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群 《华人时刊》2012,(11):65-67
得知徐文举先生受邀刚从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演讲《琉璃文化——不可忘却的中国记忆》讲座回到南京的家中,笔者立马赶到他的"金陵觉悟斋",观看他光怪陆离的古琉璃藏品,深聊你我很陌生的古琉璃故事。中国古琉璃在古代堪比玉石在徐文举的"金陵觉悟斋"藏室,虽然他历代的部分古琉璃精品已被上海玻璃博物馆借展,笔者还是见到了不少古琉璃藏品。它和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一起被誉为"五大名器",而  相似文献   

2.
现代古文字领域的研究 ,已走出了宗许和疑古的圈子 ,新古文派用现代语言文字学原理来观察传世文献字书 ,把静态文献资料放入动态的历史发展阶段去认识 ,以考古材料为据 ,结合古籍记载、科学过滤、净化传本。《〈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是当今文字学中一本令人注目的著作 ,书中运用数理语言文字学等新学科原理、手段 ,通过对许氏六书理论的二层次分析 ,数据比较、探索语源、辨证古音、形符巨网络系统、考古材料和《周礼》结合下的两周官制等方面研究 ,为中国古文字及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很有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姚伟均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以下称《研究》)一书。北京师大黎虎教授在序中称:“此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著作,书中揭示了从远古迄明清时期中国饮食礼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嬗变,涉及民间饮食、宫廷饮食、佛道饮食等,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饮食方式、饮食风尚、饮食礼仪,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面貌和演变轨迹。”读《研究》一书,让人受益菲浅、启示良多,该书确系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的一部力作。当前,史学研究正处于一种新旧课题的转换时期,《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是一个最富探索思辨的时期。反映时代脉络的各种社会思潮汹涌迭起,呼唤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救国进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追忆过去,回首“昨天”,深入地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变迁及其历史选择,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据此,胡维革同志经历几年艰辛劳作,《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一书最后脱稿了。 维革同志年轻聪慧,早在攻读中国近代史硕士学位研究生时,便立志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他先后参加编著《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中国近百年名人传》等书,为专攻近代思想史作了起步。接着,他又撰著和主编了《冲击与蜕变——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政治》、《中国近百年文化史纲》、《中国近代社会改革思想研究》和《共和道路在近代中国》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论文。论据精当,见解新颖。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12月版 )是《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 ,对经学与汉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 ,进行了系统的成功梳理。前三章论述了儒家经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情况 ,考察了《易》、《书》、《诗》、《礼》(《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及其三传 )和《论语》、《孝经》等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后三章研究经学与汉代政治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小至个人涵养,大至国家社会,举凡修身养性、为政治民、交友孝亲、为人处世,均可在《论语》一书中找到。正是由于涉及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问题,千百年来,《论语》成为人们学习、遵循的经典,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历朝历代均有人对《论语》进行研究,一度形成了《论语》学。目前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兴趣仍然不减。唐明贵同志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汉魏六朝隋唐<论语>学研究》一书,就是近几年《论语》学研究的杰出成果。唐明贵同志就宋代…  相似文献   

7.
1965至1967年初,我们写了《拉美的依附与发展》一书,专门论述拉丁美洲的社会、政治发展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我们在书中所采用的方法论特点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用辩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社会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琉璃不仅是一种工艺、一种美的境界,更是一种哲学和信仰。西施泪,琉璃醉The History of Colored Glaze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便是皇室用来祭天祈福的器具。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对文化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他的文化研究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早期著作,它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文化比较模式,并系统地比较了中、西、印三系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中国文化前义》是中期研究的界碑,它揭开了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历史传统特殊性的奥秘;《人心与人生》系晚年之作。这本在梁先生去世前四年出版的著作,既是他毕生文化研究的总结,也标志着它的文化哲学体系的完成。拙文试就《人心与人生》一书中道德哲学与美学思想作一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0.
由朱德发、蒋心焕、陈振国教授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东地区省、市属师大协编教材)一书,以其逼近现代文学深层内蕴的严密体系、开阔全面而且裁剪得当的文学史论、新颖准确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就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它突破了原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基本上按照文学发展变化的原生状态和自然时序加以展开的模式,即将文学运动及其纷争、文学思潮及其流派、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笼统、简单地加在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陶庭学父子及其与黄丕烈的关系翟冕良苏州在明清时期,书坊甚多。1983年《吴门版话—宋元明刻书小史》中初步提到包括明代苏州书坊的刻书盛况。1985年古旧书店江澄波等编写的《苏州古旧书店志》、1992年《江苏出版史志》第三期叶瑞宝写的《苏州书坊刻书考...  相似文献   

