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杜磊(Dru.C Gladney)在丰富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两部关于中国回族穆斯林的著作,在国内外回族研究界有广泛影响。他主要描述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即:宁夏纳家户村(西北)、北京郊区常营回族乡(东部农村)、北京牛街(都市)、福建陈埭回族镇(东南)。以揭示回族民族认同和“清真”观念的宽泛表达,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政府政策的互动关系。本文是其所著《中国的民族认同》(Ethnic Identity in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8)一书的第六章。得到原作者的许可,在此发表,以飨读者。因篇幅所限,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丁万录 《回族研究》2001,(2):101-102
近20年来回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关回族人物研究亦出版了一些著作和论集,如白寿彝先生主编的4卷本《回族人物志》、第七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论文集《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等,但有关著名人物的专传则凤毛麟角,仅见《李贽评传》、《白崇禧传》、《赡思丁·赛典赤评传》以及刚刚出版的《学者的追求──马坚传》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而青年学者丁明俊历数年之功完成的《马福祥传》(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银川)就是难得的一本。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回族风云人物,历事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朝;先后任西宁镇…  相似文献   

3.
《北京牛街志书——<冈志>》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冈志》是专门记述清朝康熙年间,北京牛街地区有关回民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一本地区志。原作始终是手抄本,今天它能刊印公诸于世,对研究我国回族历史、伊斯兰教历史,提供了北京一个著名的回民聚居地区的亲见亲闻资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受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北  相似文献   

4.
今北京广安门内牛街地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回民聚居区,也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牛街礼拜寺的所在地。 就回族史和北京史尤其是北京民族关系史来说,研究牛街回民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都具有典型与代表性的课题。遗憾的是史缺有间,载籍无征,致使对其过去的了解与探讨,受  相似文献   

5.
《天方历源》中国回族历法著作。清末马复初著。原稿用阿拉伯文写成,后译成汉文,初版年代不详,早期刊行时中阿文同时排印。1875年曾再版重印,木刻印刷。1919年,马魁激以北京牛街清真酉大寺万金堂名义重刻印行,小64本,为目前通行版本。其序云:“起斋开斋...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史的研究,通过一大批学者们探幽发微,聚精囊粹、呈现百花争妍的态势。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了由答振益、许宪隆主编的《中南地区回族史》,就是回族史领域新近开放的一朵奇葩。《中南地区回族史》系国家民委八五重点资助项目的结集成果,全书共分八章,从中国历史整体角度俯瞰中南地区回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南地区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观、纵览全书,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开拓性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许多民族流徙的历史通道,各民族不断地南下北上、东走西行,造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多卷本近几年先后出版,这是一部大型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著作。全书共分四册,为《回族人物志》元代卷(1985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代卷(1988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代卷(1992年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卷(预计1993年底出版),凡68卷,约100余万字,收录了自元代至辛亥革命以来近400位回族人物的传记。正文传记之外,每册书后均有附录,概括了所撰人物的碑传题跋酬赠、遗文、回回人撰述传知见书目、姓名录以及参考书目和人名事目索引等。 《回族人物志》的编写和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民族学界的极大重视,这是回族史研究工作中第一部系统的人物传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工作中出现的的第一部系统的少数民族人物传记,是回族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马邻翼先生的著作《伊斯兰教概论》的研究是忽略的,每当提及民国时期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金吉堂先生的《中国回教史研究》(1935年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发行);傅统先先生的《中国回教史》(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先生的《中国回教史鉴》(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回教小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角度来说,这四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9.
《回族语言文化》是本刊特邀顾问杨占武先生新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作者关注回族语言文化业已经年,1996年即出版过同名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文献材料的钩沉,对回族语言的特征进行了翔实的描写,对回族语言的历史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挖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迪的见解。比如,作者认为回族先民的语言消亡年代为元末明初,当...  相似文献   

10.
读者服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北京西城区第二图书馆的重要探索与创新。北京西城区第二图书馆位于回族居民聚集的牛街地区,为满足回族读者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图书馆首创了"牛街回族书法培训班"。从实践效果看,这一创新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传承与弘扬了以穆斯林生活为代表的牛街地域文化,增强了回族读者爱国爱教的情怀,并且有利于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牛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北宋时期,回族人民即陆续迁入这一区域,他们兴建家园,广植柳林果木,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多和伊斯兰宗教活动的需要,公元996年即建起了"牛街礼拜寺".这一遐尔闻名的礼拜寺坐落在牛街中段东侧,影壁在街的西侧.它庄严、肃穆、宏伟,不失古寺古色古香的风采,令世人景仰.以牛街为中心的牛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宗教活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它不仅仅是北京市和全国民族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上穆斯林密切关注的地方,且在对内对外  相似文献   

