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柳永所处之时,正是宋词繁盛时代。作为我国第一位职业词人,柳永以其对女性形象的多样化表现和超越传统的女性观点,开创"俗"词中的一股清新之气。本文对柳词传递出的女性思想观念,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女性学价值进行了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2.
柳永的失败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学习诗词,心怀功名用世之志。也是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同时,柳词的内容从市民阶级男女之情到都市生活羁旅行役甚至歌颂显贵自叹生平,同时又是雅俗共享,北宋时曾传"凡有饮水处皆有柳词",本文主要从柳永生平经历、词作、政治来分析柳永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杭州桂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仙吕洞·望海潮》,极写钱塘(杭州)的美丽繁华,其中有句日:“重湖叠掀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的重湖是指西湖,说湖周有隐隐青山,秋天的湖边有飘香的桂树,湖中有弥望无边的荷花。柳永把桂子作为杭州的一种代表性花卉指出,可见桂花在宋初的杭州已是相当有名气的了。宋代杭州籍女诗人朱淑真在她的《秋夜牵情》中也极为赞颂桂花:“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宋代以来久负盛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作题材多样,手法丰富,在当时乃至如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成就与影响。本文将着重于柳永所创作的歌妓词,浅析其中的突出或被掩盖的艺术价值与人性光芒,对柳永的歌妓词进行更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柳永》,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斩获文化剧目奖。作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部推广传统文化的大戏,《柳永》蕴含的各方面价值都是巨大的。作为本剧的舞台监督,在参与本剧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词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怀才不遇的政治愤慨,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特别坚强的女性,许多人曾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批判的观点,我认为,对于一位历史上伟大的女词人,我们必须尽量把她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柳永一生仕途上屡不得志,词作上,雅俗对立,难以认同。其内心深处的浪子情怀也让其不断的痛苦挣扎,他的一生注定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相似文献   

10.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在悼亡词的创作上成就最为突出,共存有悼亡词作40余首,词人通过拼接有关爱妻的记忆碎片来描摹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多重凄苦悲凉意象的运用构筑了其词作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风格特质.其多重隐忧与矛盾下的忧郁悲戚的生命体验正是其独特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佟伟达 《现代交际》2013,(12):59-59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著有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而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曲折动人,被称为词坛飞将。本应成为名将却做了词派大家的辛弃疾将他一生的抱负寄托于他的英雄词中,成就了他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名,也让我们听到了英雄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词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尤繁盛于清而发展于近现代。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词一直作为介质为人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宋词的成就在于中国文学在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之后,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发展:词人大量增加以及词作大量涌现。宋代涌现出的大批优秀词人、大量优秀的词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煜、李清照同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两人的命运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探究李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西江月朱敦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这首小词从慨叹人生短暂入笔,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人心中留下的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所以词的起首二句  相似文献   

16.
忆帝京柳永簿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相似文献   

17.
人生求索,有如朦胧诗与宋词一般,充满着现代与古典的美。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一得意之笔,即把晏殊的《鹊踏枝》、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三阕词各取一句,来描述求索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8.
阳文湘 《职业》2014,(14):180-182
晚唐著名词人韦庄的词塑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南国世界,纠正了自秦以来文人对南国的丑化及歪曲的认识。他的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涵养,在题材开拓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对晚唐五代词体观念的革新有着较大影响。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词人的词作,他在南国词中注入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使词脱离了音乐而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他把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是晚唐五代词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伟大词家。  相似文献   

19.
建构格式塔意象有助于有效转换原文的语言与审美双重信息,其次也有助于实现译文语言文本层面的整体和谐统一.本文从语言框架和整体情景两个维度对柳永《雨霖铃》译文的格式塔意象再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翻译工作者在词语选择、句法结构安排、使译文和谐统一方面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0.
黄茨娅 《老人世界》2013,(11):47-47
秋叶飘落,秋风转凉,秋水伊人,秋是思念的季节。读一读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和《声声慢》,便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秋思和秋意。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称易安居士。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学天赋,作为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诗词一出口,往往是独具一格,意境深远。她那美丽而又多情的词句宛如涓涓细流,在宋代诗词的小河里静静流淌。总体来说,她的作品多赞生活之悠闲,突出爱情之细腻、自然之景物,格调高雅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