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妨"示弱"     
晚饭后和三岁的女儿出去散步,路上女儿又让我给她讲<小红帽>的故事,这故事已经讲烂了,可女儿好像从来都没有厌烦过,有时候我心不在焉讲错了一个地方她都能马上纠正过来.我很奇怪一分钟都不能安定的女儿怎么会对这样老掉牙的故事保持住这么好的耐心,而且每次讲到大灰狼出现的时候她都会像第一次听的时候那样既紧张又期待.  相似文献   

2.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入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入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3.
①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②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这两个句子中的"报答、酬谢"都是动词,都含有"感谢"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报答"是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常常和"恩情、关怀"等名词搭配,如:"我将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辛勤培育。"酬谢"是指"用金钱、礼物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早已家喻户晓,于是就诞生了"女儿户"这个新鲜名词.所谓"女儿户"就是指一个家庭里只有女孩而没有男孩的户.当前越来越多的女儿户的产生,特别是在农村只有女儿没有男孩的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女儿户"的心态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对一些农村"女儿户"的家庭进行了调查采访,从而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心迹,说明生育上的陈旧观念正在农民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5.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6.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7.
卢素玉 《可乐》2008,(6):58-58
看女儿一天到晚在电脑前玩游戏.我很担心她的健康。窗外.院子里那棵梧桐伸展着茂盛的枝叶,仿佛在召唤我们。"走。爬树去!"我对女儿说。"爬树?"女儿惊奇地睁大眼睛。我不禁哑然失笑.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哪里还会有孩子爬树啊!  相似文献   

8.
从澳洲到中国,"第一女儿"很独立 金发碧眼、笑容甜美,虽已是3岁孩子的妈妈,却依然拥有傲人的S形身材.1984年出生的陆杰喜,原名杰西卡·拉德,是一位极具异域风情的高挑洋美女.她的父亲陆克文,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成为澳洲总理后,也是第一位 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受父亲影响,陆杰喜自幼很喜欢广博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花花“生蛋"     
妈妈从乡下带来一只母鸡,说是给我女儿菲菲补补身体。女儿很喜欢这只母鸡,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花花”。女儿从米缸里拿出米来喂鸡,还开了瓶汽水倒进碗里给鸡喝。妻子对女儿说:“别浪费东西了,等一会儿就要把鸡杀了做给你吃。”女儿说:“这么可爱的鸡,怎么能吃呢?我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咱们北京城,做"炒疙瘩儿"最有名的买卖共有两家,这两家买卖都在宣武区,并且相隔不远。一个是位于大李纱帽胡同的"恩元居",另一个则是位于藏家桥胡同的"广福馆"。 "恩元居"是家老字号,"广福馆"则 不然了,四十年代它是由一穆姓中年妇 女,领着自己的女儿开办的。别看门脸不 大,但由于娘儿俩手艺高超且为人热情厚 道,使得每日宾客如云,高朋满座。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回头老主顾,同这母女俩挺熟,由于本家姓穆又加上掌  相似文献   

11.
"女儿会"是湖北恩施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它保持了民俗中原有的赶场、相亲、对歌等基本元素,同时在将其搬到城区和旅游景点作为民俗节庆举办的表演当中,加入了其他的元素,破坏了她原汁原味的风貌,从而引起一些争议.政府在全力打造城市标志性文化名片时,要不脱离其原形,注重原生地的遗址恢复和建设,要正确定位与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12.
"父权"与"夫权"作为男权的两个方面在本质利益上是相同的,但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时有矛盾斗争的事件发生。面对这种状况,已嫁的贵族女性多是选择"助父"而不是"从夫",这是由于春秋社会"父权"势力强于"夫权"力量。父系家族对于出嫁的女儿仍然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而出嫁之女为了自己的地位及利益,也需要父系家族的有力支持,这使得她们在"父家"与"夫家"的政治斗争中竭力维护父家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3.
"遗产"13元     
凤仙草 《今日南国》2010,(10):53-53
那一晚,女儿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睡一会,你吃完饭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也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摊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我才意识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相似文献   

14.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女儿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惟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妈妈,我在哪? 妻子闲着无事,逗女儿开心,搬出结婚时的婚纱照与女儿欣赏,望着照片兴叹"时光不饶人哪!"其实也才过去两年,自己心里倍感妻子感叹的惊诧,更觉尘世转逝变迁的急剧.  相似文献   

16.
李方 《北京纪事》2016,(1):91-93
企业们有充分的理由巴结90后,因为90后已经是产品的主要用户.但是作为个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巴结90后.我们没巴结过80后,也没巴结过70后,20年前我还在报纸上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标题是《坚决不跟70年代生的人交朋友》,当时引起很大争议,而现在70后都觉得自己老了. 我女儿是00后,有一天她跟我分享John Denver的歌,我都很奇怪,女儿怎么知道John Denver的.我推荐女儿听周杰伦的《双截棍》,于是有一阵子女儿成天也哼哼哈嘿.当然女儿有些歌我是不懂的,像英雄联盟LOL的主题歌《阿玛利亚撸啊撸》,但是我也很快喜欢上了,"蛮王又开大"、"武器大师一个打俩".刚才回家,女儿正在听Capenters的《Top of the world》和罗大佑的《童年》,我坐下来跟她一起唱.  相似文献   

17.
千寻 《新天地》2011,(7):12-13
老来丧偶,儿子又在国外定居,倾情资助的硕士"女儿"成了退休老人祝翠兰的精神支柱。在婚姻问题上,她却和"女儿"产生了激烈对抗。当"女儿"决心和男友远走他乡时,心态失衡的她竟选择了极端做法——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11)
白发小女儿问妈妈:"妈妈,您头上为什么长出白头发来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女儿不听话,妈妈的头上才长出白头发呗!"这时,小女儿心领神会地说:  相似文献   

19.
女儿丫丫,上小学时每天都是我逼着她刷牙,拉着她梳头,扯着她换衣。没等到"女大十八变",上初中才两年,她就像三月的竹笋,一眨眼"窜"到跟我一样高。记不清从哪天开始,她刷牙坚持起啥"三三制",即一日(早中晚)刷三次,一次刷三分钟;还记不清打哪天开始,她穿衣戴帽有了臭讲究,跟潮流,讲款式,不中意的坚决不穿。她还偷偷地买了不少小饰物,或佩在胸前,或绾在手上……一天逛超市,碰到原先的邻居郑姐,拉着我惊惊咋咋地说:"你家丫丫成'美女'了,名气不小哩!"我懵了,郑姐说,人家广告公司请她拍广告呢,电视台的找到学校问她愿不愿意拍电视剧  相似文献   

20.
洪弋 《山西老年》2010,(2):48-48
友人家女儿跟公婆的关系搞得很僵,几近仇人。父母劝她:对老人,一定要尊敬。女儿头一扬:"他们不爱幼,我就不尊老!"这种"口气"似乎并非是友人女儿的"专利",在其他场合笔者也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