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雪效应"假说认为股票投资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理想工具.而已有实证研究则发现二者的关系并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不同实证研究选择的数据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章选择中国1992年5月~2008年6月为研究区间,区分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通过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通货膨胀风险规避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供给冲击的影响导致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呈现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与其所处经济周期阶段有关,在经济衰退阶段(1992年5月~2001年12月)二者负相关,意味着股票投资不再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工具;在经济扩张阶段(2002年1月~2008年6月)二者正相关,股票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风险.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股票市场中供需双方的行为、预期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均可能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通货膨胀风险规避功能.  相似文献   

2.
记数符号是模仿中国古代计算工具——算筹的摆放得来的,随着文书的出土真实地再现。通过分析黑水城出土西夏借粮契约和元代赋税文书中记数符号的形式、含义和原则,并与敦煌失名算经和古代数学著作中的进行比较,揭示了记数符号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献中的特征,并从整体上描绘了它的发展历史,折射出黑水城文化所起到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为研究党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27-1937年、1949-1957年和1958-1980年历史阶段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致使经济发展的政策、方法、手段、模式和结果,以及伴随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社会和经济现象,都对社会和谐程度产生不同影响.在比较分析基础上设立的现代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组,揭示了社会和谐可以成为八个变量的函数,从而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并没有简单线性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现时及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与论证,对于更好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传统.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革命道路也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殊规律,这些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经济特征,这些经济特征又决定着该阶段经济运行可能采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口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在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中争论已久,至今莫衷一是.从人口数量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完全可能因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而表现出不同的图画.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也是复杂的.本文利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进行了一些实证分析,认为人口密度对经济发展并不必然是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是人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构造形式,这种基本的经济形式又是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构造反映着独具特色的社会性特征、商品性特征以及社会性与商品性相统一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探讨计划性、社会性和商品性相统一的改革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历史的视角看,商品经济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其不同的经济构造原理和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7.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演变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一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演进在基本走向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共性和规律;另一方面,这两个进程在阶段转换的时间上、在内容特征上又不尽一致.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照应贯穿于时序分析之中,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去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践,并从中国经济实践中去反思发展经济学理论,力图揭示出理论发展与实践进程在基本一致的取向中,存在"不一致"的根源、理论蕴涵和实践启示,从而为我们正确地把握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方向,认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文章认为,这两个或分或合、或慢或快、或滞后或超前的发展进程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实践需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发展经济学也需要中国经济实践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视野下,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典型性及其意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可能.近代山东是日本经济势力对华扩张的重要地区,其中若干历史过程、事件及问题在近代日本侵华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关系形成于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之下,是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经济扩张的产物,因而对于研究近代日本对华经济扩张、认识区域社会经济嬗变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在把握客观历史中,具体体现为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历史比较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逆向考察法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明确承认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还就如何理解历史规律作出了方法论上的指导.他们对社会历史的解读,其要点包括:对社会历史要"从实践方面去理解";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水平;坚持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相统一;坚持社会活动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在历史认识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济学对基础教育制度进行分析 ,就是比较制度安排的成本与收益 ,确定其经济效率。基础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收益主体不同 ,从而具有不同的目标 ,生产的基础教育产品 ,或者具有一定外部效益的私人产品 ,或者接近于公共产品。这就要求对提供基础教育的制度做出不同的安排。不同制度的变迁可以用经济学的效率原则进行分析。本文从基础教育的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两方面分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基础教育目标下 ,其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生活于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之中 ,相应地就有两种时间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比较是在世界历史形成统一的时间观后开始的。虽然不同的文化模式只有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才具有同时代性 ,但在异时代的不同文化模式间也可以进行比较 ,而且这种比较也很有意义。这种比较的根据 ,在于社会时间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围绕"封建"名实问题的隐性分歧和显性论争,自20世纪初叶以来已进行了将近百年,迄今尚无定论.对"封建"名实之辨,可作如下估量:它是近代新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史学内部的歧见,昭显了新史学诸派对于中西历史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的不同认识;是新史学对于唯物史观理解与运用上的差异引发的分歧;是忽视概念辨析的积习在中国历史阶段命名上的反映. "封建"名实考辨,并非仅仅是名词概念之争,它关涉到历史宏大叙事的准确性.对于泛化"封建"得到救正、历史发展普遍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认识更充分普及的前景,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有离开历史本体来探讨历史认识的倾向,对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虽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有否定其客观性、重返唯心史现之嫌.笔者认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所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的课题.历史认识仍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来把握历史知识、历史认识的本质,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既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形态的划分需要考察这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这一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这里,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标志.同样,同一社会形态内部演进阶段的确定,也主要地取决于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更具体地说,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或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一般地讲,该社会形态内部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动和演进,也就是以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变动和演进.我  相似文献   

15.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刨,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全新视角.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与过去的资本主义相比较,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其内在根本矛盾并未改变.因此,应在变与不变中认识资本主义,在不变中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在变化中充分估计资本主义对社会矛盾的调节、适应能力,才能对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是认识主体通过史料去认识客观历史的过程.而史学方法是达到认识目的的工具或手段.思维活动和认识方法可以统一于史学实践的认识过程中.在历史认识过程中运用的史学方法,除了技术性的方法以外,主要是认识方法,本文以历史认识过程来说明不同层次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这确是一个从逻辑和历史本身都已得到证明的科学命题。认识这个多样性的统一,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的比较研究是认识历史的统一性、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是该事物运动规律的一种呈现和揭示.但在其发展运动过程中,由于事物本身的状况及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阶段上又反映出不同的特点,形成特征上的差异性.因此,在理论上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作出现象与本质上统一的科学表述,我觉得首先应当注意和把握这样两个基本点: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制度并存主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共同存在现象。社会制度的并存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它究竟有何特征?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它?如何从社会制度并存的角度出发认识现实社会?这些问题对目前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 一、社会制度并存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阶段,并且具有显明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民族形成的时间、文明发展程度等原因的差异,不时地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社会性质并存的特有社会历史阶段。如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全面确立,就存在着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历史阶段。中国始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曾说过:人类生活一切不幸的根源就是贫困. 贫困,既是一个普通而常见的经济现象,又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制度对贫困的理解和解释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贫困的表现形式、对之测度衡量的手段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别.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探究贫困的本质属性及其深层原因,比较不同类型的反贫困模式,对于全面、深刻地认识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