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绥靖政策失败后,"慕尼黑类比"随之盛行并流毒至今。这种盲目排斥一切妥协、鼓吹遏制和预防性战争的论调,多次影响了美国外交决策和对外关系。"慕尼黑类比"的依据是所有绥靖政策都必将失败,然而近年来很多西方学者对此提出批驳质疑,强调绥靖政策在历史上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本文指出,尽管慕尼黑事件证明了错误运用绥靖政策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但绥靖也不乏成功的先例。成功的绥靖政策不仅能够化解短期冲突、保留权力并转嫁威胁,还能从长远角度塑造一种非对抗性的国家关系。因此,对绥靖政策应做具体分析,"慕尼黑类比"根据一个失败案例否定所有绥靖政策,这种以偏盖全的错误做法损害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最后本文认为恰当的国际体系安排、长远的战略眼光是绥靖政策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在远东所奉行的不承认主义是西方绥靖政策的雏形,西方绥靖政策则是不承认主义的发展、继续。二者的共同点是避战求和、牺牲小国、保全自己,把矛头指向苏联,结果是鼓励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的侵华活动不断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担忧,事实证明,日本后来也将澳大利亚列入了"待征服地区"的名单。但由于澳大利亚一向追随英国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此时其与日本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等诸多原因,因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基本上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绥靖政策是特定的政治现象.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为:实力的衰退;统治集团的战略思考和压力集团的推波助澜;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加快了大英帝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5.
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尹明明关于二战前英国的绥靖政策,论者大多将责任归咎于张伯仑的软弱、轻信。本文运用不少材料论证了英国绥靖政策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无力进行实际的战争准备,为保住既得利益,只好过分倚重外交途径。在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所造成的慕尼黑悲剧,早已人所周知。但此前美国也曾在绥靖问题上与英国合作,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浅述。 一、英美绥靖合作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威胁,英国竭力设法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当时“着手创作对德绥靖政策最初篇章的人是兰赛·麦克唐纳先生”。他  相似文献   

7.
武汉抗战: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把握世界历史整体性的需要出发而研究历史运动的中心,论述了武汉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的一段“断代史”,是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采取了绥靖政策时捍卫世界文明而进行的孤军奋斗,是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31—1937年苏联远东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概况。强调这一政策是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苏联对日缓和外交方针在其远东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决不同于西方大国之绥靖政策;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七·七”事变前夕,远东初步形成了中苏合作抗日的新格局;苏联为建立远东集体安全制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消极态度的决定性影响而终于失败;苏联远东政策与外交属于避战自保和反法西斯性质,但其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日本侵略中国初期阶段奉行对日绥靖妥协政策,而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和坚持,促使了美国远东政策向积极方面转化,最后确立了对日抗衡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931—1937年苏联远东政策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概况,强调这一政策是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世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苏联对日缓和外交方针在其远东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决不同于西方大国之绥靖政策;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七·七”事变前夕,远东初步形成了中苏合作抗日的新格局;苏联为建立远东集体安全制度作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消极态度的决定性影响而终于失败;苏联远东政策与外交属于避战自保和反法西斯性质,但其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历史渊源来看,绥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与中欧国家合作以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的回归和继续。  相似文献   

12.
中美“桐油贷款”外交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美外交档案,详细研究了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美“桐油贷款”的缘起、交涉、决策及影响,强调此项借款名为商业性贷款,实为政治性援助。它是中国对西方外交的一个突破,同时也表明美国的东亚政策在原有的绥靖日本这一基本内容之外,出现了援华制日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二次大战序幕中英国朝野上下对绥靖政策和战争的态度,并列举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希特勒上台,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三件大事以及慕尼黑会议的前前后后来说明英国张伯伦政府绥靖政策破产的经过,同时客观上描绘了英法用牺牲小国利益换取德日意祸水东行,但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卑劣伎俩和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崛起,英法两国试图维持与德国的和平,并将法西斯这股“祸水”东引,望图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使苏德两国两败俱伤。为此英法不惜牺牲小国利益,对法西斯德国姑息养奸,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般通行的概念认为德军1939年入侵波兰是绥靖政策失败的标志,但本文认为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通常认为,上世纪30年代,英法对纳粹德国的姑息是个严重的错误,这种绥靖政策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总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现在和历史的某些相似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患意识。当年希特勒摆脱战后束缚的教训犹在眼前,日本摆脱战后秩序的努力值得警惕,而弥漫在世界范围内的绥靖政策更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对1935—1936年意—埃战争中,国际帝国主义推行的纵容法西斯意大利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人们更多地注意了对英法及其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揭露,而对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揭露甚少。实际上,一向标榜孤立主义的美国,也充当了法西斯意大利的邦兇。无论是意—埃战争前抛出中立法,还是战争期间修改中立法,都抹杀不了美国支持意大利侵略扩张的铁的事实。本文的意图在于重温意——埃战争的历史、揭露美国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17.
对西班牙内战的所谓不干涉政策是三十年代西方“民主”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的重要内容.值得深思的是,首先提出这种政策的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而对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颇为反感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恰恰是与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有着多种共同之处,甚至有唇亡齿寒关系的法国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的这种做法理应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难.但是,对于“不干涉”是否是勃鲁姆政府的初衷,为什么要采取“不干涉政策”以及这一政策所造成的后果,我国史学界尚缺少系统的论述和客观的评价.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41年的美日谈判主要围绕三国同盟、经济合作及中国问题进行,而纠葛的焦点则在中国问题。美国政府在第二阶段的谈判中,重申“赫尔四原则”,要求日本从中国及法属印度支那撤军。较之第一阶段,美国政府的对日绥靖色彩趋于暗淡,强硬、遏制的一面逐渐占了上风。在谈判的最后阶段,美国政府的对日绥靖倾向又死灰复燃,提出了严重绥靖日本、牺牲中国的《美日协定基础案》,只不过没有付诸行动。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反复,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时至1941年8月,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美国政府对日强硬的重要因素;二、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英国对日强硬态度的影响;三、世界形势与美国的国内形势均趋于好转。但这种强硬是以不导致太平洋战争为基点的,正因如此,到了谈判的最后阶段,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美国政府不惜抛出《美日协定基础案》。而在亚洲,中国正在支持着美国的先欧后亚的大战略。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才便美国在暂时绥靖日本还是继续支持中国之间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9.
1931~1941年美国的对日本的侵华政策,无论是绥靖还是遏制,其核心都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以“七.七事变”为界,之前绥靖的一面占主导,之后遏制的一面逐渐占主导。美国始终守护着不卷入战争、尤其是不卷入太平洋战争这条外交底线,其目的是为了谋取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美国确立以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为明,"贷款换武器"等"秘密行动政策"为暗,来达到政治、经贸、外交甚至国家安全上的战略目的的外交决策思路。通过宏观纵向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推进中的三点原则,可以看到美国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外交政策的模糊原则与政策实践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