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针对水利工程照片档案的特点,结合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照片档案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明确强调水利工程照片注重收集的具体范围及要求。并将水利工程照片的分类整理作了说明,在对水利工程照片档案的保管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艺术家张大力发现一些重要的历史照片,由于种种原因,被人为地修改过了。原来照片上有的人,突然会变成没有了。他这几年来埋首搜集这些照片,现一共130多组历史照片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为人们提供了一次窥见部分历史原形的机会。本刊特约记者翁小筑采访了张大力先生。承他谈到有关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雷直 《老年世界》2008,(5):30-31
2007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到安徽阜阳慰问军民,了解灾情。在其后的报道中,许多媒体采用了一张温家宝总理自己打着雨伞与当地群众握手的照片。7月17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将这一照片与其他几张照片放在一起,形成“打伞组照”。“组照”共包括照片7张。其中温总理2张,除上面提到的7月13日的一张之外,还有一张温总理自打雨伞,脚穿雨鞋,踏着泥泞在乡下视察时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徐宗达 《城市》2002,(4):59-60
一、真实的记录,是摄影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摄影,作为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真实是其特征:凡是在镜头范围内的东西,无一例外地全被摄入照片,相反,镜头前没有的东西,在照片中也不可能出现。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照片也有了不真实性。例如,在反映天津城市建设的照片中,海河两岸重重叠叠全是高楼大厦,虽然高科技的产物天衣无缝,但是天津人看到这张照片时,却无不惊疑不已,这样的照片,就失去了照片本身的意义。本人在拍摄天津城市建设面貌时,坚持以真实手法去反映天津,只要深入到实践中去观察,是不难用相机拍下真实的高楼林立的…  相似文献   

5.
步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有一幅巨大的历史照片,照片上一队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巨龙般地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这幅照片就是志愿军某部摄影记者黎民同志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相似文献   

6.
现在,每当我们纪念雷锋的时候,都会看到许多雷锋生前的照片。这是许多的英雄人物所没有的。有的英雄人物留下的照片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那么,雷锋怎么生前会有那么多的照片呢?人们自然要想到一个人,就是现在已经73岁的老人张峻。是他在雷锋生前拍下了许多的雷锋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刻苦读书、施工训练等方面的二百多张照片。  相似文献   

7.
幸福密码     
田瑞雪 《老年世界》2009,(21):16-16
想找张母亲的照片用,可翻遍家里所有的影集,发现母亲的照片少得可怜,总共也就5张。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13,(6):32-32
案头放着我的6张照片,从4岁到60岁,一溜儿排着,基本上与共和国同步的大半辈子时光浓缩在这6张照片里。  相似文献   

9.
一天午后,开照相馆的李书福碰上了一个非常难缠的顾客。原来,几天之前,这个顾客在李书福的照相馆里拍了几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李书福兢兢业业地按照顾客的要求将照片拍了出来。可是,没想到顾客来取照片的时候硬是说李书福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拍照,大喊着让李书福退钱。  相似文献   

10.
秋思 《老年世界》2006,(20):20-22
案头放着我的六张照片,从4周岁到50岁.一溜儿排着,基本上与共和国同步的大半辈子时光浓缩在这六张照片里。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家的柜子上,摆放着一张历经岁月的珍贵照片,那是我们和总理的合影0我把照片放大了,每每看到它总能给我一股暖意。  相似文献   

12.
晚年蒋介石     
这里的一组照片选自《蒋介石图传》,这是一本以图为文的蒋氏相册组成的新传记。独家收录蒋氏御用摄影师曝光蒋家私房照片,  相似文献   

13.
集影乐     
集影乐黄云涵我不会摄影,却有集存照片的爱好。从50年代初到现在,积累竟达千张,入照者数千人次。退休后,有了时间,我分类整理,分别注明拍照时间、地点和内容,足有10大本之多。翻翻这些照片,颇有一番情趣,也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这一本本照片,无疑是历史的见...  相似文献   

14.
雷锋热爱生活,喜欢照像,生前留下了许多张照片。这上下级照片大部分是张俊拍摄的。张俊当年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政治部的宣传干事,他现在已经77岁了,离休前是辽宁省鞍山市司法局的一名干部。  相似文献   

15.
哪个麻烦     
意达 《老人天地》2010,(7):44-44
丈夫:“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的照片放在手提包里啊?”妻子:“我遇到麻烦的时候,一看见你的照片,麻烦就消失了。”丈夫:“太好了,我能给你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天使还是魔鬼 2008年6月16日,天涯社区一篇名为《我就喜欢做二奶,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啊!》的帖子,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一ID为“菊花香香儿1986”的网友在帖中炫耀其成为当地某高官“二奶”后的种种好处,引来了数万网友的激烈留言。随后有网友在同一论坛抛出人肉搜索帖《菊花香香儿1986照片,欢迎提供线索》并附照片,指出成都人“静儿”就是“菊花香香”。自此,大量网友开始对“静儿”进行人肉搜索,不但公布其本人的生活照片、住址、手机号码等一系列隐私信息,而且其家人的信息包括她四岁儿子的照片都被公布到了网上。  相似文献   

17.
身为摄影师,他却没能为父亲留下一张照片,巨大的愧疚、自责让他无法心安。当又一位百岁老人因为家人的失误,未能留下生前照片时,他萌发出为八旬以上老人免费拍照的念头。他两年间走遍全县300多个村子,为3000多位八旬以上老人免费拍下精美照片。如今,他又移师城市,继续着他为高龄老人拍照的善举。他的孝心大爱感染了很多人,爱心在传递,许多人也加入到他的孝老敬亲的行多口中来——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一间低矮的泥土房里,住着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叫杨景林。不久前,老人把他50年前在中央机关做通讯员时珍藏的几十幅照片公诸于世,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兴趣。其中,陈毅、刘伯承、粟裕等人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合影,以及乔冠华与朝鲜南日大将在板门店谈判胜利后的合影的原版照片,已由老人亲手送到了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吴碧樵看到照片,惊喜万分,连声说:“太珍贵了,太珍贵了,想不到还存有这样的照片。”珍贵的历史照片,唤醒了人们对那逝去岁月的记忆。1947年5月,18岁的杨景林在家乡呼兰县城…  相似文献   

19.
孝会遗传     
张海虹 《老年世界》2009,(17):22-23
第一次去找阿春办事,在他办公桌上,我发现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坐在太师椅上的老人特写,虽然猜到是同事的母亲,还是随口问了一句,阿春说:“老娘。”从此坚信,眼前这位大大咧咧,甚至五大三粗的同事阿春,该是个孝子。  相似文献   

20.
小小的快照已经有些模糊不清,还沾上了指印。照片把周进一家曾经的欢乐和希望全记录下来了:穿着红色情侣衫的年轻夫妇面带微笑,整整100天大的女儿瞪着黑亮的大眼睛,使劲伸开藕节似的手脚。照片曝光过度,女孩儿肉嘟嘟的脸上像镀了层明亮的阳光,透出健康的润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