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社区论坛这一新型治理方式的出现。在有些社区里,由于居民上网人数多、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心、居民委员会善于引导、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社区主体积极参与,使得社区论坛成为社区各方互动、协调共同治理社区事务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薛昊 《社区》2014,(31):27-27
目前,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来发布社区新闻,快速及时地传递便民信息已经成为国内不少社区的新潮举措。一些社区利用政府版的新浪微博发布各种社区新闻和活动,小到修补破损窨井盖,大到各类创建考核等,不仅及时宣传了社区工作,还加强了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崛起给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目前高校新媒体统战工作存在官网建设滞后、微博微信应用推进缓慢等问题,统战对象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他们对统战部门网站改版、微博微信开通等充满期待.今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新媒体统战工作应加大统战新媒体平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多维网络统战空间,不断提高统战新媒体内容自给率,以党外知识分子需求为依据推动统战网站改版,利用微博微信强化统战工作伴随色彩.  相似文献   

4.
韩洁  张宇 《社区》2009,(13):12-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社区论坛这一新型治理方式的出现。在有些社区里,由于居民上网人数多、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心、居民委员会善于引导、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社区主体积极参与,使得社区论坛成为社区各方互动、协调共同治理社区事务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但是,社区论坛作为一种社区治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结合上海市B社区的调研情况,  相似文献   

5.
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是国家力量、社区资源与市场规则共同体作用下的总体性治理。当前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模式指向市民化视角与国家治理视角。这种治理模式难以突破治理主体权责利失衡、治理事务边界模糊化与治理共同体意识缺乏的固有困境,它也导致社区治理失序与居民参与不足。但J街道红色物业治理实践表明:基层党委制度化形塑的“物业治理共同体”,建构国家—农民—市场的共同体关系,创新主体共治模式,通过治理事务责任落实的组织协商机制与治理主体有效动员的资源整合机制,促成社区规则之治的行政组织载体与社区稳定生态的权责分工结构等治理,填补了以往治理的不足。因此,输入行政性资源,激活政治关联机制;构建协商性平台,畅通物业治理过程;营造共同体意识,提升资源再造能力等成为优化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技术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是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技术化的过程,要义在于坚持“多元共治”理念,核心是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创设并应用多样性技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服务。从现实需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技术工具、应用评价五个维度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技术面临网格功能泛化、物业管理专制、社工难以退出、协商参与不足等问题。社区治理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社会主体功能边界,增强居民委员会社区治理能力,激活居民自治主体性。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看,社区治理需要深刻转变,即政府理念从“管控”到“治理”,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各类资源从“分散”到“整合”,主体功能从“泛化”到“精准”,治理技术从“模糊”到“清晰”。  相似文献   

