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曾对中国人的劣根性作出过透彻的陈述,时至今日,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人经过无数洗礼之后,是否自身也经历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呢?也许,从当下许多中国人的群体征候中可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对中国人的劣根性作出过透彻的陈述,时至今日,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人经过无数洗礼之后,是否自身也经历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呢?也许,从当下许多中国人的“群体征候”中可以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3.
梁晓声 《中外书摘》2014,(11):34-36
“国民劣根性”问题是“五四”知识分子们率先提出的。谈及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其实不唯鲁迅,这是那时诸多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叹息无奈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热忱于启蒙者有之,而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激烈抨击绝不亚于鲁迅。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伊始曾公开发表厉言:凡1919年以前出生者当死,唯1919年后出生者应生!何出此言?针对国民劣根性耳。当然,他指的不是肉体生命,而是思想生命、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4.
在《英雄》之前,张艺谋电影主要是以批判国民劣根性为主旨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菊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对农村中的家长式权威、封建社会下的家庭暴力,以及夫权社会下的一夫多妻制等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张艺谋电影主题在深层意义上的内涵以及电影本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晴天 《伴侣(A版)》2008,(4):43-43
正坐在车上的女人大概都知道,观察男人开车的习惯,可以看到他个性里平常不容易暴露的另一面,多半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劣根性。譬如,  相似文献   

6.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人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和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相似文献   

7.
阿楠 《当代老年》2008,(11):26-27
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情歌”,成了中国社会打破思想禁锢的见证: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已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10,(11):39-40
在耶鲁学院“名人堂”前,我们拦访了一名大二女生。在我们用英语询问这位东方面孔的女生是否“中国人”时,她坚定地点头,然后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姓名,一笔漂亮的繁体汉字,说:“我来自台湾,我是福建人”。  相似文献   

9.
印度有一位叫阿贾的教师说,印度是一头大象,走路速度不如中国快,但胜在够稳。 印度人把涌入城里打工的农民称作移民工;中国人对进城农民的称呼有一套自以为是的进化:盲流、捞佬、民工、打工仔、农民工、外来工、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  相似文献   

10.
某学者经常在电视上亮相,为当下最红的文化名人之一。某日做嘉宾时,有观众质疑其身份,他遂极真诚地表白:“我就是个老百姓!”这句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这样说无非想表明自己没有精英意识,成了名人还把自己当做普通的中国人,可是,强调自己是普通中国人有多种方式,为什么偏偏要称自己为老百姓呢?难道没有称呼普通中国人更恰当的方法吗?后来翻了翻几种版本的汉语词典,发现他的说法原来是有根据的,绝不仅仅是自谦之词: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张荷仙已经很少与人交手,但她的传说仍在江湖流传,人称"功夫奶奶"。三四岁开始习武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精妙绝伦、刚柔并济、多元丰富,包含着中国人的哲学观。对于中国人来说,武术不是一种对抗厮杀的简单技艺,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维系和平的手段,是中国人"开万世之太平"在身体上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舒玲玲 《职业》2012,(27):7-13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通过始业教育来改变中职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的劣根性,这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形象最有效的方法。——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李敏文对于刚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生来说,始业教育是他们认识将要在其中学习生活三年的新环境的第一步,是开学初一  相似文献   

13.
读书     
《狼图腾》,《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我所知道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对我来说只是一张护照而已,我跟中国任何一个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在中国呆的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总是很骄傲的。中国有5千年的文化,中国是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  相似文献   

16.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感知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的独特存在。本文将集中探讨鲁迅小说中儿童"病态"的身体以及"失语"现象及其原因,以此窥伺国民劣根性改造的难度和鲁迅复杂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8.
春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欢度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本是以农业立国的,人们把一岁的时间叫做“年”,因此,把庄稼的收成称为“年成”,五谷丰登叫做“丰年”、“有年”、“好年成”。  相似文献   

19.
贾昌荣 《公关世界》2008,(11):34-36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在国际化市场大潮的席卷和冲击下,民族品牌可谓命运多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族品牌的境遇不一:一是依旧蓬勃发展,正在积极“走出去”,如海尔、TCL等已开始国际化的企业;二是因缺乏资源优势或经营不善,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或萎靡不振,如曾经高呼“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而高擎民族品牌大旗汾煌可乐;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小说植根于贫瘠的豫西"耙耧"山脉那方乡土,对生活在底层的劳苦人的苦难境遇给予倾心关注,讴歌了乡民们面对苦难百折不饶的英勇气概,批判他们劣根性的同时呼唤我们给予他们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