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绍 《日本研究》2005,(3):1-11
本文依据历史的推进,以切实的史料和笔者先后30余次访问日本累计近7年的生活体验,诠释战后60年间日本人的具有主流意义的“中国观”———“反省与原罪的中国观”,“文革分裂的中国观”,“隐匿罪恶的中国观”,“复活皇国史观的中国观”与“和平主义的中国观”等,以期有助与加深对于日本社会思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论郁达夫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君 《浙江学刊》2002,1(2):132-140
本文在详尽考察相关的直接资料及周边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对郁达夫的日本观这一问题进行彻底的梳理和探讨。在留日文人中 ,对日本国民性的阐释 ,以郁达夫最为深切 ,理性的视线 ,保证了他冷静地区分其结构中的优与劣。对日本文化特质的描述 ,在显示其独到的美学判断力的同时 ,更发散着对我国古老文明的憧憬。他对日本近代文学的态度 ,存在着理论判断与实践处理的某种抵触 ,但密切的关联难以否定。其日本观的两重性特征 ,折射着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轨迹  相似文献   

3.
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的一部新作《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希亮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撰写的这部关于日本政界战争观的专著,从丰富的资料人手,详尽分析了日本的战后政治走向以及政治右倾化的轨迹,揭示了影响日本政界战争观和历史观的诸多因素;同时针对不同时期日本对内对外国家战略和决策的变迁,解剖了日本军国史观和皇国史观对战后政治的影响;另外,还涉及东亚的冷战格局、日本的战略地位、美国对日本的操纵和控制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曾一度流行的皇国史观宣称,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天皇治世一脉相承,即所谓"万世一系",从无间断。毋庸赘言,这种日本天皇乃"万世一系"之说缺乏根据,但若称其"千世一系"倒还基本符合史实。总体来看,尽管日本的政局经常风云变幻,政权由摄政、关白、幕府将军到藩阀官僚几经易手,但直至今天,天皇作为日本唯一合法的君主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本文对天皇在日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得以世袭延续的原因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试析日本人的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传统的色彩观在注重感官直觉的基础上以审美为主要内涵,以华丽与素雅并立为主要特征.色彩是日本人用来表达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手段.日本人的用色准则是对于无彩色情有独钟,对于彩色注重搭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和谐.日本人色彩观的形成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宗教思想息息相关.同时,这样的色彩观对日本人的生活及文化心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碧清 《日本学刊》2001,(3):132-137
二战结束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 ,揭露日本在二战中侵略罪行的史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为数不少的日本人至今仍摆脱不了皇国史观的束缚。他们或对日本的侵略罪行轻描淡写 ,或为日本的侵略开脱罪责 ,极少数军国主义同情者甚至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 ,时至今日 ,一些日本人与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认识仍相距甚远。更有甚者 ,日本某些内阁大臣不时跳出来 ,为日本侵略战争翻案 ,这不但大大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更不能不引起亚洲人民的警惕。二战日本阵亡者的遗族受皇国史观的束缚甚深 ,虽早已耳闻 ,但具体情况究竟如…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代朝鲜急进开化派领袖的金玉均,在其初期阶段的日本观表现为推崇并模仿日本近代化模式,而正是这种“倾意依赖于日本”的日本观促成金玉均等人在驻朝日本公使馆的武力支持下发动了1884年12月的甲申政变.在通过武装政变的方式来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甲申政变以“三日天下”告败后,金玉均通过流亡日本尤其是被日本政府流放四年的生涯,逐步认识到其早期日本观的片面与错误,并开始形成主张朝、中、日三国联合以抵御欧美列强侵略并实现近代化的“三和主义”构想.金玉均日本观的形成及其变化首先是他和近代日本关系变化的直接产物,同时也对近代朝鲜历史以及东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的正面效应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得到恢复和发展,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赶超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面临日元升值和能源危机的巨大冲击,但日本官民协调团结一致,通过技术革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成功地化解了这些不利因素,使日本产业由"重复长大"型转变为"轻薄短小"型,日本在西方各国中最先摆脱世界性经济萧条,被誉为西方世界的"优等生".这就为其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债权大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冯玮 《东西南北》2014,(9):71-72
“编纂会”新炮制的《新历史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称“皇室一脉相承,万世一系,是日本优秀的原因”;兜售“大东亚战争解放论”和“自卫战争论”两大否定侵略战争的理论;继续否定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教科书,文部科学省居然审定为“合格”。  相似文献   

10.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11.
郑毅 《日本研究》2005,6(2):58-63
本文以旧金山媾和为研究主线,以吉田茂的"商人式国际政治观"为研究视角,探讨战败国日本在旧金山媾和过程中的媾和策略.旧金山媾和是冷战形势下日本应加入西方阵营,尽可能在对日本有利的时机下实施的.是在全面媾和与单独媾和之间选择后者,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选择后者.本文认为战后日本的媾和外交策略既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传统的一种必然回归,它决定了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日本宗教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即对日本佛教和神道相对比较关注,而对日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的研究则不足,且缺少结合各种宗教而进行的总论性的成果.此外,日本宗教学者的宗教学理论研究及其消化、整理西方宗教学成果的情况目前在国内也是个空白.本文将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及新兴宗教五个方面来回顾这三十年来我国大陆学者在日本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14.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5,(1):125-13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论"著述开始大量出现.日本人论的繁荣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和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二战失败和成为经济大国等重要历史阶段,日本人论的内容随之在"肯定日本文化特性"和"否定日本文化特性"之间摇摆,其演变反映出日本知识界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认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肖霞 《日本学刊》2007,14(6):99-107
木下杢太郎是日本明治末年南蛮文学的创始人,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和魂洋才"的典型代表。他在"文明开化"中建构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自身体验中开始了南蛮文学创作。他在对日本人的文化能力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论,即培育面向未来的日本文化。其融合东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日本以后 ,为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 ,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 ,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解散财阀 ,劳动改革 ,经营者和所有者相分离 ,企业经营目标变迁等。其变革具有强制性、融合性和解放性等特点 ,对日本企业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7.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4,13(3):154-162
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几近八年,他与日本之关系千丝万缕,他所体验、感受和理性认识的日本是怎样一幅图景,原本是一个颇能激发人们了解和想像欲望之话题.但相关资料、尤其是直接资料的匮乏,造成了探究这一课题的难度.本文利用笔者多年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便利条件,对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梳理,试图还原"鲁迅的日本".其中特别提出,鲁迅始终是在民族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框架中,作为参照系来叙说日本;这决定他主要是以正面视线观照日本;他所指出的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层面的相互理解的艰难性,至今依然有效;今天仍可看到的对鲁迅日本观的误读,既与中日两国宿命般的历史因缘相关,更证实着鲁迅当年的判断和忧虑.  相似文献   

18.
刘国习 《社科纵横》2014,(7):100-106
唐才常的日本观有其学问、个性与地域文化渊源。他主张中国在工务、商务、交涉、军事、政治、法律等方面借鉴日本经验。鉴于沙俄的严重威胁,他提出联日联英以拒俄的战略主张。他的日本观有古与今、中与外、东与西交汇时期的各种印记,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中国观,也是一种基于中国文化批判的有意识的工具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学术界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12,(2):145-157,16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认战争责任等具有原则性的问题上,出现了右倾化的趋势。日本人的这种历史认识问题的形成,与美国的纵容、皇国史观的影响固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退为进的罪己心理、既往不咎的祓禊心理和唯强是从的实用主义心理,对其历史认识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