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2.
钟孟盛 《老友》2014,(1):44-44
正近日,笔者收到诗友眭明朗赠送的《江山花木诗书篇》一书,细读起来,发现他的诗词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符合格律。这是他汇集退休后创作的数百首诗词和部分书法作品出版的诗词书法集。从行云流水的字体中,不难看出这是出自一位功底深厚的老人之手。在谈起创作诗词和练习书法的话题时,眭明朗便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诗词是他在退休之后才开始学习的,书法则源于他从小打下的深厚基础。今年74岁的眭明朗,出身于南康市浮石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整整地奋斗了7年.在这7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道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左"倾错误的打击下,在戎马倥偬间,还创作了36首诗词楹联,引用了4副楹联和1首民谣,达平均每年5首诗联.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涉及毛泽东精神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的展现了他不唯上,不唯"本本"、实事求是的反对教条主义精神.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亦有人误读,有待澄清.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是成功的,其关键之所在是他能够将马列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充满着必胜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4.
吴世昌先生是20世纪传统诗词创作领域重要的一家.作为一个赤诚的爱国者和坚定守望精神家园的知识人,他的诗词表现了感愤国事时政和自写"心史"两大主题.他诗词兼擅,诗词兼作,但诗与词的体貌风格大不相同;比较起来,他的词更为当行本色,更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吴先生是学者型的诗人词人,他以学术题材和学术话题入诗词,在传统诗词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吴先生曾以传统文化的"继风流"者自任,他的诗词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确也具有"继风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短小精悍,要在诗词中设置人物对话,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然而,在漫长的古典诗词创作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尝试者一直来就在努力地做着试验,形成了独特的诗词"人物对话",并展现出了自己特有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蔡起贤先生是潮汕著名学者和诗词学家,蔡起贤先生的作品和蔡起贤先生的学术著作对于潮汕文化都起了某种示范作用,从他的诗词创作和学术著作,可以探视当今潮汕传统诗词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一隅。  相似文献   

7.
当代十大词人之一张伯驹,擅长以诗词二文体来记录曲坛演艺状况,追忆民国至当代梨园中的人和事,赏音谈艺,自娱遣时;后人读之,如在目前。他的记戏诗词,主要存留于《红毹纪梦诗注》及《丛碧词》二集中。这些作品整体来看,特点有三:一是以诗论曲,赏音识韵;二是以词论曲,本色当行;三是以诗词这两个传统的韵文文体,深情雅致地记述了一代曲坛的兴衰发展历史。在跨越世纪的韵文创作史上,张伯驹的记戏诗词,既是他人生经历的诗意抒写,又体现出他融会贯通的创作特色,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河西 《社区》2010,(5):44-44
拿破仑是位非常注重节约的帝王(有时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气),到了他当皇帝的那一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他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觉得这也忒寒碜点了。就叫来鞋匠给他做双新的。拿破仑问鞋匠:“做一双鞋要多少钱?”“十八法郎,陛下。”鞋匠毕恭毕敬地答道。  相似文献   

9.
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写作诗歌是诗人毛泽东长期从事诗词创作的经验总结。在他的诗词中,无论是写山、写水,还是写风、烟、云雨,都能具体地生动地表现出来,语言也形象化。想象使毛泽东诗词熠熠生辉。郭沫若用"形象思维第一流"来评价毛泽东诗词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