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10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茂名市博物馆在茂港区羊角镇征集到一块明代石碑。为弄清石碑上的文字内容和文物价值,茂名市博物馆组织了有关人员对古碑进行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明洪武初年 ,在白龙 (今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公所 )筑城 ,设官镇守珠池。南门外尚存《宁海寺记碑》、《黄爷去思碑》和《李爷德政碑》。白龙城是广西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兴建珍珠碑亭一座 ,将这三块石碑保存下来。 1998年 ,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组织力量对白龙城遗址和保存的石碑进行考察。因年代久远 ,风雨侵蚀 ,碑文多已漶漫难辨。经辨认 ,初步整理出石碑上残留的文字 ,并对这些文字作出注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文博学会(黑龙江省第一个地市级研究文博工作的学术团体)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一年多来,在市社科联、市文化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学会的热情帮助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做出了一些成绩,为大庆文博事业的发展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一、深入开展以“文物法规、文物知识”为主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前些年,由于我们对文物法规和文物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生活在大庆这块土地上的大部分人不知道文物是何东西,不知道大庆还有文物,同时对文物法规也很生疏、淡漠,当然就更谈不上严格执行文物法规、保护和…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故宫博物馆所藏满文《太平寺碑记》,是记载锡伯族历史的珍贵文物。这块碑刻原立于俗称锡伯家庙的沈阳市太平寺。一九五九年,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肖夫同志,为编写锡伯族历史到沈阳搜集资料,发现这块碑刻,并作了抄录。后来,笔者又去查阅这块碑刻时,已不见了。该寺已改为摩托车厂。据工人说,石碑已被砸断,垫了机器。当时,笔者即向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内的辽宁省政协委员安文溥先生(锡伯族)提议,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从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北京猿人” 始,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铜器、铁器、陶瓷器、玉石器等各类人类遗物.这对研究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有些文物的发现,不仅可以补史,而且可以正史.  相似文献   

6.
1981年2月24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地区邗江县,出土了一方罕见的汉代诸候王玺——“广陵王玺”,消息一经报导,立即引起了我国文物考古界的普遍重视和浓厚的兴趣。此印为纯金刻成,精巧玲珑,光灿如新,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厚0.9厘米,上立龟钮,通钮高2.1厘米,重123克。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瑞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列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发现一契丹小字墓志。据专家认定,这是该地区继《肖慎微墓志》、《许王墓志》之后的第三块契丹小字碑刻。 该碑刻长104厘米,残宽70厘米,厚16.5厘米,碑首已残,四周边缘刻有精细规整的回字形纹饰,中间阴刻契丹小字,现存13行,近300字。残碑的另一面是浮雕佛像、有彩绘,现存四尊生佛。据专家介绍,这块墓志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第10块契丹小字碑刻,其行字和办法与《道宗哀册》、《宣懿皇后哀册》基本相似。经初步考证,墓志属于辽代晚期。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初期的大办农业运动中,广西田林定安曾挖出了九十八个大坛,每个坛中约装尸骨三至四具,共计有三千多人。同时还发现了一块石碑。碑名为《清故庚申罹害男妇老少众墓》碑文内容:“咸丰十年,发匪屠城,男妇老少□□□众。当时权收浅埋,日久牛马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摧残和破坏,民间丈学这块园地寒霜凝结,百花雕零,元气大损,已经濒临绝境。当前,摆在民间文学工作者面前的紧要任务是什么?便成为发展民间文学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二九七八年第二期上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位于黄河上游,从很早的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解放以来,在“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甘肃文物考古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文物普查、保护和发掘方面,都获得可喜成绩。这里所介绍的部分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到十四世纪的元代止,是研究甘肃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小松山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长方形,陶制,长32厘米,宽20厘米,一道坝将其分为两半,一半为陂池,一半为水田,田中央为一条渠,渠与陂池相通,渠两边为水田,每边有六块,计田12块,每块田呈方形。1978年,在同地的另一座东汉墓中,又出土了一件陂池水田模型文物,形状呈圆盘形,陶制,直径43.5厘米,通高7厘米,深5.5厘米。盘中,一道坝将其面分为二半,一半为陂池,池中有鸭2只,龟一只,荷叶和藕各一只。另一半为水田,埂把田分为4  相似文献   

