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的构成或比例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的构成或比例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几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首次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托动的作用放在了首位.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按照局党组和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蒋华 《江苏统计》2001,(8):24-26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拉动。本文以江苏省经济增长与需求结构变化为实例 ,讨论投资 ,消费及外贸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我国将"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我市是一个外贸依存度较低的城市,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促进内需、扩大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是一项基本经济政策。2007年我国消费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一项。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缓解国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经济活动的有效实现形式。消费需求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省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对于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经验估算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经济活动是包括厂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各个经济主体的复杂博弈过程 ,消费者是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尽管在特定的条件下 ,单个主体可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但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而言 ,任何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时的需求代表了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对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必须顺应市场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方向。经济出现紧缩或过热趋势有周期性的因素 ,但其根源还在于现有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ARIMA预测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华初  林洪 《统计研究》2006,23(7):58-60
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列各项任务之首。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2%: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8%(详见参考文献1),我们必须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消费需求的热烈讨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频繁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  相似文献   

10.
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一届政府再次重申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证不低于8%。而任何社会的经济增长都是以人作为主体,为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而创造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价值活动过程。消费作为实现人的主体需要的核心,在主体需要的满足、更新及生产力的发展,以至经济增长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这表现在一定时期社会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一、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看,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最终社会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1.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经济越是发…  相似文献   

11.
应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作为需求力量,不仅直接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而且还会通过其它经济变量的作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了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Panel-Data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弹性以及消费倾向;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等级对消费的影响;并得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一、十一五时期内需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主导地位1、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2009年逊克县最终消费率实现5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消费率均在60%左右。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和带动作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投资连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但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的比例关系,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陕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等因素对消费品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大消费引导,培育消费热点,增加消费亮点,着力组织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运行平稳、购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5.
张秀儒 《青海统计》2006,(12):30-32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一般指最终消费,它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购买商品和生活服务的支出,政府消费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政府职能时所支付的经常性费用。消费需求增长是最为稳定、对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西安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城乡消费等政策措施显成效,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消费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对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增加,充分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从中长期分析,西安市消费需求具有可持续性,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转变,正确认识与评价区域消费状况、合理引导消费、建立与消费结构变化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区域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研究,分析影响区域消费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促进新的产业推动力的形成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利用影响区域消费的积极因素,限制影响区域消费的消极因素,促进我国区域消费结构升级和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形成,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是指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基期相比 ,实际增减变化的总量或比率。从需求方面看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三个驱动轮子的推动。本文拟从三大需求着手 ,对广东 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及需求拉动情况作一分析 ,旨在保持三个驱动轮子协调发展 ,促进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现状及特点分析90年代 ,广东经济经过 1993年的增长高峰之后 ,近年来 ,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1999年与高峰期的 1993年相比 ,下降了 12 .8个百分点 ,其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驱动轮子表现不一 (参见…  相似文献   

19.
休闲消费作为发展型和享受型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以假日消费、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为主的休闲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休闲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内需拓展了空间,休闲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力量.文章最后就如何扩大休闲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