12.
60多年前,费孝通在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深度观察与理解的基础上,写就了《乡土中国》一书。作为阅读和理解传统乡村社会的经典之作,书中所提出和论证的"乡土本色"、"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等概念,至今仍是学者们认识和理解现代乡村社会的基础与前台。可以说,该书不仅为我们加深对传统乡村社会的理解提供了蓝图,也为我们认识现代乡村社会提  相似文献   

13.
钱曾怡的《博山方言研究》[日]太田斋著刘淑学,傅根清译一、以往的方言研究要评论钱曾怡先生的《博山方言研究》,首先要综览一下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中国的方言研究,虽说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但直到近代,仍限于用汉字表述的方法进行方言词汇与标准语词汇和“方音...  相似文献   

14.
由哲学系副教授刘放桐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一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理论界的好评,销售一空,人民出版社已决定重印。《现代西方哲学》是我国第一部努力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系统分析批判的高校统编教材。它具体评介了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主要内容,而且对它们的认识根源、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发展都作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15.
<正>黄顺基教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钱学森创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反思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等社会心理、性别意识的层面上,系统地剖析孟悦与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作者赋予陈旧文本以新的哲学思考,动摇了以往对女权的历史意识、男权的价值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建立了女性文学的历史框架,界定了女性文学的历史观和现代观,体现了对父权制统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这是新时期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前面亟需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由南通市委党校姜作培、季建林、孙应杰等合作撰写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日前已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7章,42.5万字。作者对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现阶段城乡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体论的建构过程是从对自我意识主体的批判开始的,施蒂纳是促使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关键人物。《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批评以虚无主义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遭遇的施蒂纳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对此并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却把该书研究的重点放在占该书篇幅10%的批评费尔巴哈部分上。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还没有触及施蒂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不到施蒂纳涉及到的虚无主义问题对于日益陷入世俗化困境中的现代人的重要性。另外,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的论述、传统哲学观和思维模式对施蒂纳及其问题也起着明显的消解作用。今天我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把马克思批判施蒂纳的部分放在与批判费尔巴哈部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柯尊全 《东方论坛》2000,(1):96-96,F003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群生存与发展的规整 ,对现代社会结构与走向的昭示 ,无疑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焦点。揭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敦促传统文化向现代转生 ,既是历史与实践提出的重大文化战略课题 ,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意志与行为需要进一步自觉的历史呼唤。葛荣晋教授继《中国实学思想史》探讨传统文化向近代转换的桥梁之后 ,在《儒道智慧与当代社会》(中国三峡出版社 )一书中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其两大支柱的思维精核——儒道智慧为研究标本 ,殚精竭虑对这一战略课题和时代呼唤作出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实际、历史与…  相似文献   

20.
正以边缘资料进行边缘问题研究是汪毅夫先生治学的一贯风格。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汪毅夫先生就曾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社会与文化》、《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等当今已成热门,而在当时却十分冷门的著作。所以,孙绍振先生在其《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一书的序言中说"毅夫做学问的精神和方法是冷门风格",即以冷辟的新材料从事冷门学术领域的研究。这种学术探索的冷门精神与冷门风格,在其新近出版的《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中有着更充分的展现,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