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维吾尔族人民古代社会信仰的认识,以及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在史诗《乌古斯传》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痕迹谈谈自己的看法。原始图腾崇拜在《乌古斯传》中,反映了维吾尔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一有关图腾的认识。在《乌古斯传》中;乌古斯可汗的全部征战都是由一只苍鬃苍毛的雄苍狼带路的。乌古斯可汗向人民宣告说:“苍根就是我们的标志。”这是很明确的图腾信仰。图腾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形成的社会信仰。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某一个阶段中,人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积存食物。那时,植物和动物就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拿动物来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古代越人的图腾崇拜,学术界流行的是所谓"蛇图腾"说.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忽视了原始社会图腾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特征,而仅仅依据东汉以后人的一些野史传说.因此,所谓古代越人信仰"蛇图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图腾 (totem) 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奥季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宗族".远古时代,尚处于蒙昧野蛮状态的人类祖先,每个氏族都相信自己与宇宙自然界的某种动  相似文献   

3.
“图腾”始见于朗格的《印第安旅行记》。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说:“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例如狼是狼氏族的图腾”。法国涂尔干(E·Durkhein)说:“一大群人,彼此都认为有亲属关系,但这个亲属关系,不是由血族而生,乃是同认在一个特别的记号范围内,这个记号,便是图腾”。朱天顺说:“图腾崇拜实际是自然崇拜或动物崇拜与鬼魂  相似文献   

4.
关于商周青铜爵的用途,有饮酒、温酒(或兼饮酒)、滤酒等说.近来还有人认为爵是祭祀时"浇酒敬神"之用,并将其与商人的图腾崇拜相联系.文章对以上诸说逐一检讨,论其是非,尤其对"滤酒"和"图腾"二说予以详细评议.至于爵的可能的真实用途,另有<爵用新考>一文为述(载<中原文物>1998年3期).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初周说》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但只见于著录,未流传下来。称《周说》者,除《尚书》之《周书》和《逸周书》外,尚有唐宋人所引来历不明的所谓《周书》,而其内容或多解释性和知识性;或具传奇性和故事性之短篇。皆符合汉人对《虞初周说》的注释和方士小说的特点,故这些引文很可能就是《虞初周说》的佚文。  相似文献   

6.
汉代“兴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兴喻”说萧华荣"兴者喻"、"比兴等为譬喻"①,是汉人的共识与通说,而不同于孔子"诗可以兴"之"兴"为起发、感悟。孔子诗"兴"论的背景是春秋用《诗》(《诗三百》),汉人诗"兴"沦的背景是解《诗》(《诗经》)。汉人解《诗》虽也归趣于用,但那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初民的饮食图像、图腾记录着早期中国人种的生存信息,植物和动物图腾隐含着食物的存在意义,因而很多图腾原本就是饮食图像。饮食图像在被赋予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时,便意味着其负载着一定的精神价值方面的蕴涵。原始巫觋通过其非现实与信仰化的实践,强化了饮食图腾的超自然意义,于是祭祀性的饮食逐渐衍化为表达群体政治和生活化艺术的媒介和载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口头流传而整理的《苗族史诗》,是我国的一部著名创世史诗。这部博大宏富、汪洋恣肆的作品曲折反映了苗族远古社会的种种情形,其中有关于古代苗族图腾崇拜的生动记述。苗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决定了包括图腾神话在内苗族远古神话大量融入到创世史诗之中。《苗族史诗》中的“古枫歌”和“蝴蝶歌”的图腾生人神话,有着一种特殊意义的、别具一格的形态,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战国赵都中牟琐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牟地望四说《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称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关于赵都中牟地望,《水经注》称其“解说纷歧”,而目前所知有四种.(一)《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中牟县条称:“赵献侯自耿徙此.”汉代的河南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省,位于郑州和开封之间.此说认为赵中牟即今河南中牟,《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记》和《与地广记》等均沿袭此说.  相似文献   

