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主体,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总结、自我反馈.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在问题中总结,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更高的操作技能,更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是会计电算化实验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实验与自主建构式学习的整合可以较好地达到这种要求,这种整合,意味着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操作中融入自主建构式学习理念,二者相互结合渗透,达到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幼师学校学生的现状,探讨了在幼师学校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本文重点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训练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恰当运用评价手段以及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兴趣、正确归因、培养正确价值意识、设定合理目标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迈进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在化学教学中以激励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创新学习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组的建设、课前预习、导学案的制定、学法的选择、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愉快学习等多角度培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 “注入式”教学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实施“自主讲课、自主探究、自主课外学习活动、自主反思与总结及自我检测”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数学课是培养  相似文献   

8.
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教师不是单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多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小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思考、总结,并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近年来的课改试验中总结出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构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交流互动、教师答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生听课注意力保持的规律、学生的质疑心态、自然与生活关系等范畴来阐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情感与态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实践、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为重要和必要。只有具备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新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主动、创新三个方面。它是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需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宽广的主体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探究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激情、感悟、明理与导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优良的品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分层合作学习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是以“问题-自主探索-小组研讨-问题解决”为主践,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为文化层面的创新实践服务为中心.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小结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求新时代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先进教学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本文认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总结我多年执教经验,本文就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策略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巩固练习,在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自我总结中得到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好的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反复品味这几句话,朴实中带着哲理,简单中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现谈一谈自己对关注学生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预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成中 《科学咨询》2009,(10):52-52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同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的自主探究,他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在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不只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之中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