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府人。他们并没有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而是沿袭原有的道路,使词的创作重新陷入艳科的泥沼中去。  相似文献   

2.
丁谓是北宋政坛上一位声势较为显赫的文人,他颇具才干,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成功治理和对全国经济的成功整顿,不仅获得了朝廷的高度评价,也深受百姓的欢迎。丁谓在文学上亦颇负盛名,其诗文深受王禹偁、欧阳修等人称扬,但却因其道德上的声名低下,受到时人的批评,虽然著述颇丰,而流传甚寡。从存世作品来看,早年诗作伤时忧民,清新流利,颇似白体;中年诗歌用词雅密,意象富艳,重于用事,技法圆熟,题目题材及内容风格近似西昆体;晚年被贬海南,诗风接近以锻炼精而情性远为特色的晚唐体。可见,他的诗风与他的人生处境相吻合,诗风芜杂。这种现象正体现出北宋前期诗坛创作的气象,研究丁谓的文学成就,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北宋诗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宋词是能与"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六朝之骈语、元之曲,明清之小说"并驾齐驱的一种独立文学式样.它的发展如回环往复的江渠,经历过千锤百炼后,成为力能浮舟的溶溶大川.在北宋词发展的前、中、后期,分别出现了三位词坛巨人,他们用天才的智慧将词进行了三次波澜壮阔的"变革",值得无数后来者,不断研究、探索、品析.  相似文献   

4.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拉美文坛并轰动世界的现代派文学流派。由于其民族与文化的多元性,加拿大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除跨文化这一特征外,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还由于其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历史印迹而富有后殖民主义特征。此外,加拿大文学起步晚却发展快,加拿大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不懈展开的实验性探索又赋予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论文在概述魔幻现实主义和剖析加拿大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基础上,归纳出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三方面的显著特征,并进而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于北宋词 ,人们历来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诸如词风的革新、意境的开拓、艺术技巧的提高、题材的扩大等。但是 ,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有着复杂的社会生活 ,有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生疾苦等内容 ,在北宋词中几乎难以找到 ,而这些内容却是北宋诗所经常反映的。北宋词人虽然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努力 ,但在艳情词强大势力的统治之下 ,词的题材范围局狭 ,主题取向狭窄 ,审美情趣内敛 ,这样 ,词的发展的畸形性就随之表现出来 ,而北宋党争则是其畸形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与朱淑真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玩与朱淑真,是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鲁国夫人词>风调谐婉,语言清新,其善于化用唐人诗句,以"自言体"代替"代言体",转换抒情形式等特点,对推动词体艺术的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朱淑真<断肠词>主要由闺思与咏物两大类构成,其中又以闺思为最.意象的纤丽细弱,比喻的别出心栽,赋物以人格化,是朱词表现在艺术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二人的共同努力,为北宋女性词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的发展历程,就是词境不断拓展、词格提升的历程,而以张先、柳永和苏轼为其关键人物.张先自标题序,用词抒写文人日常生活.柳词以平民阶层、下层失意文人作为抒情男主人公,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苏轼"以诗为词",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开创超旷词风,是词疆最有力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北宋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词,于香软之中,仍不乏深厚含蕴。韦庄之清丽自然,后主之纯情真挚,直接影响到秦观,使其长于抒情;这含蓄蕴藉,冯延已之深婉绵逸,发展为晏殊,欧阳修闲雅清婉,清疏峻洁。秦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婉丽,深曲,成为标准的婉约词。秦观用柳永长调慢词之辅叙展衍,弥补小令抒情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北宋漕运发展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漕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漕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统治阶级的重视为漕运大开绿灯 ;造船技术的进步又保证了漕运业对漕船的需要 ,在诸因素互相作用、影响下 ,漕运业不断推进。漕运业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结果 ,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促进了北宋漕运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释了词的女性化特征的前提下,主要描述了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历程。笔者先对北宋词史链条上的每一个词人的风格进行个案梳理,然后用史学模式和史学思维重新构建北宋词女性化特征发展流变的整体框架。柳永、东坡、美成等的个案研究意在梳理出词人之间在词风上互相传承的关系,以此归结出词的本质属性--女性化特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图安逸、恣欢乐、享太平成了这一时期文人私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中,下层文人一面饮酒狎妓,一面以词为生,使词的商业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体现;上层文人在富贵与安逸的同时,以雅致的羡学风尚,提升了词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讲武礼是一项古老的传统礼仪制度。先秦时代,讲武礼已是天子、国君检阅军队与昭显国力的重要手段。至宋代,讲武礼最初依然发挥着炫耀国威、激励军功的作用,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北宋"崇文抑武"国策的不断推行,军事与武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受到压制,国家的尚武精神日渐消退,讲武礼遂走向形式化和边缘化。讲武礼在宋神宗朝纵然有过短暂的复兴与变化,表达了当政者的强国、强军意愿,但最终因朝政的紊乱而在王朝的礼制和政治中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北宋婉约词中出现较多的儒家经典语句,其情况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儒家经典语句的直接引用,二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引申使用,三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化用,四是儒家经典语句的反用。儒家经典语句对北宋婉约词的浸染,使原本"香软、柔美"的婉约词有了更丰富的语言、更深远的意境、更典雅的风格,令词的面貌于戏谑中见深意,于温婉中见警语,于清丽中见厚重,呈现出与晚唐五代花间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海派文学是在中国古代市井文学精神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开埠后的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都市文学,题材广泛,流派纷呈,宽容趋时,勇于创新,反映了都市市民多元的文化需求。在21世纪,我们应该弘扬海派文学精神,创新海派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大致可分为两派:曲词派和诗化派。前者沿袭晚唐五代以来的观念,从音韵角度强调词体的特殊性,更多承认词体娱宾遣兴的功能;后者借助传统诗学,构建词体诗化理论,拓展词体的表现功能,使词体向诗歌反正。在词体向诗歌反正的历史进程中,诗化派以其杰出的理论建树,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而曲词派也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诗化派的影响,在情趣、意境、风格、结构、修辞等方面流露出来,对词体诗化理论的成长有襄助和补苴之功。  相似文献   

17.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三司使总管一国之财政,是最高财政长官。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关于三司的来源,学界一般认为起源于唐末,但并无更精确之说。因此探讨北宋三司使的渊源问题,对于研究北宋政治制度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柳集在北宋的刊刻、流传情况可以将柳宗元散文在北宋的接受、传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柳宗元散文并无刻本,接受范围十分有限;从天圣间穆修本面世到元符间京师所刊小字本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柳集在北宋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柳文已开始为精英阶层所接受,但在普通知识阶层仍受冷落;徽、钦两朝,是柳集在北宋传播的第三个阶段。柳集在短时间内被连续新刻印行,知识界对柳宗元的态度已与欧阳修时代明显有别。  相似文献   

20.
中古文学集团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集团的出现是文学自觉的标志之一。中古文学集团以其自身鲜明的特质而与一般政治集团或文学家族、文学流派相区别。中古文学集团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统系观念的缺乏,凸现了该时期文学尚未高度自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