槛,性别、年龄、地域、第一学历毕业学校.甚至连姓氏、属相、血型等与工作能力、职位丝毫无关的因素.却都成了用人单位挑剔求职者的理由。当劳动者遭遇就业歧视.与其饮泣吞声.不如联合起来、形成合力,理直气壮维权。因为至少还有法律为你撑腰!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或劳动关系建立后,基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岗位无关的因素,对招聘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或雇员,不能给予平等的就业机会或在工资、晋升、培训、岗位安排、解雇或劳动条件与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等方面不能提供平等待遇,从而取消或损害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或雇员的平等待遇权的现象。就业歧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就业歧视既可能发生在招聘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聘用以后;(2)歧视的理由是基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我愿意接受用人单位的考验,但怕就怕用人单位先入为主,存有偏见。”可以说,他的话道出了许多求职者的心声。确实,在目前的职场招聘中存在着种种偏见甚至歧视,并且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种偏见愈来愈多,也愈演愈烈。 ——年龄歧视。这是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11.
"丁零……"这是手机信息提示音,我打开手机、一条不短的信息映入眼帘(原文):蔺老师,您好!刚查到陈熙(隐去真名)的分数是515分,虽然估计上二本悬!但毕竟比平时考得好!谢谢您几年来的心血,尤其是作为差生,您不仅没有放弃或歧视而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作为家长,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陈熙父亲  相似文献   

12.
丁伟 《人才瞭望》2010,(6):46-46
近日发布的《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歧视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成为最为严重的歧视,"红头文件"成为这些就业歧视的推手。  相似文献   

13.
长期致力于推动反就业歧视的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对201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于近日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歧视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较为严重.(2010年4月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莫学鹩哥腔     
云南一位老人家中养的两只鹩哥一下子出了大名。满天下都知道这一对明星慧鸟功夫了得:开口则能说会道,普通话、方言“双语”并茂,“恭喜发财”、“老板您好”吐音清晰,字正腔圆,态度谦恭,感情恳切;引颈则能歌善唱,不同凡响,标准的女童音婉转亮丽,动人心魄。旋律优美,妙音绕梁……一句话:神了!  相似文献   

15.
自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恰逢国内经济增速降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普遍存在且不断衍化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显,违背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原则,侵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凸显的原因分析,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歧视,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需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舆论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基因歧视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并对公民享有的平等就业权利和人格尊严造成损害,有悖于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我国现有《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仅对基因歧视构成间接的规制,且救济途径过于单一。我国可从法律、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控制就业基因歧视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分析2013~2016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四年就业数据的基础上,对林科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特点及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且针对研究生就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形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笔者对国家级林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深度分析探究,对于解决普遍的研究生就业问题、促进研究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就业歧视”是一个一再被提及的概念。就业歧视现象之普遍,歧视种类之多样,只怕是每个求职者都深有体会。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了,一些十分明显的歧视性条款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桌面,登上了广告,甚至成了个别政府部门的内部规章。就业歧视成了人才所不能承受之重。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对此必须再一次地保持足够的警醒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开始普通高校持续扩大招生之后,今年迎来了第一个就业高峰年,与去年相比毕业生净增30万人。在人才市场上,用人方的选择权增大,这就使原本在就业中处于劣势的女性更加被动,据报章记载,在哈尔滨市某大学举办的“毕业生招聘大会”上,一家企业在招聘广告上赫然标明“只招男生,女生免谈”,令在场的女生气愤不已。而在就业过程事遭遇过显性或隐性性别歧视的女性到底有多少呢?对这个问题人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为此,我们组织了今天的辩论会,对这一问题做一番探讨。正方观点:女性就业被歧视现象很普遍。反方观点:不应该称其为歧视,这只是男女性别差异而已。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研究生的入学数据、培养数据、就业期望数据以及就业满意度数据四个一级指标着手,构建起包含十三个二级指标的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