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再先进的互联网业务系统也无法自动完成审批和服务工作。所有通过线上提交的办理事项都是在线下的后台完成的。现阶段政务服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后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材料精简,关键在于深化业务办理部门的后台改  相似文献   

2.
作为政府面对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变的战略调整与应对举措,"互联网+政务"通过重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浙江政务服务网作为浙江实施"互联网+政务"的主要载体,在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提升政府整体绩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为此,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功能;加快资源整合,完善服务内容;突出亮点内容,加大宣传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立法,实现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3.
<正>"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向纵深发展的政府自我革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统筹推进以服务窗口、政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和改革力量为重点的"4+1"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努力打造行政审批服务"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城市。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总抓手,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号一窗一网"的具体路径和可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服务也在逐步向线上迁移,“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对此,文章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出发,探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领导科学论坛》2014,(4X):52-52
<正>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我们立足惠民利民,下放权力、下延网络、下移重心,强力推动政务进村、商务到户、服务惠民。全区累计办理群众不出村事项7.8万件,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权力下放,健全政务体系一是最大程度地聚合平台。新建区政务服务中心,38个区直审批职能部门进驻办公,区本级185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整合镇村便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政务服务"有着深刻的战略内涵,即采取"行政发展—发展行政"的战略组合推动政府自我革新,形成内外双向的驱动力,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自觉引入时代信息,利用外部力量驱动自我变革的行为。年联合国发布的《电子政务调查201报4告》指出,政府各部门独立办事,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带来了新的、颠覆性的机遇。目前,在我国"互联网+"也正在与多种传统行业相结合,同时也给政府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方面带来了新契机,"互联网+政务服务"也成为目前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化产物运用其中,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效率。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发展"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合肥市政务微博的比较研究、市民的问卷调查和政府部门的访谈发现该市"互联网+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民众参与度低、信息壁垒阻碍工作开展、信息安全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路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政府部门机制改革;强化第三方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作为"互联网+政务"的主体执行者,"屏幕官僚"的作用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屏幕官僚"代表着公共利益,但很有可能由于利益诱惑、不良心理造成公共服务偏失,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构建"屏幕官僚"行政组织认同成为保障"互联网+政务"效果的重要内容。行政部门应促进"屏幕官僚"公共价值追求的形成,通过利益、声望吸引和制度规范实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统一,完善物质与精神激励机制,建设良好的行政组织文化,培育"屏幕官僚"政务思维,将外部性制度转变为"屏幕官僚"的内部认同,真正实现"互联网+政务"更好造福人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府治理模式下,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公众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的匹配及响应程度的矛盾。在以往政府线上公共服务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政府网站运行与公众行为的真实数据,提出"响应度系数"这一概念,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与Matlab技术开发嵌入式系统植入政府信息平台,实现即时、动态刻画公众需求的行为变化,可以使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快、更精准地掌握公众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实现精准化服务,使政府与公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目前已被地方政府广泛采用,如泉州行政服务中心全程网上审批、南京创建"网上政府"、成都网上问需等等,借助网络改进政府服务已成为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33):20-21
正6月25日,全国首个省、市、县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运行。浙江政务服务网是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统一架构、三级联动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行政权力全流程监督,逐步形成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建设集约化、资源共享化的覆盖全省的虚拟型"政务超市"。甫一推出就获得线下线上如潮的好评:"真没想到政务服务网还可以像逛淘宝一样,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推动下,各地智慧政务建设在规划设计、多渠道服务、服务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地区间理念和能力差距明显、责任和激励机制欠缺、智慧政务服务的深度和一体化程度不够、共建共享数据服务存在多重压力等问题。可以完善数据开放和整合机制,以"一张表工程"推动智慧政务的业务整合和组织创新,政务供给方式从以政府供给为主转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创立新的责任和激励机制等,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政务舆情回应是行政机关在互联网时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在政务公开工作框架内对政务舆情回应进行了总体性、原则性的部署。为了避免"程序空转""制度失灵",真正切实增强政务舆情回应能力,提高政府部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14-14
7月1日起,海南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将正式启用,群众可在该中心享受到"一站式"审批项目的服务,35个单位800多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一站搞定。海南省要求,政务服务中心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集中办理、联合办理"和"便民、高效、廉洁",  相似文献   

16.
政府治理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促进政府治理转型的重要抓手,对于更好地将政府治理工具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痛难点问题,如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壁垒与协同障碍、容缺办理制度亟待推广完善以及在线政务平台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等。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文章以试点城市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窗式”改革为例进行分析,从顶层设计、共享协同、治理模式与监管模式几方面为改革提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热点,广泛与各领域高度融合发展。其中"互联网+"益民服务旨在推进政府政务服务的脚步,将成为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充分提升政府服务企业与群众的"互联网+"政务的开放、效率、权威等方面管理水平,将有效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管理中以"互联网+"益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更好优化,从而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20):12-13
正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针对原来审批体制之弊,太原市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是指各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该处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是指各部门向首席代表授权充分、到位,所有事项在中心办理到位。太原市将34个部门分散在106个处室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集中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审批流程实施扁平化再造、缩减层级,"一个窗口"对外审批服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2000年以来,成都市的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先后7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758项,占审批项目总数的66%;审批时间明显缩短,通过建立市政务服务中心—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义重大,要以经济学思维强化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再认识。借鉴"蝴蝶效应"。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强化政务服务供给,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动能,有利于打造亲商、富商、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