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皮明麻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从武汉三镇鼎立的历史格局,到三镇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武汉建市以及建市后的建置变迁,本文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并且通过具体历史现象的考察、分析,指出:武汉近代都会的出现,归根结底也是近代文明运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其人口来源主要是城市周边的农民.通过对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农村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影响力进行了量化考察与关联度上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汉口城市对其周边农民的吸引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凸显出来;战乱与天灾对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的限制;战乱与天灾相较,前者对汉口人口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小;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与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多数时间内是相互交织共同产生作用的.不过,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对于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力更为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化与现代性为社会视角,运用大量原始数据,对民国汉口人口结构中的基础性内容如人口籍贯、年龄构成、性别比例、职业构成、教育水平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量化考察与实证性研究,得出结论:民国汉口人口结构不太合理甚至有些畸形。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民国汉口人口城市化与拉美过度型城市化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末汉口贸易地位的转变与武汉现代化的开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作为明清时期(1840年前)的商业巨镇,于1861年开埠后,其贸易地位与角色发生了转换,即由传统的内陆贸易转运中心到面向国际的大商埠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徐徐开启了武汉现代化的进程,但在1861年至1889年张之洞督鄂之前,这种现代化是外源性的、被动的,从张之洞督鄂至清廷灭亡,武汉现代化的启动呈加速态势,在这一进程中,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涂文学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3-39
美国社会学家M.列维将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归纳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两大类。由于武汉“堂奥”—“通衢”的地理特点,由于武汉自明清以来根深蒂固的商业传统,武汉早期现代化具有某些早发原生型现代化模式的倾向特质,城市机能内部在前近代时期即带有某些现代化因子,孕育着产生现代化的某些条件及要素。但是,作为传统封建城市大家族中的一员,武汉在前近代时期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跨越中国社会历史运行的总体格局和惯性轨道,武汉早期现代化发展路径表面看来类似早发原生型,而内在本质上依然没有突破后发次生型的总体模式。也就是说,武汉迟至19世纪60年代开埠前并没有实现现代化,充其量只是具有某些前现代特征,即“汉口特性”。 相似文献
6.
王灿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54-57
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汉口进入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里,不仅给汉口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也给汉口带来了诸多社会层面的问题,例如自杀问题。通过对这一当时汉口社会中“最危险之病态”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或可进一步加深对当时社会转型期的认识,并提高我们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瑞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43-4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孙德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59-663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背景下,作为一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武汉所积淀的深厚的城市文化记忆资源亟待挖掘。武汉城市记忆具有历史态、现实态和未来态三个堆度。只有通过对武汉城市记忆的不懈持守和不断创新,才能为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以及在全国再度辉煌提供文化助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罗翠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
西方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直接研究、整体研究很少,其相关性研究散见于其他专题研究之中。分析西方与此关联的论著,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现代性在逐渐扩散。然而与此同时,也能感知到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足。总体看来,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1884年,长江电报线路延至汉口,武汉三镇正式迈入电信通信时代。此后50余年间,武汉电信业发展迅速,汉口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电报结转中心。电信业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商经济、市民生活等产生了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武汉三镇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电信收入一度成为当政者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正因如此,交通部、湖北省、汉口市对电话局管理权的归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近代武汉三镇电信业的发展是一种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治环境动荡频仍,以及管理者的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近代武汉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抗战爆发后,因为畸形、短暂的繁荣,其城市发展一度攀至顶峰。其后的七年沦陷却使武汉城市本体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全面退化,城市现代化动力机制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城市现代化进程被彻底打断。武汉是当时所有沦陷城市遭遇的集中反映。沦陷使城市发展的各项要素惨遭蹂躏,城市现代化进程完全断裂,导致中国城市无法顺利完成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2.
谭玉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1):91-9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商业没有雄厚的资本作为支撑,其规模、机器设备、运营模式等方面,远不如在华的外国企业,因而不具备较强的经济竞争力.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尤其是在势如潮涌的"洋货"冲击下,缺乏强有力的根基的各类产业纷纷停业破产,于是大批工人陷入失业.其中,传统工业的失业人数多于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女性人格话语是建构、生成中国女性现代主体性的重要文化力量。清末现代女性人格话语萌发,它以进化逻辑和民族国家责任为粘合力,将女性同国家和社会直接对接起来。民国初年女性的伦理人格形成,它基于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塑造性别平等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女性职业化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民国中期女性经济人格话语的强劲言说,推动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并获得了制度性权益保护。民国后期女性人格救国话语广泛传播,实现了女性个体性人格的国家主义化,有效动员了女性投身抗战救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女性人格权利的实现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有机统一在了一起。总之,中国女性人格话语是一个在现代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意义体系,它从封建主义、自由主义形态向马克思主义形态进行演进的历程,不仅呈现出了中国女性现代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和路径特征,还为未来新中国男女平等的社会组织结构树立起了社会文化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14.
胡悦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05-108
从研究对象、研究路径、资料来源、研究结论及学术反响等方面点评罗威廉关于汉口研究的新作。将作者认为在本土商业贸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近代汉口的地方精英与政府基于城市安全感的认同从而构建出“公共领域”的结论放在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关于“公共领域”概念论争的学术背景下可以看出,尽管该书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作者着眼中西城市比较研究中的大问题,从精细的个案着手,用强有力的实性分析挑战了西方主流城市史研究的观点,用“事实上的公共领域”避开纯概念辨析的误区,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16.
在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下层社会群体时常失效从而诱发城市民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对比表明,摊贩集体行动的爆发是政府管理摊贩失效与异化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抗争方式、步骤、目标呈现出一般性展演规律和大众心态,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局部变异。市政当局、商会组织、新闻媒体、权力谋求者等不同社会力量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与行动,左右了摊贩风潮的发展轨迹与社会关注。摊贩集体行动影响了市政公权与下层民众间的关系态势,但并未根本改变摊贩的生存状态。背离民生的执政理念使市政当局时常置市容整顿于小民生计以优先的位置。政府立场与民众利益的根本对立,注定了风潮后的宁静只是暂时的,城市民变成为社会动荡与统治危机的预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法律可以且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城市圈的实际,选择"先行先试"的立法模式和专门立法的方法,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其中,<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促进条例>的制定尤为关键,该条例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起草是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