10.
商族图腾崇拜及其名称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族在跨入文明社会之前,以“玄鸟”为图腾。尽管人们都不否认这一历史事实,但对“玄鸟”究竟为何物却有不同的认识。“商”之称号,本于地名。因为从商族的图腾崇拜可以窥测到其早期的居地问题,故而在此一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的观点出现后,引出了古往今来关于春秋战国“相国”“丞相”官称的许多不同看法:如《汉官仪》说“相国、丞相皆六国时官”;《通典》说“始皇始置相国”;《历代职官表》说“相国在丞相之上”,等等。安作璋、熊铁基先生新著《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1月版),一反上述传统说法,认为:“所有记载中的‘相国’二字,都可以作这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历代学者关于《礼记·缁衣》"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一句的注解和文本意见,又综合郑玄注释、汉代出土文献材料、众多学者提出的"匹""正"相混证据以及李运富(2017)关于文本用字的判定方法等得出结论:汉代正处于"匹""正"易混的时期,《缁衣》此句文本本当作"匹",郑玄说不误,宋代以来主张文本为"正"的说法不适当。虞万里(2004)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晁福林(2013)所倡折中之说似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春秋初期的楚国都城何时自丹阳迁郢,历来有两说并立。其一是文王始都郢之说。《史记·楚世家》云:“文王熊赀立,始都郢。”同书《十二诸侯年表》周庄王八年“楚”栏: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汉书·地理志》南郡“江陵”县原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楚文王元年为公元前689年。这是目前常见称引的楚都始迁郢年代,而上引《史记》、《汉书》的三条记载则是此说的主要依据。另一说是楚武王时即已迁郢。成书最早  相似文献   

14.
《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总集之祖”。它对研究屈赋及屈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传统的说法,都认为《楚辞》是汉代刘向编纂的。达个说法,是《楚辞章句》的著者东汉王逸首先提出的。他在《楚辞章句》的叙中说:“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自此以后,历代著录及《楚辞》传本,皆题为刘向所辑。清《四库全书提要》曾有下列一段总结性的叙述:“哀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楚辞》中的东方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这四篇汉人作品是纯粹的对屈骚的模拟之作,内容空洞,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本文通过对汉人这四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写作体例等问题的考察分析,认为此四篇作品并非传统理解的是对屈骚的单纯模拟之作,而是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解读之作,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的文学性评传。它们是汉代极值得重视的评论楚辞的文献资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龙为树神说——兼论龙之原型是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中外研究者对龙的原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产生过“恐龙说”、“外来物说”、“龙卷风说”、“扬子(?)说”、“雷电说”、“华夏图腾说”等不同说法,其中“华夏图腾”说流行最广。最早持此说的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一种虚拟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不同图腾糅合而成的综合体。这种说法自有其难以置信之处:一、从人类学报告与论著看,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尚未见到以虚拟生物作为图腾的例子。二、在原始社会,不同的图腾部落合并后,一般是人数较少或较  相似文献   

17.
玄菟郡名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玄菟郡名,以往史学界有一种说法:玄菟即黑虎,玄菟城即黑虎城。单从字面看,这种说法似可成立。然而,在置四郡之时,真番、临屯皆沿袭旧有地名或族名,为何偏偏将连接辽东与乐浪的这一带状地区(日人青山公亮《汉代的乐浪都及其边缘》)称为黑虎?再考虑到,秦王朝倡水德,尚黑色;继秦而立的汉王朝倡火德,尚赤色,有以火克水、以赤胜黑的宗教寓意。那么,此说岂不正好违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上,人人皆有其名。但人名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不是历来就有的?弄清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情况下,素不相识的人见面,首先问对方的名字是什么。但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却不是这样,陌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图腾是什么?”如图腾为狼,则回答说“狼”;如图腾为虎,则说是“虎”。这种现象在澳大利亚土著部落中十分普遍。 为什么一些原始部落存在这种现象?难道人类最初没有个人名字吗?从许多现象来看,人类早期不仅没有个人名字,而且没有群体名称。 图腾产生之前的人类群体,无共同的意识、共同的标志和共同的名称。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都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图腾,并作为群体的标志和名称。这样,图腾意识成为人类早期的共同意识,图腾标志成为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图腾名称成为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  相似文献   

19.
乐府作为专掌音乐的专门机构,始设于何时?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般皆从《汉书》作者班固说,始于汉武帝。如罗根译《乐府文史学》、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皆持此说。但也有不同说法。如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认为乐府始于汉惠帝;新版《辞海》“乐府”条则谓始于秦代,可惜都无例证,难以使人深信。  相似文献   

20.
楚都丹阳地望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阳是古代楚国初兴之地。据《世本》(见《左传》桓公二年孔颖达《正义》引)及《史记·楚世家》所记,早在商周之标,楚鬻熊已居丹阳,并服属于周文王;到西周初年,成王时,鬻熊的后人熊绎始受封为楚子,仍居丹阳。下至春秋初年迁郢为止, “丹阳”作为楚国早期都城名称,前后共达三百余年。因此,搞清楚丹阳地望,对于探索楚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进而研究楚国的历史发展和楚文化的传播,是必要的入手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