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全面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把真理问题搞得极为混乱。他们不仅宣扬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检验真理的主观标准,而且鼓吹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谬论。在他们指使下编写的《哲学小辞典》写道:“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争论并不是从现在才发生的。早在五六年就有不同意见,当时《光明日报》组织过讨论。以后六二、六三年又在学术界讨论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伯达等人在他们炮制的六六年六月四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借批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了“阶级的真理”的谬论,以后凡是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就被作为修正主义观点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在批判“四人帮”极左路线、批判“阶级的真理”的同时,重新提出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一部分同志认为凡是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而另一部分同志则有不同意见,认为“四人帮”的“阶级的真理”是应当批判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真理的阶级性,同自然真理没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于是又展开了争论。  相似文献   

4.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曾经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观点。为了给这一观点治罪定性寻找论据,他们施展出篡改马克思主义的鬼蜮伎俩,首先把“真理是有阶级性”的观点强塞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当中去,胡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把它当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到处兜售,胁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在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问題上,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看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示我们:“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还指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內,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剝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我们认为,这是对于人类认识和认识史,包  相似文献   

6.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哲学界有争论,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科学地确定阶级性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在讲到真理观的时候,都认为,从真理的内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真理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不断深化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革命导师从来没有专门阐述过,难道是他们忘了吗?当然不是。而在于真理本身根本不存在什么阶级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真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带有阶级性,这里主要指社会科学的真理(语言学和逻辑学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问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所以,有些真理是有阶级性的。真理怎么会有阶级性呢?这个问题教科书没有定论,我试从真理的价值关系这一角度来谈谈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近来,理论界在批判“四人帮”的主观真理论时,有人把真理的阶级性当作“主观真理论的黑标本”来批判。似乎只要“四人帮”讲过真理的阶级性,我们就必定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才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种思想方法是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的。我们在理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篡改和歪曲的实质及其手法,而不是从字眼出发,从形式出发。在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上,正象在其它许多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上一样,“四  相似文献   

9.
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曾经讨论过多次(“文化革命”期间除外)。粉碎“四人帮”以来,对这个问题重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的情况,从报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看,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占多数,而主张某些真理(主要是关于社会的真理)有阶级性的占少数。并且后者往往被看作是极左路线的流毒,甚至被说成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但是,讨论了五年,同前几次一样,意见仍然未能取得一致。今年以来,由于不同意见的各方都提不出多少新的观点,讨论便消沉下去了。初看起来,这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争论双方在一些基本论点上是一致的或者是相近的,只是提法不同。例如,大家都反对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阶级的真理”,都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个人、阶级和人类的意志为转  相似文献   

10.
近来,理论界在批判“四人帮”的主观真理论时,有人把真理的阶级性当作“主观真理论的黑标本”来批判。似乎只要“四人帮”讲过真理的阶级性,我们就必定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才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这种思想方法是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的。我们在理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篡改和歪曲的实质及其手法,而不是从字眼出发,从形式出发。在真理的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先秦是诸子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各种思想观点,无不打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根源和阶级的烙印,并反映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笔者分析了“辩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所揭示的数学、哲学理论意义和数学、哲学思维关系及其逻辑思维功能,并追溯到我国斑斑灿烂的文化典籍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唯物论成分、辩证法因素和不朽真理的种子。问题在于试图把它摄取过来,加以改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添加新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坚持客观真理,就必须否定真理有阶级性.无论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列宁说:"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外部世界不依赖意识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列宁选集》第2卷,第122页).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反映者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同志们要奋发努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贡献。”把“四人邦”在真理问题上长期被颠倒的理论重新颠倒过来,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阐述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四人邦”是一伙经常袭用假“左”的招牌推行修正主义极右路线的老手。早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的一九六六年,他们就和林彪勾结在一起,公开打出“真理有阶级性”的旗帜,把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即真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货色,统统贴  相似文献   

14.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正确认识、运用和发展真理,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它是有阶级性的。这里,首先应当弄清楚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5.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研究语言、文字以及文学的一门学科。语言和文字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但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阶级都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这种外壳来表达本阶级的思想认识、政治目的的,这就使语言文字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文学(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更是有阶级性的。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圣贤们早有定评,无用赘述。  相似文献   

17.
真理与党性     
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甫洛夫(T.Павлов)给“真理”下的定义是:客观现实经过实践检验的、在人的主观上的自觉反映之最高形式。这一定义主要说明社会真理的性质。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欲弄清社会科学中的真理概  相似文献   

18.
一、真理是属于什么范畴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同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故在回答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之前,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确实有不同的回答,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哲学家认为真理是属于本体论范畴,如柏拉图把所谓“理念世界”当作真理,基督教把“上帝”当作真理,就是如此.但有更多的哲学家则认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一向把真理当作认识论范畴.在他们看来,真理是思想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关于  相似文献   

19.
真理是过程     
实践是真理发展过程的基础 “真理是过程”,这个著名的命题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黑格尔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时,加了一个批注:“真理是过程。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和技术),走向客观真理。”在相应的一个方框里,列宁又指出:“生命产生脑。自然界反映在人脑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检验这些反映的  相似文献   

20.
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入讨论,学术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又一次展开了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的热烈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对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看法比较一致;而对于社会科学的真理,特别是反映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我们的看法是,社会科学的真理,同自然科学的真理一样,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