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由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25岁以下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也称未成年人犯罪。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犯罪青少年成为社会刑事犯罪的主体,案件数在整个刑事案件总数特别是重大刑事犯罪活动中占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青少年涉“两卡”犯罪问题十分严峻,这是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法纪观念淡薄、受金钱诱惑、侥幸心理起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类犯罪呈现出涉案主体年轻化、涉“两卡”数量大、涉案金额大、分布地域广等特征。针对“两卡”犯罪,我国目前存在着调查取证和抓捕困难、少有利害关系人直接提起诉讼等治理困境。对此,可探索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介入,加强青少年涉“两卡”犯罪检察公益诉讼的试点工作,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和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4):116-123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讨论的问题。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进行多水平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受到家庭因素、压力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群体因素的作用。其中,群体经济地位和群体教育程度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效应,还通过调节作用间接地影响家庭亲子关系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强度,这些结论可为进一步认识学校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段保才 《山西统计》2003,(9):33-33,5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不同社会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过高,而且少年犯人群集中在14-17岁之间,犯罪性质日趋严重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仅以山东省济南市1997年至1999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为例,三年间共有涉…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21世纪的惟一战略选择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智能化更多地深入未成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暴露在网络中的风险也日益增加。网络隔空猥亵儿童罪、儿童色情制品犯罪现象更加严重,网络性引诱和软色情更多作为引流工具而蔓延化,但我国目前对网络儿童色情的性剥削本质认识还不够,与成人色情没作区分,对于持有、浏览儿童色情和性引诱行为等还没有刑法明确规定,无法起到提前预防、阻止儿童色情危害结果发生的作用。需要重视儿童性剥削的风险和危害,积极完善刑事罪名预防性立法体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该类非接触型犯罪的识别作用、构建伤害救济-信息保护-教育预防等综合治理体系等,从预防、识别、治理三维度防控儿童非接触式网络色情犯罪,更好地配合国家整治未成年网络环境行动,阻止该类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1.青少年犯罪数量剧增,犯罪率显著上升.以湖州市为例,2001年至2004年青少年犯罪有3349人,占全部案犯总数的58%,特别是近2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以19.4%、25.1%的高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文化信息的影响等原因,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青春发育提前的现象。可从青少年心理上来说,这一时期还处于半成熟时期,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特征逐步显现,独立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在各方面得以体现,特别是由于缺乏性知识,性意识的觉醒导致猎奇心理明显,使他们对环境中的性信息特别敏感,甚至出现幻想症状。而在这错综矛盾的时期,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对社会缺乏了解和适应,社会知识贫乏,对封建意识、西方“性解放”思潮、社会上“黄”毒等不良现象缺乏认识和理性思考。而在教育方面,由于受长期…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教育连接着千家万户,牵动着整个社会。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办教育,是根本性的举措。 一、学校教育是主导 (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明确学校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2):F0003-F0003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理论和实务研究刊物。《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前身是《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年11月25日,《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