12.
王伏平 《回族研究》2007,(1):115-118
《中国回教史》①一书,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1910—1985)先生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齐名的民国时期(1911—1949)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回教史》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从此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进入当时中国的学术殿堂[1](P7)。此后,台湾、日本多次印刷、再版此书,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  相似文献   

13.
读者服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北京西城区第二图书馆的重要探索与创新。北京西城区第二图书馆位于回族居民聚集的牛街地区,为满足回族读者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图书馆首创了"牛街回族书法培训班"。从实践效果看,这一创新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传承与弘扬了以穆斯林生活为代表的牛街地域文化,增强了回族读者爱国爱教的情怀,并且有利于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杨志玖教授是享誉国内外史坛的史学家,山东淄博人,1915年生,回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另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蒙古史学会理事、隋唐史学会顾问、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主编等学术兼职。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等,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元代回族史稿》、《陋室文存》、《马可波罗在中国》(英文版)等。杨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蒙元史、隋唐史、回族史、中西…  相似文献   

15.
杨兆钧教授,1908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牛街一户回民家庭。教育家、史学家、伊斯兰学者。曾用名杨涤新、杨迪心,经名萨迪。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退休教授。杨先生1926年初毕业于北京尚志中学,此后做过职员和小学教员,同时加入牛街“穆友社”,又与他人创办“追求学会”。为北京牛街中才小学创办人之一。曾任《穆友月报》、《正道》、《新绿》、《晨燕》月刊等回族刊物编辑。1933年至1936年在南京《晨熹》月刊社任编辑期间,师从土耳其学者赖义夫先生学习土耳其语。继而得同乡马宏道之助,只身于…  相似文献   

16.
应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的邀请 ,已故著名美籍华人穆斯林学者、《古兰经》汉译家仝道章先生的夫人哈吉·艾骊·马琳女士 ,于今年 8月 8日至 10日 ,在宁夏银川等地进行了友好的学术考察和访问。马琳女士出身于一个回族穆斯林世家 ,原籍山东省临清 ,19世纪 6 0年代举家迁居北京牛街。她的父亲马天英 (190 0 -1982 )是回族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伊斯兰学者。青少年时期 ,就读于北京高等法文学堂。 1917年始 ,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先后在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的大学读书。民国年间 ,曾任中国驻埃及、马来西亚等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7.
宁夏部分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成果获奖(本刊通讯联络员讯)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批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区内外获奖。1991年,《回族史论稿》(杨怀中)获全国首届民族图书三等奖。1992年,《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余振贵)获国家“五...  相似文献   

18.
对回族史研究的思考张巨龄在《回族研究》1994年第:j期上发表的文章,对当代回族史研究谈了个人独到的见解。该文进去认为,回族史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无论研究人员的结构、文化素质、思想水平,还是资料的开发、积累、考证、整理以及相应的手段、研究内容等,都...  相似文献   

19.
牛街是北京一条古老的街巷 ,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闻名遐迩的牛街礼拜寺就座落在这条街道上。以“牛街”冠名的牛街街道 ,是北京城区最具特色的回民聚居区。这里居住着5万多各族居民 ,有22个少数民族 ,其中回族人口有12000多人。民族团结在牛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曾先后7次来到牛街 ,他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在牛街广为传颂贾庆林书记第一次来牛街是1997年1月22日 ,当时他刚刚调来北京工作 ,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春节前夕 ,贾庆林同志风尘仆仆地来到牛街孤寡老人任惠茹家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出版了许多有益的论著,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松茂所著《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就是上述研究领域中结出的又一颗学术硕果。 《研究》一书是作者10年来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论文汇编,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收入《研究》一书的文章“有理论性的,有综述性的,有人物评价、族教关系探讨和书评,涉及到回族历史的诸多方面”。笔者作为一名回族史爱好者,通读了全书之后,确实感到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0年来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进展情况,而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