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需要自私     
前记:在2005年第3期的《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中,我读了力瑾先生的《自私的爱》,特作此文以“和”之。我说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和最可敬的老师的爱很自私,但我们恰恰需要这种自私的爱,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为人父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无微不至,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一声咳嗽,一滴鼻涕无不让我们  相似文献   

2.
自私的黑狗     
森林里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养了两只狗:一只黑狗和一只黄狗。  相似文献   

3.
曾有调查发现,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出现小问题是正常现象,总是把子女、伴侣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很多老年人自信地认为,他们最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何时需要保健以及去找哪个医生,要由他们决定。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组织比以前更强大了,但它们却似乎在进行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这就使人对它们的策略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5.
"让开,这个东西你可抱不动!"父亲一把将我推开,将鼓鼓的米袋扛上肩头,吭哧吭哧地上了木楼。很早以前,我就想帮我的父母做点什么。譬如,在繁忙之时,进入田间,帮他们提上一桶化肥。譬如,在收割时,到埂子上帮  相似文献   

6.
我们还记得,在2004年6月6日《文汇报》上,曾经刊登一位据介绍是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主讲教员的讲稿,题为《驾驭经济学的理论支点》,洋洋洒洒地宣传所谓“经济人假定”,其核心内容是“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人如果不自私,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政府也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作者声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别看这只是一句俗语,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经济行为的总结,揭示的是一个浅白而又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其为私有制辩护,为私有化张目,意甚明显。他还由这个“经济人假定”推导出“高薪未必一定养廉,但低薪肯定导致腐败”等结论。本刊在2004年第9期曾发表《向高级干部灌输什么样的经济学?》予以驳诘。最近,此人又发表《对当前国内经济学界几个争论问题的看法》的长文,重申“人是理性的,也是自私的”等主张,还联系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说“此条例的出发点,无疑是‘经济人假定’。”人的本性果真是自私的吗?究竟应该怎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人性问题?这里,我们发表两篇经济学家的文章,以飨读者,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人性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人性的真谛,也与形形角色的旧人性论划清了界限,是我们探索和认识人性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2009,(12):46-46
杂志10月A刊专题《私享会》,读者反馈良好,其中50位幸运者获得大奖。来到杂志社,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了自个的私享生活,并收到了我们馈赠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棉棉 《社区》2013,(23):22-23
有一位青年,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拥有诸多知识、丰富学理,肚子中却常有数不清的讥讽与抱怨,因而待走上社会之后,干什么都不太顺利,频频被“炒鱿鱼”,或者难以忍受、主动跳槽。他百思不得其解,遂去禅寺问法。  相似文献   

10.
自爱、自私、利己是三个不同的伦理学概念:自爱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自私是损人利己的社会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利己则是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一定欲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满足。在分析三者之间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待三者的正确态度:倡导自爱、反对自私、分析对待利己。  相似文献   

11.
正帮助学生克服自私的心理,成为每位教师教育管理中的当务之急身为一名教育者,我在教育实践情境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只顾埋头做作业,对同学的困难和请求置若罔闻;随地乱扔纸屑和杂物,而轮到他打扫又一走了之;对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总能找出理由,或先问一问这次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医师:林师傅在厂里是个人见人爱的“热心人”。他宽容、豁达,为人忠厚,精通业务,年轻人都爱向他讨教。对此,林师傅也乐此不疲,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术;在与家人、邻居相处时,也总是互谅互让,不计得失。可退休不到几年,赋闲下来的林师傅却像换了个人一样,经常和家人、邻居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模因的自私性是语言模因生存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其唯一兴趣就是毫无顾忌地复制与传播自己,并不考虑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这一说法仅指行为效果,而非主观动机;语言模因存在自私性是由模因携带者记忆空间的限制导致的,其主要影响对象有两个:其它语言模因和宿主;语言模因的自私性是语言进化的驱动力,其在语言进化过程中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人性自私论“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性自私论”在现实中的严重危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本文着重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个人利益与自私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关系及大脑自我意识区与自私基因的角度来剖析它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先秦以降的人性理论都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明清之际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肯定人性之私为出发点,对封建君主专制及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进行了批判。这种人性理论,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16.
没有普遍道德作为依存的理性,是杀人的工具。可是道德都多元了,谁还能将它普世呢初春,钉子户横亘在2007年开端,像隐喻般,似乎要预示着什么,果然,她拉开了这一年里华人世界的影响力链条。逶迤拉长的链条,有无数个节点,每个节点处都站着一个在这一年里跳突出庸常人生轨迹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姑且承认爱自己与爱他人原则上休戚相关,那怎么来解释自私呢?自私不是明显地与任何关怀他人不相容吗?自私的人心里装着他自己,只想为自己得到一切,不乐于给予,只想获取。对外部世界,他只是从他能否从中获得什么这个角度加以观察。他把别人的需求置于脑后,根本无视他人的尊严与完整性。他所看到的只是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化中,充斥着对自私的禁忌。我们总是这样地受到教育:自私为罪恶,爱人才是美德。实际上,这一教义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是背道而驰的,现代社会所依持的准则是:人的最强大的和合法的内驱力是自私,人们运用这一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可以对共同利益作出自己最大  相似文献   

19.
《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本文从《自私的巨人》中的挣话原型和宗教原型入手,解析宗教、唯美主义对作家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童话这种体裁是作家表达自己最恰当的载体,是作家“艺术生命与宗教生命的一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性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通过小说主要角色的心理透视而体现的人性内涵尤显独特。现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主人公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格,对《呼啸山庄》的主题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看法。《呼啸山庄》体现艾米莉对于自私是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