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需要指出的是,外敷药物后,穴位局部可形成庖疹,或出现红、肿、痛、痒,是贴敷成功的象征,有疱疹必有疗效。若皮肤既无疱疹,又无红、肿、痛、痒,则表明无效。故读者在自疗过程中,切勿把上述现象当作副作用对待。 便秘为中风病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对中风的好转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我们对40例中风便秘者采用生大黄粉加白酒神阙穴贴敷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治疗方法 生大黄粉3克,以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每日于局部用50—60度白酒5毫升加湿1次,3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正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常会出现一些慢性疼痛病症,除了服药镇痛外,其实还有一些不用吃药的止痛方法。牙痛:冰块冷敷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用毛巾包裹后贴敷在牙痛处。冷敷可降低患处温度,有助于血管收缩,避免炎症扩散,从而快速缓解牙痛。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用冰块直接贴敷,以免冻伤。此外,中医有云"头面痛,合谷收",意思是,头面痛时掐合谷穴,可以缓解疼痛。掐合谷穴对牙痛、牙龈痛、三又神经痛、眼睛疲劳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哮喘包含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伏天气温高,有利于药物渗透进入人体,是治哮喘的好时机。在此,笔者向读者介绍二则外敷效方。 方一:取白芥子21克、元胡21克、细辛12克、甘遂12克,共研为细末,贮于瓶中。使用时,取1/3药末,用生姜汁调制成膏状,平摊在6块方圆1寸的油纸上,在夏季三伏天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4—6小时后取下,每10天敷1次,连续敷3次。疗效随治疗年限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连续敷贴3个夏季疗效较佳。 方二:按2:2:1:1的比例,取元胡、白芥子、细辛、甘遂,研末,贮于瓶中。使用时,每次取10克药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做成0.8平方厘米的小饼,中心放六神丸2—3粒,贴于穴位上。取穴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侧)、膻中,每年初、中、末三个伏日各贴药1次,每天3—6小时后去药,效佳。  相似文献   

4.
涌泉穴位于足掌前1/3,“人”字凹陷处。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急性扁桃体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治疗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膏状,于晚睡前敷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日贴敷1次,3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5.
风热感冒:白芥子9克,鸡蛋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2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感冒时高热不退。慢性咽炎: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两药共研细末,加麝香0.3克,面粉适量,与米醋调匀,做成面饼。将药饼蒸至微热,睡前敷于双侧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30克研成粉末,每晚取少许粉末加唾液调和后敷于肚脐心,再用一小方块胶布盖贴在上,每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法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放入瓶中备用。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敷于双足心即涌泉穴处,外盖塑料薄膜、纱布,用胶布固定。晨起去掉,每日1次。  相似文献   

8.
一、吴茱萸治高血压病 处方:吴茱萸5克,研末敷脐,3日换药1次,15天为一个疗程。 效果:山东鱼台县妇幼保健院李贯彻医师,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病人46例,平均血压为23.2/13.2千帕;3个疗程后,平均下降了4.1/1.5千帕,总有效率达89.9%。 病例:赵某某,男,62岁,患  相似文献   

9.
身体是最大的"天然药库"。哪里不舒服,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缓解不适。那么,肾虚应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人体有四大补肾养肾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补肾保元,提高性能力。关元穴人体里有一种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元气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关元穴位于腹中线上,肚脐下3寸处,为人体元阴元阳关闭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中医著作中,没有"眩晕"这一术语,常以多种名称代替相似症状,如头眩、掉眩、眩冒、目眩、癫眩等。现代医学认为,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因此,在临床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蒋可 《家庭科技》2013,(10):34-34
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其特殊性及与全身的广泛联系,是其他穴位无法比拟的,被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肚脐是任脉上的腧穴,脐疗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等专科疾病的治疗上。现代研究表明,穴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建构了公正道德哲学,他对公正范畴内涵的揭示必"求顺于理"。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内涵揭示主要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伦序的公正"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具有"理""事""合"的指向性。进一步细分,"大公的公正"又可分为"大""公""理"三个方面;"合宜的公正"可分为"和""顺""平"三个方面;"伦序的公正"则从"序""位""差"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掐中指甲根可缓解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时,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病人的中指甲根部,一掐一放,坚持3~5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指压少商穴治呃逆 少商穴位于拇指外侧指甲  相似文献   

14.
自律神经失调的人,平时与常人无异,可当肠胃不适或疲劳时就会晕车船。下面介绍晕车船的穴位疗法。 穴位:鸠尾、中脘、梁门(见图示)。 方法:将橡皮膏剪成小方块,在上面放1颗米,出差前将橡皮膏贴于穴位上。如橡皮膏失去粘性脱落,再换一块新的按上法贴上。如果乘车船过程中感到不舒服,要及早按压上述穴位,要按压到有疼痛感,才不会呕吐。此外。至少出门前1周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还要注意饮食,调整好肠胃。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的网络流行词都跟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继"油腻中年""朋克养生"之后,最近人们又把很多东西都贴上了"佛系"的标签。"佛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该词衍生出"佛系生活""佛系饮食"等词。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妨也来提倡这种恬淡的"佛系"生活态度。吵架真的会"气炸"人李女士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最近她因为一些事与朋友发生争执,气晕过去了。醒过来后,头一直很痛,左边手脚都没有力气。  相似文献   

16.
巧治脚气     
取一个新鲜鸡蛋壳,将紧贴蛋壳内壁的一层白膜大块撕下,贴敷在患处,保留12小时,一般连续贴3—5  相似文献   

17.
投稿须知     
<正>《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年6期,其中第1、第3、第4、第6期刊登人文社科内容(分别于2月、6月、8月、12月份出版),第2、第5期刊登自然科学及交叉学科内容(分别于4月和70月份出版)。本刊在第1、第3、第4、第6期中开设"南海研究""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国家语言战略"等特色专栏,以及"民族学""哲学""文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栏目。  相似文献   

18.
投稿须知     
<正>《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年6期,其中第1、第3、第4、第6期刊登人文社科内容(分别于2月、6月、8月、12月份出版),第2、第5期刊登自然科学及交叉学科内容(分别于4月和10月份出版)。本刊在第1、第3、第4、第6期中开设"南海研究""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国家语言战略"等特色专栏,以及"民族学""哲学""文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栏目。  相似文献   

19.
单方验方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方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常见病。笔者 2001~2004年对本病采用鲜芭蕉叶治疗100余例,疗效可靠。将鲜芭蕉叶用火烤热后贴敷口腔溃疡处,每日 2~3次,连敷数日即愈。(?)  相似文献   

20.
1.嗅药。取川乌、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鼻孔,一般10—20分钟即止痛,持续10分钟后取出,连用2—3日即可。 2.药熨。小茴香、吴茱萸各60克,加食盐250克,炒热,包紧后趁热熨敷下腹部。 3.敷脐。没药20克,乳香15克,元胡10克,细辛8克,朱砂2克,共研末,瓶装。月经前一日取药粉6克,加面粉及米酒适量,制成小药饼,敷贴肚脐,胶布固定,一日换一次,连用3—5日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