7.
徐文燕  李俊 《社区》2013,(8):21
居民向社区微信平台发送语音信息,不到20分钟,社区工作人员快速联系物业,处理了一堆建筑垃圾,这要是在以前等到物业发现再解决,需要的时间可就长了。2013年伊始,在浙江省杭州市北干街道中誉新城社区,社区服务用上了新手段——微信。特别是微信语音功能,只需几秒钟,居民就能与社区沟通联系。微信又快又方便"通知居民参加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打电话,发QQ群、微博,现在,又多了手机微信,活动结束后,还能把精彩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主体过于单一、资源过于分散、居民社区认同和参与机制欠缺等一直是影响我国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症结。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本文以杭州市上城区“二化四网六平台”社区信息化模式实践为例,分析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的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并形成“国家一市场一社会合作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政府社会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简述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拉斯韦尔传播过程"5W"模式,对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应用进行多维比较,结合二者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定位差异化、功能简捷化、账号矩阵化和运营规范化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石,是社区治理规律深刻把握的创新方案、社区"一核多方"治理模式的升级版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形态.以主体有责、行动尽责、善治履责为基本要义的责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根本内核与内在意蕴,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发挥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路和作用机制.实践中,由于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权责边界、尽责动力和履责能力等责任落实障碍问题,致使治理共同体难形成和治理优势难以发挥.为此,通过加强教育增责、制度赋责、激励尽责、党建履责,推进"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人人履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起,社区成为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重构的重要载体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空间。围绕着"城市社区如何治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回顾理论与实践,发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评价存在着社区中行政与自治配置何以最优、政府行动与居民需求何以对接、"碎片化"的实践绩效与学术评价何以整合的现实困惑。基于公共价值的视角反思认为,作为地域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社区治理的绩效不仅仅是政府自己生产的,而是多元主体合作的产物,必须以反映广大社区居民集体偏好的公共价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五媒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校友工作宣传及校友的联络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为满足校友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需求,国内各高校校友会纷纷开设了微博、微信,作为校友会与校友、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交流、沟通与互动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对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校友会官方微博影响力的分析,剖析校友会微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促进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民主实践中存在去利益化、民主投票形式化和选举民主去问题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Q小区探索一种创新性的城市社区经济民主实践。社区经济民主以社会经济的共同利益为驱动力,建立健全的社区民主制度,为居民日常化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平台和路径,将社区经济收益最大限度地在社区中分配,回应社区和居民的发展需求。居民基于日常化监管和参与社区事务的认知积累,通过业主大会的投票方式进行民主决策,实现人民民主的真正要义。社区经济民主实践带来了社区的善治,拓展了基层民主的实践渠道。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陕甘宁地区政法新媒体在微信、微博及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现状与优化可能,进一步提升政法机构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借助平台建设、内容生产与传播效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政法微信、微博及短视频平台账号为例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政法新媒体机制体制建设亟待理顺、内容形式刻板僵化、地域性差异显著以及尚未形成新媒体矩阵等不成熟、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凸出队伍建设、深耕内容和创新形式并驾齐驱以及协同各级各地矩阵建设等优化路向。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供给迟滞于制度的需求,使得网络政治传播游走于失位、越位的政治空间,造成网络政治传播的失效与失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多元网络社会思潮的涌现、网络政治谣言的频发、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引发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任赤字,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失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阻止极端思想传播,截获并分析网络政治谣言和虚假新闻信息的同时,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还需要主动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新形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执行战略性传播,加大对官方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建设,不断拓展微信政务平台,使其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等多元治理主体并形成鼎足关系,三者因资源分配以及职责目标等的差异而存在冲突。居委会与业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居委会因接受街道办的领导而具有行政权力,因此在对社区居民服务过程中,居委会与业委会并非站在同一平台上。业委会通过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代表业主的直接利益,要接受居委会、社工委和房管局的多重管理,业委会、居委会因存在权力交叉而会发生冲突。物业公司受聘于业委会,对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以居民付费为前提的,物业公司在与居委会、业委会博弈过程中也会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或者提升收费水平而提升边际收益。多元治理主体间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区治理体制不合理,因此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过程中,需要通过在物业公司与业委会间订立书面合同、政府介入理顺物业公司与居委会间的关系,以及合并居委会与业委会的职能等多种方式,创新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治理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长期以 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徽省大圩镇在乡村治理路径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治理“五合模式”。大圩 镇乡村治理“五合模式”是指以农村基层党建“聚合”为引领、以乡村治理空间“融合”为平台、以乡村治理主体“联合”为依托、以 乡村治理方式“结合”为抓手,以回迁村社居民“和合”为目标的乡村治理实践创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委政府权威和公 信力降低、居民参与不积极、社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大圩镇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迅速地进入了网络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代表的网络微平台是网络微时代的主要信息场景.网络微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网络微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有效地适应网络微平台语境.发挥网络多元化优势,积极运用统一战线思想,在网络语境中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突出法治理念,适当引导和规范网民对微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净化网络空间,促进现实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董平平  李扬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10-12,38
从微博问政的作用及存在的非理性表达的特点和影响出发,重点剖析了由于主体认知限制、价值观偏颇等内在原因和网络集群、社会转型和法制不完善等外在原因形成一些消极的非理性表达。通过建立政府、公民、微博经营者和主流媒体的关系模型,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中心,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型治理策略,对微博问政中的非理性表达进行规范,以促使政府和公民有序互动。  相似文献   

20.
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作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推动社会组织和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核心在于合作主体间未形成利益共享格局.研究B街道公益创投个案,发现合作主体间存在着理念上"不同频、微冲突",行动上"不合作、难合作",以及制度上"不发展、难发展"等问题.要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局面,则需要从理念、主体行动及政策支持等三个维度来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