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淡化是一种严重侵害驰名商标权利人利益的侵权行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在商标淡化行为的概念界定、商标淡化行为的表现形式、认定标准、法律后果的承担等方面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基于对商标权人利益的保护,应当从以下两方面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将驰名商标淡化理论纳入《商标法》,明确驰名商标淡化的法律性质;明确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人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混淆理论是商标保护的基础理论,淡化理论是作为混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出现的,主要应用于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淡化行为的确会减损驰名商标的识别力和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声誉,对其进行反淡化保护确有必要.我国现行商标法并未引进淡化理论,而是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淡化理论.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时,应在立法中引入淡化理论,对驰名商标进行全面地反淡化保护,并根据商标显著性和知名度的不同对弱化、丑化和退化行为建立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牛绿花 《兰州学刊》2003,(3):149-149,151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 ,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主要针对驰名商标 ,将驰名商标用于与原商标既不相同也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 ,使驰名商标与特定商品厂家的联系模糊、减弱 ,甚至消失。从性质上说 ,商标淡化是一种侵权行为 ,而且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商标淡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淡化是无权使用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标识使用在不相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损害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由于我国商标立法上的欠缺,应在《商标法》中增加关于商标淡化的定义,表现形式、认定方式及其法律救济等法律规定,从而完善我国商标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的淡化是一种特殊的严重损害驰名商标的行为,其性质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弱化、污损、退化三种基本构成形式.我国对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立法上也有比较大的缺陷,必须整合法律资源,通过修订<商标法>来完善我国的对驰名商标淡化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对一件商标所具有的独特性的保护应构成商标保护的唯一的理论基础。淡化是通过将驰名商标用于非竞争性的商品 ,以至逐渐消磨或分散其识别性 ,破坏商标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的侵权行为。淡化与传统的商标侵权行为相比 ,具有潜伏性、长期性和救济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淡化行为主要有弱化、丑化、退化三种表现形式。淡化行为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 ,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 ,我国应结合国外有关反淡化的立法经验 ,制定专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驰名商标淡化作为侵害驰名商标的重要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各国驰名商标淡化理论和立法的考察,全面分析了我国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不足,并从立法的角度为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们应立足本国国情,重新检视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着眼于以下思路进一步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明确统一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将商标淡化立法纳入《商标法》;科学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概念;明确商标淡化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瑞 《理论界》2011,(11):67-69
反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论著。读《The Rational Basi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一文后,笔者从中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为何?商标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为何?何谓商标的淡化?反商标淡化与反不正当竞争的关系又如何?文中将一一论述之。  相似文献   

10.
喻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5,(10):89-90,112
商标淡化行为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国外以及国际立法对于商标淡化行为的规制也采取了不同的立法体制。我国在借鉴国外和国际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商标淡化的立法,但仍存在某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商标的混淆、联想、淡化及其相关理论之比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矛锐  青梅 《阴山学刊》2004,17(1):114-118
现代社会,商品竞争逐渐异化为商标的竞争,这种竞争趋势促进了商标功能的变化,使得商标的功能从单纯的识别作用向表彰作用扩张,导致了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向联想、淡化理论的发展。因此,商标侵权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从防止商品混淆到关注全面保护商标的过程。淡化不仅侵害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同时亦侵害了商标所体现的商誉。  相似文献   

12.
商标抢注行为对原权利人造成困扰,给市场公平竞争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给商标审查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厘清商标抢注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商标抢注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商标制度的漏洞存在、对商标权保护不力以及行为人的利益驱使和心理依赖等几个方面。为避免商标抢注行为的发生,应增强商标法律意识,实行防御性注册的保护策略;改进制度设计,提高商标抢注的成本;完善商标立法,对商标抢注的法律界限重新划定;完善商标立法.对商标抢注的法律界限重新划定等.  相似文献   

13.
商标权是私权,商标注册是对商标与其商业载体关系的确认,公权力在注册商标撤销过程中仅发挥有限的作用。我国实行行政与司法并行的注册商标撤销机制,其中商标评审行政行为性质定位不准确、注册商标撤销效力的不规范、商标评审委员会尴尬的诉讼地位和陷入循环诉讼的行政救济方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娜 《学术探索》2014,(1):49-53
涉外定牌加工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然而,我国的涉外定牌加工企业有商标侵权风险。对于涉外定牌加工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存在较大争议,判断此争议的关键在于辨别涉外贴牌加工中的商标贴附行为是否我国《商标法》所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中的商标使用以及这种行为是否造成混淆或有造成混淆的可能性。企业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耿建 《学术探索》2008,(2):86-9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拥有中国民族商标品牌的商品也大量涌入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我国宝贵的民族商标品牌资源,我国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加紧民族商标的海外注册,运用多种有利的法律规则保护我国民族商标不受侵犯;在合资企业中高度重视商标转让和许可使用问题,牢牢掌握商标权;通过立法和行政机构规制恶意收购民族商标行为;打击各种侵犯我国民族商标品牌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商标注册实行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的注册原则,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才能取得商标权。《商标法》考虑了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正当权益,但立法对未注册商标保护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扩大《商标法》的范围,对未注册商标予直接的保护,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在1年内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规定未注册商标人的继续使用权利,赋予商标局在审查注册申请阶段和核准商标转让阶段,主动驳回商标恶意注册或者商标转让申请的职权。  相似文献   

17.
李思佳 《河北学刊》2012,(4):160-163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审查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环节过于繁杂,导致商标注册周期过长,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商标申请人利益的实现。为此,建议取消相对理由的主动审查,并对异议人资格和异议理由作出一定限制,将异议程序置于商标注册之后,以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规定商标评审乃注册商标争议诉讼之前置程序,但在先权受到侵害的利害关系人仍有权依其他相关法律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这种循环诉讼体制下,必然造成大量的行政司法资源浪费。此外,商评委与法院分别审查商标案件事实的双轨制模式也无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裁判。有鉴于此,我国应当重构在先权救济机制,将商标评审委员会审理在先权纠纷的职能转移给各地法院。由法院继承相关审理职能,一方面可以缓解商标评审委员会审理的压力,缩减当事人获得救济的时间,节约司法行政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法院间的协调,消除矛盾裁判。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虽然在外延和内涵上较普通商标有所扩大 ,但其毕竟属于商标的范畴 ,所以 ,作为商标法法律价值的公平、自由、幸福、安全、秩序等同样是驰名商标法律制度追求的目标 ,只是驰名商标法律制度对自由和公平要求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