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干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阶层分化导致相对剥夺感的滋生,加剧了底层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利益诉求多样化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增加了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的可能;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了农民对干部心理的疏离。面对农民阶层分化给干群关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采取健全各阶层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和扩大农村中间阶层、加强对农村各阶层的利益整合、加大对底层农民的扶持力度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内容,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三种表现形式:即贫富矛盾、干群矛盾和劳资矛盾,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干群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和区域矛盾,其实质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具有结构性、利益性、群体性、突发性、复杂性、反复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特点。工农两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弱势群体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要提高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4.
李颜伟在《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的非常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充当了社会改革的谋士和牛虻。这一时期,大垄断阶层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引发了贫富分化、劳资对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地位革命”,导致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边缘化,使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被挫败,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劳资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也震撼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社会安全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了有所作为的内在冲动,他们率而改革,匡扶正义、革除社会弊端,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的非常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充当了社会改革的谋士和牛虻。这一时期,大垄断阶层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引发了贫富分化、劳资对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地位革命”,导致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边缘化,使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被挫败,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劳资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也震撼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社会安全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了有所作为的内在冲动,他们率而改革,匡扶正义、革除社会弊端,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行为与其渴求成功、追求正义、求稳怕乱的心态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一个存在阶层的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作为一个社会事实而存在。阶层之间的冲突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功能,亦有增强阶层内部凝聚力、调适阶层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合等正功能。当前,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突出社会影响是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阶层冲突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进行描述。同时,对当前中国阶层冲突的结构性根源进行探讨,认为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复合影响,是当前阶层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沿着群众路线的视角,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场,提出破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分配思想中的"富"均"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各阶层切身之经济利益的两难问题.对于主张抑兼并的思想家来说,对富人的安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主张保富的思想家来说,阻止贫富的进一步分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均"与"富"是传统社会中私有财产制度这一矛盾统一体在人们观念中的辩证、全面的反映私有财产制度作为社会生产力一定阶段的必要形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得以产生的根源,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故又有其历史的暂时性、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社会形成了诸多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与冲突日益明显。这种差距与冲突的根源不仅在于经济利益,更深刻地反映在精神文化层面,即各社会阶层呈现出生活方式、价值理念、阶层心理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形成相融互通的阶层文化是实现和谐辽宁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订单式”生产,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定价权”缺失,压缩了劳资利益协调的空间。基于“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创造性不足,劳资双方缺乏合作共赢点,雇佣合同短期化特征明显。原先适用的基于个体主张的“保底型”法律制度安排,无法满足劳工“增长型”利益诉求快速发展的需要,劳资冲突缺乏制度化的集体协商对话消解机制。必须加大户籍、社保等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消除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强化自有品牌培育,拓展劳资利益协调空间;同时,构建劳资集体协商平台,完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优化劳资利益分配格局,营造劳资合作氛围,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