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朝纪事     
金宗强 《老人世界》2014,(10):19-20
1953年5月初,我们从化学兵学校毕业的200多学员,被批准参加抗美援朝。此时战场上敌人已经开始进行局部化学战,前线急需一批防化兵干部。我们学校派干部带队到辽宁安东市(今丹东市)十九兵团留守处交接。此地几乎夜夜遭空袭,由于没有地下室、防空洞之类的掩体,领队的同志带着我们在招待所四周的墙根处隐蔽着。  相似文献   

2.
占地运钞记     
时光如水,一转眼抗美援朝战争就过去近60年了。但是,那些发生在战场上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1950年11月15日,我到达朝鲜第三天,师后勤部王淮湘部长命令我马上到军财政处领取一批朝鲜币,送给前线部队。当时,我是42军125师后勤部财务科负责审计工作的管理干部。  相似文献   

3.
送别父亲的前两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医院东北角寂清的太平间门口陪父亲。这样我觉得心里静,踏实。 父亲这辈子真不容易。他1924年出生在陕西武功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29年一场大旱,一家9口人只剩下奶奶和父亲二人。1938年14岁的父亲跟着队伍上了平西抗日前线,15岁入党,还当了县儿童团团长。1942年,在经历了几年战火后,父亲奉命去延安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4.
按照公开的简历,习近平出生在1953年6月,祖籍陕西富平。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习仲勋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习近平出世的那年,习仲勋40岁。不惑之年得到这个宝贝儿子,起名“近平”可谓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5.
“对不起,我来晚了,你受苦了。”5月27日中午'冈悯0抵达青川抗震救灾前线的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将军,迎着小跑过来的袁仕聪就是一个标准的军礼。  相似文献   

6.
1953年7月27日朝鲜时间晚10时整(北京时间9时整),中、朝、美三方在板门店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生效,志愿军总部命令全军全线停火。打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60年后的今天,回首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仿佛仍在眼前,特别是我在朝鲜前线亲历停战协定生效前后尤其难忘。  相似文献   

7.
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希望能参军,能当个军人,可那个时候参军很严格很难,我没能如愿。但我希望能有套军装穿穿,不仅是我,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喜欢穿军装。我想穿军装,可我们家没有亲戚参过军,到哪里去求一套军装呢?  相似文献   

8.
1979年1月27日,我出生在河北省广平县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河北省广平县中心学校教师,母亲刘金美是农村妇女。他们为我起名叫“瑞红”,希望我为这个家庭带来红色祥瑞,却不知道我的降生给它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9.
正投身革命无法照顾家人我的爷爷朱德是农民出身,我的父亲朱琦出生不久,奶奶因病去世。我爷爷一边要打仗,一边又要照顾孩子,很不容易,又娶了陈玉珍。投身革命后,爷爷常年无法顾家,也没有财力帮助家里。亲人们的境况令爷爷十分牵挂,他给陈玉珍写下三封家书。字里行间流露的革命意志我爷爷给陈玉珍的第一封家书,写于1937年9月5日,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毕竟十年没见,不知对方境遇如何,所以写了一些试探性的话。  相似文献   

10.
马东 《老年世界》2006,(6):12-13
我父亲马季,原名马树槐,1933年生于北京.35岁和我母亲结婚,1968底我出生在哈尔滨。  相似文献   

11.
我这六十年     
观秋翁 《老年世界》2009,(19):16-17
1949年10月9日,当吉林四平街还沉浸在庆祝开国大典的欢乐中,我在炮火中残存的铁路员工宿舍出生了,房门外、房顶上各捕着一颗未炸响的哑炮弹。我父亲在门把手上拴了一根绳子,限定房门开启程度,确保不碰响那颗炸弹。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我父亲全身心投入新中国铁路事业,带着一家老小到内蒙古东部铁路小站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慧玲在她满38岁那天——1998年2月20日,才随着她事业的成功,喜气洋洋地步入洞房。为了这一天,她有过多少辛酸与苦涩,有过多少愁苦与哀怨是谁扼杀了少女怀春的心1959年,李慧玲出生在奉节县兴隆区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二磺厂当工人。她初中毕业后,父亲就让她到二磺厂当了临时工。当时李慧玲已满23岁,农村的家里有好些人给她提亲说媒,父亲却一概拒绝。在母亲的安排下,她背着父亲先后与几个农村青年相了亲,但几年的工厂生活,已使她看不惯农村人。她对母亲说:“让我在工厂找朋友好吗?”母亲见此情形,也就同意了女…  相似文献   

13.
爱华 《老年世界》2013,(2):26-27
“理解”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我真正感受和理解它的含义还是在1988年,此时,父亲离开我已经二十年了,但那段经历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父亲1949年5月参军,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一名战士。朝鲜战争结束后,父亲随十万转业官兵屯垦戍边来到北大荒,1959年10月为支援呼伦贝尔盟农业生产建设来到海拉尔垦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战地断鸿     
今夜我在灯下想着父亲。 在灯下,我翻阅《滇西抗日血战纪实》,想起抗战后期,父亲在五十四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的经历,又在一段段硝烟文字中看到他当连长时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求援窗     
向天下父母求援编辑同志:我出生在经济落后的陕南农村,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5月18日,父亲因脑溢血不幸身亡,永远离开了我和姐  相似文献   

16.
关昕 《炎黄世界》2009,(2):8-10
家世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四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  相似文献   

17.
父亲     
王恒绩 《现代妇女》2009,(11):36-37
2007年4月19日,我开着单位的采访车路过自己的家乡,就顺便回去看了看在乡下养老的双亲。父亲问我的房贷还得咋样了,我说刚还完,他很高兴,那就好啊,我做梦都见银行逼你。我眉毛一挑,戏谑地说:“那是,谁叫你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父亲嗔怪地看着我:“别自恋了,呵呵。”他一笑,很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为人师     
1953年我从河北平山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60里外的一家农村小学任教。开学那天,父亲帮忙,把自纺自织的粗布被褥卷成长卷儿,然后回折,两头对齐,卷成一个卷儿,用木棍穿在中间,前头绾着小布兜,里面盛着16个馍馍、3升小米及零星用物,大约20斤,行动时挑在肩头。当时我才17岁,是第一次出远门开始独立生活,父亲很不放心,硬要送我。  相似文献   

19.
罗宜元 《老年人》2008,(9):30-30
1953年,我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过早地去世了。那时,我还不满8岁,哥哥12岁,弟弟3岁不到。家里唯一的女人走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按理说,我们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的。其实不然。因为有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能吃饱饭,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冬天到了,我们还能穿上父亲给我们做的新布鞋。  相似文献   

20.
邹彦 《老年世界》2007,(22):20-21
1933年,我出生在吉林白城。父亲是个开明的商人,把我送进了学堂。伴着隆隆炮声,东北解放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世界。我和同学们扭着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