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道德是人类观念文化的两种不同形式。科学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性的知识体系,以真为目标追求,具有认知功能;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科学与道德是有区别的,但确认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否认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在科学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与融通性,科学有其价值意义和道德义蕴,道德则对于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起着控御和规约作用。揭示和阐扬科学与道德的内在一致性,对于确保科学的健康方向,促进新道德的生成与发育,是有重…  相似文献   

2.
科学道德与科学伦理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普及,科学道德日益成为严肃的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起与科技时代相适应的道德理论。科学道德与科学伦理学的建架由此提到研究日程上来。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深刻阐述了:科学与道德的撞击、科学伦理学的建架、科学发展与伦理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古今思想家对科学和道德的关系众说纷纭,目的是为了探讨两者之间发生联系的原因。对古今思想家理论的揭示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产生这种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提出新的思路,科学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两个活动领域,它们之间可以不经过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中介面,而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直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的主要趋势是相互促进。探讨科学与道德交互作用对建立科学伦理学以及全面理解科学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伦理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与道德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道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范畴。科学推动道德进步,道德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科学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作为科学活动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价值观、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科学精神应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在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应整体溶吸科学精神,体现真理性、务实性、认知性和进取性。道德建设体现科学精神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也表现在道德建设的方法上。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为背景,从哲学视角探讨和分析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博客文化的本质特征、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从法律和道德角度对其进行规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过:“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有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几种方式。”(《马恩全集》第46卷34页)科学主要是以客观认识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科学所要认识的对象是事实,其认识的方法是观察、实验以及推理等,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技术与科学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科学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科学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科学道德的基本规范 ,以及科学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定位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二战之后,日本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外科专家,因为他们有过丰富的活体解剖的经验。所谓活体解剖,就是把活的动物用手术刀进行分解,观察整个过程中动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是深化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的理性化又是公正司法的基本前提。道德建设是实现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内在要求;制度规约是实现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外在条件。由此决定了我国在培养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加强道德建设与强化制度规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作为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二战"之后,日本出现一批优秀的外科专家,因为他们有过丰富的活体解剖经验。所谓活体解剖,就是把活的动物用手术刀进行分解,观察整个过程中动物的反应。日本专家解剖的对象是人。比如,他们一边剥人的头皮,一边记录脑电波、心电图,看看在整个头皮剥下之后,人是否还有听觉或视觉,是否还能骂出声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科学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道德建设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科学道德是中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方面;科学道德是关系科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了解和遵循国际道德准则,研究和借鉴欧洲国家科学道德建设的有些先进经验;应倡导科学道德和优良传统学风,对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和不良学风应引起高度警惕;同时针对中国科技界存在的科技道德滑波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先性后命、重性轻命”为核心的全真性命论 ,主要包括“性命双修”、“先性后命”、“性神命气”与“昼命夜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全真性命论虽然渊源于钟吕 ,但其“先性后命、重性轻命”的性命论 ,与钟吕及内丹南宗有明显差异 ,除受到儒、释、道三教影响外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内丹实践经验 ,也是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化肉体长生为境界超越的全真性命论 ,不仅是对传统道教的变革 ,而且也是向先秦老庄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B.T.叶菲莫夫的论断出乎人们意料,颇为惹人注目,并迫使人们重新思索伦理学知识的特性。问题实际上在于,是否可能存在不是道德理论的哲学伦理学,以及是否可能存在不是哲学伦理学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陈瑞莉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75-76,107
从礼貌与言语语境、礼貌与文化语境、礼貌与情景语境三个方面探讨语境变量与礼貌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认为研究礼貌现象,强须同语境联系起来。语境层次与礼貌之间有密切关系,言语行为的礼貌或不礼貌。归根结底是受一定的语境制约的。语境不同,所要求的礼貌语言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科学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政治家、哲学家、其他学科的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这首先是因为在科技革命时代,科学的社会作用空前增强,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过程则充满了尖锐的矛盾。科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外语教学法的演变分析,说明词汇教学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从词汇的四个侧面即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论述得出结论:词汇教学应放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去教,致力于把学习目的语与了解目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从而系统地培养学生根据目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科学的道德评价,是指从道德角度对科学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影响的评价;对科学的历史评价,则是从历史角度对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客观地位的评价。前者是对科学的善恶评价,后者是对科学发展的必然性评价。从道德角度看,科学的发展确实既有利也有弊,人们不应盲目乐观;从历史角度看,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伴生现象,是一个充满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科学的理性认识,增强发展科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72名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调查发现研究生道德意识淡薄,且在学历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且在学历和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道德意识与其科学精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