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之否定是一条怎样的规律,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作用、形式等问题而展开,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意见。一、究竟什么是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仅仅归结为是一个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由低级向高级前进  相似文献   

2.
<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它该如何称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这一规律,毛泽东是如何理解的呢?综观毛泽东的否定之否定观,毛泽东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大体有三种表述。这三种表述,体现了毛泽东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独特思考和理解。表述之一:波浪式前进  相似文献   

3.
目前流行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一一否定一一否定之否定”的说法,到底只是黑格尔的三段式,还是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究竟应该怎样表述?这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往的讨论由于没能同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相联系,因而过多地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分析和评论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本刊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积极参加,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A.引言。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论和疑惑的问题。争论和疑惑的焦点之一就集中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式——“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上。有人因觉得很多现实事物并未按“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发展而怀疑乃至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也有人在觉得很多现实事物并未按“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发展时,为了维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而反对把这一规律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王满同志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文(载《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王文)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两种观点,虽然具体表现各异,但实质和根源却是相同的:就是不能辩证地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辩证法·否定的否定》这一章中,论证了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普遍规律。但是,有的同志由于不能正确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的特殊性,导致了怀疑甚至否定这一规律的普遍性的结论。因此,阐明正确地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的特殊性,是理解这一规律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几年来,又重新被国内外哲学家们重视起来,尽管现在还有很多争论,但这样探讨下去,无疑是对实际工作和哲学本身的发展有益的。可是,也还有另一些人例如一些右派分子,则趁机歪曲这一基本规律的内容而用以攻击社会主义,所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进行探讨,求得正确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总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的。例如有的文章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发展过程,所以具有一种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粗糙变为完善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有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的存在。” 这一观点似未能正确反映宇宙一切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正> 曾有一段时期,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应当把辩证法基本规律概括为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肯定否定规律,并认为毛泽东不同意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提法.对于上述见解,我早就表示过异议.最近我重读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和毛泽东的其他著作后,使我更清晰地了解:毛泽东不仅同意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提法,而且还论述了它的主要内容、客观根据及其意义.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仅会获得深刻的理论启示,而且会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效益.本文拟就毛泽东有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加以系统的考察,并就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肯定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所揭示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对这一范畴和规律的认识,哲学家们经过了艰苦曲折的历程,至今对它们仍在探索之中。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两个方面,都具有肯定因素和否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最早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明确地、系统地而又自觉地表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诚然,它是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在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贡献。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但是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实质,在哲学界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正确评价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问题,并且还涉及到理解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因此,对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进一步探讨,这对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确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说明人们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确需深化和发展。本文仅从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意见。一、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包含是有“条件”的。我们的教科书在论述肯定与否定关系时,说:“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与此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与此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也就是肯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引文均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2.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否定都是自我否定。那末,又如何看待由于外力的作用而造成的对事物正常发展秩序“中断”的否定形式呢?这种否定形式同事物的自我否定形式的关系是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已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杨适同志的《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从本体论和哲学史等方面论证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出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的辩证思考的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陈依元同志的《读<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后的思考》一文,简明扼要地补充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对于杨、陈二同志的  相似文献   

14.
很长一段时期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直成为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至今进展甚微。黑格尔曾经说过,真理不仅仅是结果和开端,而且还要包括其产生和全部过程。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原则(结论)只能从事物中来,它们不是现成的、僵死的,而是在自己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的。所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发生作一个哲学思想史的考察,以探寻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层结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意义,恩格斯曾经作过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在思维着的头脑中”,“最高级的辩证的问题正是借助这种方法才能得到解决。”他进一步解释说:“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正是一切发展的推动力(从形式方面看)——对立之划分,对立的斗争和解决,在这里(历史上是部分地,思维中是完全地),在既得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达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达到的。”在这里,恩格斯把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规律结合起来考察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过程,揭示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认识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探讨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意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并不一致,哲学学术界也多有论争,是哲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充分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合理因素,消除其中的局限性,重新确立该规律中合理因素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发挥主体在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些哲学教科书总是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第一次否定看成是辩证的否定,由此认为,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必须经过三个对立面统一的过程才能构成,即:肯定阶段(包含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阶段(包含肯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阶段(扬弃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只表现在第三阶段的对立面的统一上,而前两个阶段虽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但不表现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说,石定之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对立面的统一不一定都是否定之否定过程。因此,在某些书上就有这样的话:“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在起作用,在事物发展的每一点上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而否  相似文献   

1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运动所引起的自己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过程。实现这一辩证过程的形式,就是构成事物的矛盾统一体,经过两次否定,使事物在高级阶段上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产生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