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西医和中医根源于不同的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西医以还原论分析思维为特点,而中医以整体性意象思维为特征;西医旨在治"人的病",而中医旨在治"病的人";西医药善于"治标"而具有单一性和精确性,中医药追求"治本"而具有多样性与模糊性;西医药学对药与非药界定清晰,中医药学对药与非药辨证施用;西医重在"治已病",中医推崇"治未病"。西方现代医学是一种"生物医学模式",它立足机械还原论而把人当做机器,忽视人的整体性,随着资本侵入该领域,西方的医药已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对待西医,应该用"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相统一的医学模式来超越"生物医学模式",并强调"医者仁心"的伦理道德。中医中药是一种辨证施治的医学模式,它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望闻问切为诊疗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机制,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看病施药。发展中国医学事业,应该摒弃"中医西医化"、"中西医结合"等错误认知,承认医学界西医、中医两个医学世界和两个医疗系统并存的现实,同时坚持在医学医药领域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复兴中华医学。只有让二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和补充,通过开放性整合创造出新的医学模式,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疾痛叙事的视角看“渐冻人”中医师以中医哲学整体观为方法解释疾痛经验、重建生活世界,并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类似叙事医学的方法进行医学实践,进而探讨传统中医哲学的整体观和现代西方医学人类学疾痛叙事研究范式、西医叙事医学的互证互构。中医整体观为疾痛叙事和叙事医学提供本土化视角,贡献人类学和医学的中国思想资源。疾痛叙事和叙事医学深化中医整体观,在实践上对其进行方法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中医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西医不同 ,中医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 ,注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强调辨证论治 ,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采用解剖学 ,观察人体实质的系统和器官 ,而中医通过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内在机制的变化 ,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西方医学已经在反思自己的基本思考逻辑或根本发展方向时,我们却还以中医不同于西方医学而要废除中医.灯下寻物的故事引发我们的思考,难道我们看病只能用符合西方理性的医术吗?中医实际上是比把生命仅仅看作物质与能量载体的西医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的信息科学.中医是在信息层次上理解生命,理解健康和疾病的.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根据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判断,中医学与西医学都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中医学总的看来在基本理论框架上没有多大改变,其发展主要是常规科学的发展,表现为长期积淀的经验。中、西医理论模式不同,但二者是互补的。中医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必须坚持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套用西医理论模式,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探求病因的方法分别作了分析,指出中医病因学"辨证求因"的现代价值.认为如果将中医的宏观病因学与西医微观病因学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会对医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代,南京中医界倡导中医学革命,强调以中医为本位、中医药并重、中西医两种学术体系平行、可平等对话,号召中医担负“会通”责任,建立中西医比较观,实现中西医融会贯通。此外,南京中医界正视中医理论之不足,主动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希望用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学术体系,使中医成为独一无二的医学。这是南京中医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与西医的交锋对抗中,既立足传统,又寻求合作的一种文化调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近代时期医学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近代知识分子产生对中医社会性偏见的原因是西医的科学知识被社会所需要,由此分化出对两种医学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以梁启超疾病史及其在公共领域发表的社论与私人家书做对比,具体说明了对中医的偏见在社会中的显象与运作。  相似文献   

11.
位于西北民族走廊的土族与汉族、藏族等通过族际通婚、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互动,形成多民族交融的局面。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某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医疗实践融合了西医、中医、藏医、仪式治疗等多种医疗体系,进一步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个体层面、大众层面、专业领域上推动了该村落医疗体系的融合。具体体现为:治疗者与病人在多民族互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接触并认同多种疾病解释模式和治疗手段,最终沉淀为一种多元的生命经验,使个体在认识层面上认可医学融合;基于多民族交融的多种社会关系与医疗关系的叠加,促成了医疗行为主体之间合作、模仿、顺应等行为,在大众层面推广医学融合;国家的各类政策推动民族医学的制度化,将民族团结和医学融合紧密结合,在专业领域实现医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医孰优孰劣的论争中,国学大师章太炎对中国传统医学遗产采取分析的态度,认为既不能对中国医学"弃如土苴",也不否认它与西方医学相比所暴露出来的弊病;既捍卫传统中医,又不摒弃西医。主张中西医兼容,取长补短,对于中医的革新及发扬光大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西方的现代医学的开始和发展阶段。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当时的西医的影响,在中医基础学科模式的形成、中西药并用、中医中引入实证分析方法、对单味中药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这些研究的影响延续至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现代西医的内容,丰富了中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和西医是分别根植于东方和西方文化中所产生的医学理论体系,两种医学理论对世界医学影响的不同,暗示着医学背后的两种文化对世界影响力的差异.从医学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医的文化性、西医的生物性加以探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共时性的角度展现两种医学文化的多元化,为进一步理解中西医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西医的并存、冲突、交流、互补构成了中国医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通过梳理近代中西医论战中的思想流派,可以发现医学论战深层地体现出了玄学与科学、传统与创造的对立,彰显了文化异质的冲突.中医在面对西医的冲击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性、民族性、主体性以及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今天,反观中西医论战,承认不同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对话代替对抗,有利于构建现代性的医疗体系,实现中医的文化自觉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一直追求的崇高理想,但对和谐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传统哲学将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在此基础上以还原论的方式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从而造成了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以及思维方式上的主体性原则与客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根本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局限,强调人与世界的内在统一,将和谐理解为对人类生命局限的不断超越以及生命境界的澄明,从而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新向度,表现为一种内在超越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7.
西医传入我国百余年,取代了中医的主导地位,对我国医疗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西医的传播中有排斥、有吸收、有继承、有发展.因而,探索西医传播对我国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培育塑造新时期的医学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医疗领域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现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医疗史可以看成政治史的一种表述方式。中医在1949年前后的兴衰是和民族国家观念相联系的过程。作为传统文化,抑或封建文化的残余,中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中医的兴衰与政治运动、"国家"界限的确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Shakoor案涉及一位中医从业人员的医疗过失认定。在选择适用于中医从业者的注意标准时,法院并没有要求中医从业者达到西医从业者的注意标准。法院坚持了让同行去做判断的Bolam测试标准,但是却赋予了中医从业者去认知西医所披露的医疗风险信息的义务。法院在强化着以西医为绝对主导的医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医在中国民众间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一股可与中医相角逐的力量。在以"科学"为衡量标准的话语体系之下,趋新的知识分子抬高西医而贬低中医,"废医"之论不绝于耳。在此背景之下,中医为"求存"而不得不"思变",而成都市中医师公会,就是该地中医在西医冲击下模仿后者而创立的职业团体,作为民国时期成都市唯一的中医职业团体,成都中医师公会集中体现了东西方医学文化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