12.
1982年8月,在长春清代财神庙遗址出土一块石碑。碑高七十三公分,宽二十八公分,厚九公分。白玉石刻,无碑座。碑文十八行六百六十三字,楷书,字俊秀清晰(有两字脱落),四周无纹饰。碑阴在回形花纹环绕内,镌刻公立“碑记”者的职称和一百四十人的姓名以及佃租地亩数,计四百八十九字。这块碑由清代“长春厅西北夹荒恒裕乡”四甲民户所立,刻记于咸丰八年十月初一日(公元1858年11月9日)。碑文铭头曰:《夹荒十一十二十四十五甲纳租报竣章程碑记》(以下简称“碑记”)。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博物馆,近年来筹办了四个基本陈列,即:《内蒙古古生物与古人类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民族文物陈列》和《内蒙古革命文物陈列》。对外正式开放后,几年来观众反映很好,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这四个基本陈列,我们首先是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特点、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内蒙古博物馆历年来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库藏文物等基本状况,并在分析研究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存在困难的基础上组织了这四个基本陈列的。 本文想结合这一筹办与展出的实践,谈几点关于民族地区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做法和一些经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簋(春秋)     
<正>1977年山东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同出7件,形制相同。此件通高35.4厘米,盘径24厘米,圈足径17.7厘米。形似盖豆,簋身大口,方唇,折沿,浅盘,底略平,喇叭形圈足。器、盖饰鳞纹、蟠魑纹、三角鳞纹,圈足饰镂孔鳞纹。半球形盖,盖顶有八瓣镂孔莲状捉手,盖沿有四枚兽首小卡纽。盘内底有"公簋"二字铭文。现藏于山乐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的历史文物三千七百余件捐赠给他的第二故乡——甘肃山丹县,这是真挚感情和崇高友谊的表现,使我们深为敬佩。在新建的《路易·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里,我们参观了这些种类繁多的文物。文物中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造像、经卷、铁器、货币、印章、字画、砖雕、古籍以及现代工艺品等,真可谓琳瑯满目,美不胜收。要将这些文物全面介绍,是困难的,我们只能摘要概述。艾黎捐赠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厂类型与四坝类型彩陶。这两类陶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器形、纹饰、陶质以及制作  相似文献   

16.
<正>1981年临沂凤凰岭出土。通长20.7厘米,通高11.6厘米,斤宽2.9厘米,斤长11.1厘米。此件造型奇特,制作精致,保存完好。凤首,有冠,鸟尾,斤从凤嘴中吐出。凤眼凸出,以浅浮雕和阴线纹饰结合方式表现凤身纹饰,斤刃部圆钝,椭圆形銎,銎内残存木柄。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四川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很早就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民族的融合与迁徙 ,四川地区到汉代便基本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汉文化 ,但其边陲地区从古至今仍居住着一些不同文化的民族。各民族的不同文化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据 1 987年四川文物普查的初步统计 ,全省地面地下文物近两万处。其中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4 5处 ,馆藏文物近 60万件。在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资料书《四川省志·文物志》 ,是四川省第一部以文物为记述对象…  相似文献   

18.
井田字格为图案的古砚称井田砚,以明清两代居多。下图是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一方比较典型的井田砚。端石,近方形,长13.8厘米,宽12.3厘米,高3厘米,砚面四角四个“十”字,构成一个井字,背面亦为井字,中间楷书铭文“古法不行,守此石田,利我笔耕,以祈有年”,落款“道光甲午若坡藏,霞竹铭,退庵刻”,砚石细润,作工规  相似文献   

19.
蒲类州之印,铜质,通高四厘米(包括印组在内),方形,5.7×5.7厘米。一九七二年,北庭故城附近生产队社员到古城内取土,在深约两米的一个园坑内发现。七三年秋笔者去故城遗址进行文物调查时,在群众协助下获得此印。据了解,出土时印文字迹清楚完整,但被社员的孩子玩弄敲砸,中心部份残破,幸好字形尚可辨认。据国内专家鉴定,确为唐代文物。现藏自治区博物馆。唐代官印,新疆发现实物还是第一次。新、旧唐书与《元和郡县志》等有关记载,只见到唐代在新疆设有蒲类县和军事性戌兵用的蒲类镇,而不见有建立蒲类州之记载,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文物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发表了舒学先生根据王重民先生录出的伯二五五五卷子,校对和整理出了《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这一残卷的发表,有利于我们对它展开研究与探讨,是一件大好事。《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共收入七十二首诗,其中无名氏作品有五十九首,有名氏(马云奇诗)作品只有十三首,只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根据民间文学无名性的特征,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基本上是民间文学性质的作品,理所当然应该属于敦煌民间文学的范畴之内。再对照残卷原照片来看,原卷没有刻意修改的痕迹,看不出这些诗便是诗人的手稿,而是由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