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高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高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弊,提出了开展高等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语文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但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 ,就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及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中应占有主导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多媒体的组成,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及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许多高校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视 ,兴建了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但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某些原因并未形成理想的规模 ,学校和学科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没能实现预期的效果。鉴此 ,探讨了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探索了在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三种教学模式:教师主讲模式、师生探讨模式、学生自学模式,并就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课件辅助仪器分析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四大优点及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四大常见误区,探讨了多媒体辅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课件的五项标准,为充分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过程,广大数学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文在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根据所在学院近些年来教学改革中的双语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经验与教训,分别深入地对双语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问题的提出.措施、现状与效果.问题与思考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