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宗教问题涉入民族问题当中并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将对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发挥长期的影响作用,各国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使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良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生态安全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以至于我们今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中的地方性知识蕴含着有效利用和保护其所处自然生境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技能,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川、滇大小凉山是地质和气象灾害的易发区,凉山彝族人民通过对所处生境的自然物象及气候变化长期观测,总结形成了丰富的减防灾地方性知识,尔比即是其中之一;尔比反映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对于生存环境的历史体察,对于气候变化和灾害发生的经验认知,承载着凉山彝族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灵活、恰当地运用和推广尔比,将对提升社区减防灾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洲塔  刘嘉尧 《中国藏学》2013,(1):161-163
藏族天葬习俗是在自然因素、游牧生计方式与宗教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帕·当巴桑吉及其弟子玛久拉仲将藏传佛教中观论的思想引入藏族葬俗,他们提倡的宗教修持成为天葬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天葬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对“回归自然”人生观形成、维护藏区良性生态循环和对藏区未来生态开发的伦理支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方向,对于丰富蒙古族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宁 《西藏研究》2012,(4):31-42
学术界关于苯教在甘南藏区传播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苯教在甘南藏区南部舟曲县流传情况的研究尚显不足。苯教在舟曲县的流传由来已久,形成了一套完整古朴的传承制度,使其传承至今,苯教宗教生态观在维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习惯法效力日渐式微的今天,环境习惯法以其传统文化的塑化作用、群体连带关系的粘合作用、集体制裁保障方式和宗教因素的强化效力,确保环境习惯法在特定的区域内发挥有效的环保功效.而环境习惯法中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生态观则从观念上与“法理”上论证了环境习惯法存在的正当理由,强化了其环保效力.国家法应该从环境习惯法中反思自己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在新常态背景下,以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社会治理中的道德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本文以社会治理为视角,探究彝族尔比文化中遵纪守法与廉洁奉公、文明礼貌与诚实守信、团结和谐与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念,对彝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和维护生态具有现实意义,对提倡、维护、建构彝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到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尔比文化的时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引入尔比文化精髓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及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尔比文化的现实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效地为彝区社会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原始宗教是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化传承方式、过程、内容的控制;对刀耕火种农业模式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对社会的渗透与控制。随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中断、农业生产领域技术的科学化、传统社会控制模式向以现代法理秩序为主导的转变,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明显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长期的田野调查,以草原牧区灾害为主线,主要探讨了哈萨克传统生态知识在规避和应对灾害中的作用,并揭示了这些生态智慧至今依旧在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抗灾保畜的功能.同时也发现,在诸多强大外力的影响下,哈萨克社会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应对各种灾害的传统策略和力量日益被消解,即传统的灾前预警和抗灾策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整体恶化趋势仍在延续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由近现代工业飞跃式发展而引起的孤立性问题,而是与某些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有着深刻联系的。在当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宗教文化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种宗教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等,都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促进着宗教活动的生态保护实践,并对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古已有之,是不同宗教文明交往历史长河中的主流。虽在西方文明史上,确有不少借着宗教名义发动的宗教战争,但宗教对抗不是人类发展史的本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多宗教信仰国度,文明之间、宗教之间也曾很好地实现过对话和融合。中国自古"汉唐气魄"为标志的文化包容性,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国家胸怀。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多种宗教和平共处,一直远离宗教冲突和战争。宗教本身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使它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舒勉  陈昌文 《西藏研究》2003,2(3):109-114
本文从马克斯@韦伯的权威分类法出发,结合对康定县塔公乡的实地调查,以求助模式为具体指标,比较了藏族牧区主要的传统权威"藏传佛教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基层政府权威"的现状;指出政府权威在维护社区秩序和稳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宗教权威作为传统权威主要体现于生活方面,在秩序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能,而加强基层政府权威和继续发挥宗教权威的传统功能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藏传佛教是在历代中央王朝大力扶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并在中华文明形成中发挥过重要文化纽带作用,是根植中国土壤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体系,这些特点为其在新时代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现实基础看,藏传佛教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多民族群众所信奉,贴近民众生活并对信众有较大影响,可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团结青藏高原及周边各个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传入西藏后,融合西藏本土的民间自然宗教和苯教的风俗、仪式,吸收其他多种文化,开始了一整套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影响民俗,熏陶民族性格,其某些基本教义也变成了大众的观念,改变了藏族人的文化心理状态。由于佛教在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植根至深,它的兴衰对藏族人民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宗教社会学研究表明,特定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强弱,是视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其文化传播手段而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各种矛盾加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日益堕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