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领导有300多人组成的特区立法会秘书处的范徐丽泰表示:我有信心扮演好新角色▲她曾说:家庭问题都解决不好,何谈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呢?19●张国福心之所善无愧无悔访香港特区首届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98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立法会正式宣誓成立,同时采用议员互选、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出了特区成立后的首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最近,范徐丽泰在会议间隙拨冗,愉快地接受了采访。“有信心扮演好新的角色”采访在立法会大楼立法会主席办公室里进行。这是范徐丽泰第二次坐在这个位置上。第一次是1996年底她当…  相似文献   

2.
基本法修改具有三层意义上的"空间",即"用尽基本法解释方法"、"基本法修改在制度和程序上的空间是开放的"以及"基本法修改的时机",基本法修改从法理和基本法实践的两个角度来看都具有自身的正当性。基本法修改是一种有限修改,必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既定的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限制",同时,应当关注与"可以试行的方向"相关的重要问题。基本法与基本法附件修改程序的不一致可能引发的基本法解释与基本法修改之间的逻辑矛盾,应当由全国人大特别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对基本法附件的专项修改权,否则就会引发基本法修改实践不可克服的制度悖论。  相似文献   

3.
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澳门特区的立法机关,承担立法和监督政府等职责。议员是立法会的核心构成,议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力的状况决定立法会功能的发挥。统计显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能履行出席会议、参与表决的义务,但在提出议案、质询政府、发表言论等方面则因其产生方式不同而各异,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绝大多数未积极行使立法和监督政府的职权,致使立法会呈现低活跃度形态。澳门应当在未来的改革中改变三类立法会议员的比例,增加直选议员的数量,强化立法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回归的第一个十年,澳门政制按照《澳门基本法》的规定循序渐进发展,基本法对2009年后的政制做出了可以同上届相同、也可作修改的规定,为此特区政府对2013年立法会选举及2014年行政长官选举方式做出了改革。2013年的立法会直选议席与间选议席各增加2席,总议席增至33席; 2014年的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成员由300人增至400人。尽管澳门民主取得发展,但也存在明显问题,立法会间接选举与行政长官选委会选举均由社团协商产生,即影响选举的主要是社团或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对澳门政治影响巨大,包括影响行政长官施政,和削弱立法会监督功能,从而使特区管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澳门政制需要朝着民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宣誓制度经历了从对神的敬畏到对人的责任的历史演变.从表面看,宣誓是一种形式或符号,但从其现实功能看,它肩负着职业暗示、约束规范和社会凝聚的功能.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协同推进,构建宣誓制度,当务之急是将其纳入立法议程,规范宣誓誓词,进一步明确宣誓的主体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宣誓制度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立法会选举揭晓,由三部分产生的议员如下:由选举委员会选举出来的10名立法会议员(按得票率排列)是:范徐丽泰、吴亮星、吴清辉、刘汉铨、朱幼麟、马逢国、杨耀忠、陈鉴林、蔡素玉与何世柱。选举委员会一共有800名委员,投票率连98%。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的30名立法会议员则包括:因为没有对手而自动当选的刘皇发(乡议局)、何承天(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罗致光(社会福利界)、杨孝花(旅游界)、田北俊(商界一)、黄宜弘(商界二)、丁午寿(工业界一)、李国宝(金融界)、许长青(进出口界…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不能为香港立法未来香港特区立法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怎样?香港特区立法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否要经全国人大通过?对于这些问题,基本法里已有明确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立法会按基本法规定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元首宣誓的对象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选民,二是法官.对选民宣誓与对法官宣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宣誓,蕴含了不同的理论逻辑.前者暗含了“人民至上”的逻辑,推崇民主价值,强调的是维护人民意愿在现代政治国家中的重要性;后者则暗含了“司法至上”的逻辑,推崇自由价值,强调的是保护公民权利在现代政治国家中的重要性.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元首在宣誓时是面对国旗、国徽宣誓的.面对国旗、国徽这些政治符号宣誓的仪式,在政治上具有政权认同的功能,此与我国古代的国家祭祀具有同质性.但是,国家祭祀强调的是权力来源与膜拜的神灵有着某种神秘的关系,因而神灵构成了对祭祀者的约束.而元首宣誓则不可能反映权力来源与膜拜的政治符号有什么关系,并且因为其非宗教性,也不产生实际约束的效果.因此,借鉴各国普遍做法,我国的元首宣誓制度可以采用对选民宣誓的类型,规定元首在就职时对全国人大代表宣誓.对人大代表宣誓,既可以体现元首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又可以反映元首权力受人民监督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11日,对於香港人、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来说,都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经过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选举,董建华被选为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继之不久,一位面容慈祥的中年女性被推选为临时立法会议长。瞬间,范徐丽泰的名字也传遍大江南北,为人所熟稔。范徐丽泰的政治生涯倒也曲折,不过1990年後,范徐丽泰的政治事业峰回路转,1992年被港督罢免行政局议员一职,然後她又戏剧性地辞退立法局议员席位。但柳暗花明,翌年她旋即成为预委。当时就有人批评她,但她处之泰然。她说当筹委,是当预委开了头,要完成责任,而当年应承当预…  相似文献   

10.
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执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环境基本法对政府环境责任定位不当、诉讼救济制度缺失和轻视对政府环境责任的追究3个方面。通过对政府环境责任性质的厘定,提出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议:环境基本法权责的重新定位,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视对政府环境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