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旨在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政策、根植于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战略协作的紧密性和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更加依赖于由两国实力所形成的协作外交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 ,分析了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国关系至少还有 1 0~ 1 5年的稳定发展期。因此 ,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仍应作为我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提炼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粮食领域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统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在不同时期或特定条件下,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确定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4.
黄飚 《学术论坛》2002,(5):43-48
建党 8 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全党 ;必须着力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作风 ;必须注意克服党内各种错误倾向 ;必须把握密切党群关系这个核心问题 ;必须从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 ;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建立同盟到武装敌对、实现关系正常化、逐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六十年的坎坷促使中俄关系由情绪化而走向务实和理性化.两国紧密围绕相互间的主要矛盾,优先关注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效显著.在国际政治中,中俄加强协作的动力是合作应对美国单极霸权.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将探索提高战略协作水平的新方式;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不断充实伙伴关系的内容;加强文化交流,克服不利因素,深化长远合作的各项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科技事业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观点,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推动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对继续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道路,从而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回顾其建设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城市建设开创奠基期、改革发展期和深化转型期。归纳其建设特点,主要呈现了三大主要特征:宏观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从均衡、优先到协调;中观上,城市建设的功能定位从消费、生产到服务;微观上,城市建设的优先次序从生产、生活到生态。总结其建设实践,主要积累了六条基本经验:在领导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建设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根本立场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依靠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基本方针上,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扩大党内民主,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理顺党内监督体制,保证党内专职监督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权;不断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内监督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全球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对。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既是一个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基本原理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情,揭示全球化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当前低碳全球化潮流要求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地进行全球化理论创新,开展适应全球化时代低碳转型需要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史进程基本线索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收获。这一探讨历经曲折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论证了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正确观点;50年代对近代史分期进行了热烈的争鸣,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同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察近代社会进程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学者们从新颖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有许多新的创获,胡绳、李时岳、陈旭麓、刘大年的主张尤有代表性,集广大近代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出"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总结这一探索历程有深刻的意义,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二者相结合,坚持从掌握充分的史料来科学地分析问题,这同死搬教条的做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理论问题最终圆满解决,是近代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唯物史观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逻辑依归。  相似文献   

11.
"涉官小说"对中国政治生活领域进行丰富的多维层面叙写,对国人权力现状作了或切实或反讽的表达,显示了一些独特的文化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价值,体现了小说虚构的一种"知觉的严肃性".从历史的追询和现实的诉求两个层面来看,其深层展示的现代公民政治文化生态,例证了新世纪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客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50、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大批取得了自由身份但缺少土地的农民涌进城市做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具有地方自治性质的改革虽然色俄国只存在了50多年,但它对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却不应忽视,同时我们对它的历史地位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与日、印、俄战略关系走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各种力量将会重新分化组合,这对中国构筑长期的和平稳定、睦邻友好、合作发展的周边环境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在"一超多极"格局下,积极推动中日、中印、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对确保中国周边安全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4年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政府写信要求政府“松绑”的历史意义 ,不仅在于从此开始设立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日” ,更重要是它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次张扬。但是 ,改革20多年来 ,中国企业家没有真正成长成为职业企业家。21世纪 ,将是中国真正产生职业企业家的时代 ,与此相应 ,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企业家主导的时代。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家在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 ,促进企业家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忠 《东岳论丛》2001,22(2):62-65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考验。党和政府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知识分子如何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要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 ,知识分子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于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创造物质财富 ;创造优秀精神产品。因此 ,知识分子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是近代西方的舶来品,20世纪初在中国的引入主要基于修律者在列强压境之下,企图通过修律而强国的一种非常功利化、理想化的主观愿望。由于缺乏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罪刑法定最初只能以一个给列强看的标签、一项专制统治之下的刑法条款、一句没有灵魂的标语口号的形态存在于近代中国。及至20世纪中后期,频繁的政治运动畸化了刑法的功能,罪刑法定迷失于强烈的社会保护思想、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之中,即便是具文规定也不见有。20世纪末围绕罪刑法定和刑事类推而展开的百家争鸣,使人们深刻注意到社会结构变迁及民主、自由、秩序等价值观念与罪刑法定的联系,这种认识基于历史源于现实,极具历史意义。1997年我国刑法典第三条正式确立了罪刑法定,这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质的重述。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险阻重重,罪刑法定于细微之处让我们领略了其跌荡起伏。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思想界的“平等”观念,逐渐从古代儒释道的“圣凡平等”、“佛法平等”和农民“均贫富”的原始平等欲求,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伦理原则,从中可以分梳出“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两种理路,演化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和制度设计,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品格。“平等”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成为现代价值,但平等如何可能依然是个问题。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的皈依,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实主义在世纪之初的崛起,表明的正是一种集体主义宏大叙事时代的来临。然而,由于集体主义建构的视觉理性基石的影响,人们普遍陷入了失聪的困境之中,而且导致在对个体与个性话语的认识上存有严重误解。结果,集体主义在遏抑个人主义的同时,也一并遏抑了个性的可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个历史漩涡与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中国的历史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漩涡的世纪。对大多数国家而言,20世纪与其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世纪,不如说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痛苦挣扎的世纪。回顾历史,人们看到,中国在20世纪艰难跨过三个历史漩涡,实现三次历史超越。20世纪是中国真正自主创造自己历史的世纪。  相似文献   

20.
17~19世纪中叶,在中国和朝鲜先后出现了自我反思与批判之产物的实学思潮。一方面实学思潮在中朝两国的兴起、发展及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主张经世致用、舍虚务实、批判专制等;另一方面由于中朝两国国情不同,两国实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的特点、价值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如两国实学思想理论与实践及推行过程的差异,两国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本身的自觉要求程度不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