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舒大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起发的“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儒家“德治”理论和儒学“以德治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 ,就一些学术问题在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学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274-275
儒家的"德治"思想长期以来是统治中国的治国之策,历来受到统治者的极大推崇,是贯穿于各朝各代的一根红线,是儒家政治管理思想中所寻求的完美的治国安邦的方法,不仅对古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来讲,也是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孔子“德治”思想的现代价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斯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6):47-50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其精华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实现"德治"的前提是统治者必须严于律己;第二,"德治"的终极目标是处理好君民关系,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第三,"德治"的根本途径是用道德教化人民,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孔子的"德治"思想 ,吸收其精华,对于推动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促进"以德治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世纪提出的治国方略。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仍然对今天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李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106-10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文章指出,以德治国思想与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德治传统密切相关,是对古代以来德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方案,强调道德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内涵和价值两个方面论述了孔子德治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德治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玉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5-27,31
儒家德治思想不仅适应中国古代国情 ,而且具有一套近乎完善的运行机制 ,主要表现为 :教化、修养与自觉的内在机制 ;礼、法与规范的保障机制以及表率、举贤与劝善的激励机制。正是这一运行机制的作用 ,使得儒家德治思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考察儒家德治思想的运行机制 ,对我们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宪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93-98
本文论证了中国古代“德法”并治方略的产生、形成和基本内容,思考了“德法”并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认为“德法”并治的消极实质是人治,与现代的法治相对立。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应该清除传统法律文化即“德法”并治的消极影响,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进行制度创新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任羽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0-53
儒家的"人治"思想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中则对中国的政治进步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造成了"人亡政息"的怪圈,抹杀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理直气壮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何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2):83-84
世俗伦理与宗教道德是两个各具独立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随着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出现,两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世俗伦理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宗教道德对现代社会伦理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培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2):7-10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德治”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但“以德治国”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以“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15
我们谈论德治 ,应当注意它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以及限度等方面的意涵。在民主社会 ,“德治”首先意味着对于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的道德教育 ,其次意味着政府经公民授权对社会的道德教育。“德治”应当依法进行 ,不能突破法治的原则和规范 ,并应当注意自身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史少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06-112
日本近代,国民“公德心”的拥有、“公德”水平的快速提高,乃至精神风貌的极大改观,不仅仅是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公德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公德”相应的“法治”健全与有效运用的结果。探赜日本近代“公德”发展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体会到:其一,日本近代强制性治理“不公德”顽疾的“法治”意识提高;其二,日本近代具有法律效力的《违式诖违条例》落实,迅速使国民 “公德”水平提升;其三,日本近代 “公德教育”与“法治”有机结合推动了国民“公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认为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既是对历史上人治的否定,也是对西方法治缺陷的克服.是在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德治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国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儒家在治国方略的设计上主张德法并举、德主刑辅。在儒家看来,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各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但是德法有自身所无法弥补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方的补充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德法必须结合统一起来,在德法互补的基础上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成为儒家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必然选择。德法并举对于我国当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中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3)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5):5-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汉国”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党”要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